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寧波育出超級稻 袁隆平曾否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今年的一號文件確定,未來養活14億國民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這幾乎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像寧波這樣人多地少的城市。」寧波市農業局局長鮑堯品甚至認為,政策還應該再早一些出台。

基本失控的土地

這位局長非常頭疼,他所在的寧波市常住人口大約1000萬;耕地總面積大約為360萬畝,其中基本農田310萬畝,但通過占補平衡回來的土地,真正能種的大約只有260萬畝左右。「要在260萬畝左右的土地上供養10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不靠科技提高畝產解決得了嗎?解決不了的。」

在過去多年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大量的耕地變成了廠房、高樓或公路。「蘇南、蘇北、浙北,連片的千畝以上的良田已經看不到了。消失的往往是良田,留下的或是通過占補平衡回來的耕地,質量很差。」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認為,儘管國家已經實施了最嚴格的土地資源政策,但未來耕地被騰挪出一部分來為經濟發展服務的這個趨勢仍然不會改變。他不無擔憂地表示,「假如像現在這樣對土地的佔有基本屬於失控狀態,那糧食安全的威脅是很大的。」

整個中國,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鮑堯品感慨,中國人口實在太多,土地實在太少,有效土地則更少。「保住18億畝紅線,這是一種理想,但能不能保住,還要打一個問號。」而且,區域之間也很不平衡。「糧食供給能力較強的省份是黑龍江、江西和安徽。上海的糧食自給能力不足 10%,90%要靠省外;浙江只能自給三分之一;北京、天津、廣東、福建等等這些省份均不能自足;蘇南的供給能力在不斷下降。」馬榮榮說,這樣的基礎很薄弱,經不起任何風險。

但這就是中國糧食安全的現狀。

做了袁隆平認為不可能的事

馬榮榮一直致力於旨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水稻雜交研究,並且卓有成效。

2011年,馬榮榮及他的團隊以甬優4號、甬優6號等為核心內容的「甬粳2號A及所配秈粳雜交晚稻新組合選育及產業化」成果,被鑒定為在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研究與推廣應用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因而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一個致力於工業化的國家當然很不容易。

其中,秈粳雜交晚稻甬優12號經受住了各種氣候條件的考驗,連續四年摘取浙江省晚稻單產桂冠,2011年甚至取得了畝產943.1公斤的佳績,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級稻相媲美。

而這曾被袁隆平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上世紀80年代初,剛畢業的馬榮榮被分配到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早在1988年,寧波市科技局就對「雜交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的利用」立項。馬榮榮他們成立了一個五六人的研究團隊,一起攻關。

2000年到2004年,他們經歷了最艱難的時期,整整四年,沒有一分錢經費。「那時候,政府的經費都調到其他產業去了。當時即使最好的時候,政府的經費支持每年也只有20萬,因此做研究的人必須自己要有賺錢的能力,政府的錢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完全依靠,因為政府不可能長期支持你。」馬榮榮說,這個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

於是,他們在寧波較早地推行了研究與經營相結合的模式,即科研院所與種子公司合作,談好利益分配,前者負責育種,後者負責生產、推廣和銷售,賺到的錢其中一部分投入到研究,那是科研經費最主要的來源。「當時在全國尚無先例,國內其他單位都達不到我們這樣的經費水平。」現在看來,這仍然是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模式,並逐漸被在全國推廣開來。

剛開始研究新品種之後的市場推廣並不容易。「新品種是好還是壞,產量是高還是低,農民完全不知道,要說服他們使用你的新品種很難。」1999年到2003年這五年,每年春節後、春耕前的幾天,馬榮榮他們都要挨個鄉鎮跑去向農民推銷種苗,將寧波市的100多個鄉鎮全部跑兩遍,跟農民說,「種子先放你這裡,給你免費種著,種好了你來找我。」

「條件最差的時候,乘著公交車跑,條件稍好的時候,開著皮卡車跑,再好一些的時候,開著轎車跑,現在已經不用跑了,等著人家上門來買。」馬榮榮說。

馬榮榮在研究秈粳雜交的時候曾向袁隆平尋求過幫助,但在當時,袁隆平認為,穩定的秈粳亞種之間的雜交不可能實現。「不穩定,生產安全性不過關,也就是沒有前途。袁先生勸大家不要搞這個東西了。」確實,當初很多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無法實現在生產上的應用,包括馬榮榮在內。所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放棄了,馬榮榮堅持了下來。

如今,秈粳水稻亞種間的雜交從設想變成了現實,並且大面積、長時間驗證了它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米質優,口感好,綜合了粳稻和秈稻的優勢。終被專家組定位為「國際領先水平」。

「這些年下來,馬榮榮把許多技術性、瓶頸性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鮑堯品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袁先生後來對此非常肯定,承認了自己原來的觀點不對。他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的胸懷,令人敬佩。」

留住人才比農業創新還難

二十幾年來,馬榮榮的研究團隊已經育成了甬系17個品種的雜交水稻,並且推廣至長江中下游流域、江淮平原及華南稻區的浙、閩、桂、鄂、贛、皖等10省(市、區)。

然而,人才的嚴重緊缺成為了未來發展的一個障礙。

馬榮榮是浙江省的人大代表,每次開會,其他行業的人都會問,「老馬,你們這樣種田,一畝田有多少收入?」馬說,一畝利潤700塊錢。他們很驚訝,怎麼才這麼一點點錢?「種一畝花卉利潤8萬塊,種蔬菜、水果一畝利潤8000塊,工業的利潤則是千百萬計,而我們只有700塊。干到了今天,我竟連一套房子也買不起。」馬榮榮難免惆悵。

「這三十年,農業人才流失相當嚴峻,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人們寧願下煤礦挖煤也不願意種田了。」馬榮榮感慨,他的研究所招人,一年比一年難。「前幾年還招得到,現在基本招不到了。」

國家出台了兩條政策:提價和補貼,以吸引一部分精英到這個傳統產業,「否則它將徹底崩潰」。寧波方面也在想辦法努力留住農業領域的人才。

「編製緊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高端人才因為沒有編製都不願意來。」鮑堯品頗感無奈,「我也無能為力,只能在體制外做工作,只能用錢來解決問題。」他琢磨出了一個方案:每一個畢業的大學生只要在農業領域就業創業,寧波市、縣二級財政就給予每人每年兩萬元的補助。例如,承包50畝地搞一個小農場,就算是創業。目前已經吸引了300個大學生進來,每年補600萬。他希望未來能夠達到1000人,「若每個農場裡有兩三個大學生,技術推廣就不成問題了。」

這個辦法正被借鑒在浙江全省推廣,但其他地方的補助標準和力度與寧波市相距甚遠。「其他地方每人補5000,且只補三年,寧波的規定是,只要人在就一直補下去。」鮑堯品說,他很慶幸,因為寧波市政府對農業的重視,他的很多決策都得到了支持。

「但相比其他行業,農業的條件還是太差。」鮑堯品立志,未來將在改善這些從業者的生產、生活上下工夫。

      責任編輯:Squarefruit
寧波現天價雞 政府作禮品採購      [2012-01-25]
袁隆平獲頒馬哈蒂爾科學獎      [2012-02-02]
解放軍新款四代機「雪鴞」曝光      [2012-02-28]
江蘇12碩士當城管 網友稱浪費      [2012-02-28]
河北化工廠爆炸已7人遇難20傷      [2012-02-28]
河北趙縣化工廠爆炸至少3人死      [2012-02-28]
河北趙縣化工廠爆炸 震感強烈      [2012-02-28]
外報:淡化「殺」氣重潤德 中國反腐將進入新階段      [2012-02-28]
港媒:殲20試飛滿意 明年或服役      [2012-02-28]
中紀委:讓廉潔從政深入人心      [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