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韓美20萬人軍演恫嚇朝鮮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朝鮮半島再次越過『危險界限』,陷入『一觸即發』的軍事緊張狀態」,朝鮮27日對當前局勢的判斷更像是對美韓發出的嚴厲警告。當天,美韓舉行「關鍵決斷」軍演,韓國20萬軍人參加,幾乎占軍隊總數的1/3。韓國軍方還把演習的假想場景設定為「金正恩在掌握權力的過程中進行局部軍事挑釁」,當地抗議者卻直接把它稱為「北侵戰爭演練」。向來以「超強硬對強硬」的朝鮮迅速作出反擊,外務省發言人稱該演習是「挑釁中的挑釁」,還警告說「戰爭從來都不是事先做廣告的」。朝韓關係驟然緊張像是朝鮮半島複雜而多變局勢的一個最新註腳,幾天前美朝在北京的接觸還被認為給地區局勢增加了一些暖色調。如今,很多西方媒體用大標題報道朝鮮的激烈言論,但又認為朝鮮不會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也有媒體提醒說,別忘了導致半島局勢急劇惡化的「天安」號事件就發生在美韓軍演期間。

韓國進行「北侵戰爭演練」

據韓國YTN電視台27日報道,韓美「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當天舉行,演習內容為假想朝鮮半島發生局部或全面軍事衝突韓美兩軍如何應對,特別是如何利用軍隊指揮體制C4I應對「敵人」入侵。參加此次「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的軍隊規模龐大,其中包括20萬韓軍。演習將持續到3月9日。

朝鮮半島是世界上軍演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次演習的動員規模也是其他地區不可想像的。韓國現有總兵力65.5萬,而參加演習的部隊就占近1/3,而且這還不是全部動員的力量。據韓聯社報道,為了應對朝鮮在演習期間可能發起的挑釁,軍方在前線地區部署了反炮兵雷達、U-2高空戰略偵察機等,還命令空軍F-15K戰機進入緊急待命狀態。另外,由於朝鮮還有可能在軍事分界線地區進行挑釁,軍方下令前線部隊隨時待命,若出現突發狀況可立即用自行火炮等進行射擊。

駐韓美軍下的本錢也不少。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的2100名士兵參演,而駐韓美軍總共有2.85萬人。此外,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挪威和英國作為觀察員參與此次軍演。

另據報道,以野外機動訓練為主要內容的「鷂鷹」韓美聯合軍演也將從3月1日到4月進行,這其中還包括美軍1萬餘人和韓軍師以下規模兵力參加的大規模陸上機動、空中和海上特殊部隊作戰演練等內容。韓美的海軍陸戰隊下月也將進行最大規模聯合登陸演習。

美韓如此磨刀霍霍為哪般?韓國《明日新聞》27日稱,韓軍方相關人士當天表示,此次「關鍵決斷」聯合軍演與往年類似,都屬於模擬演練,去年假想朝鮮發生「突發事件」的演練仍包含在今年的演習課目中。另一名軍方人士也說:「金正日去世後,韓美軍方最關心的就是金正恩在掌握權力的過程中會否進行局部軍事『挑釁』或發生『突發事件』,本次韓美聯合軍演中就包括上述假想內容」。

根據韓國媒體的報道,27日韓國多個地方發生反對韓美「關鍵決斷」的示威活動。韓國部分市民團體當天在首爾龍山的駐韓美軍基地前舉行示威,抗議聯合軍演惡化韓朝對話氛圍,要求中斷這種「北侵戰爭演練」。當天,全羅北道部分市民團體舉行示威,示威群眾高舉「演習威脅朝鮮半島和平」等標語牌,要求立即中止軍演。

日本TBS電視台27日評論稱,美韓軍演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穩定韓國的情緒,因為韓國擔心金正恩為了鞏固政權等發起一些對韓國的軍事攻擊。美韓軍演是一種威嚇手段,並不會真的和朝鮮發生武裝衝突,只會讓朝鮮不高興。

朝鮮宣稱軍演是「無聲的宣戰」

針對美韓大規模軍演,朝鮮官方的反應迅速而強硬。據朝鮮中央通訊社27日報道,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當天發表談話稱,美國在朝鮮哀悼期間針對朝鮮進行戰爭演習,是「挑釁中的挑釁」。該發言人稱,美韓舉行「關鍵決斷」和「鷂鷹」聯合軍演,使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地區局勢再次越過「危險界限」,陷入極度緊張狀態。該發言人稱,戰爭從來都不是事先做廣告的。朝鮮很早就開始走「先軍」道路,而且目前也在堅持。要是美國想靠武力恐嚇或試探朝鮮,沒有比它更大的錯誤。朝鮮已做好了對話和戰爭的一切準備。

朝鮮中央通訊社和朝鮮《勞動新聞》分別在27日發表評論和署名文章,對聯合軍事演習表示強烈譴責。

朝中社評論說,美韓聯合軍演是針對朝鮮的戰爭活動,是對朝鮮的主權和尊嚴無法容忍的侵犯。評論說,多達數十萬的兵力和大批核戰爭裝備投入了此次聯合軍演並進入了戰時狀態,使朝鮮半島陷入了「一觸即發的軍事緊張局面」。

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27日刊登署名文章稱,美韓聯合軍演使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極度惡化」。文章稱,現在北南關係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任何細微的軍事動作和突發性事件都有可能轉變為全面戰爭。文章稱,美韓舉行此次聯合軍演,事實上是對朝鮮的無聲宣戰。朝鮮國防委員會此前已經發表聲明將採取斷然的自衛措施應對侵略朝鮮領土的挑釁行為,朝鮮將以嚴厲的懲罰來應對美韓的戰爭挑釁。

美韓媒體並不太相信演習會帶來什麼「毀滅性後果」。美國《華爾街日報》27日說,朝鮮官方媒體對美韓軍演進行「慣例式的批評」,並發出新的威脅,但朝鮮過去發出的不少威脅都沒有下文。文章說,美韓兩國每年要舉行兩次聯合軍演,通常在3月和8月進行。朝鮮政府將上述每年兩次的軍演視作美韓企圖攻佔朝鮮的證據,「在外部分析人士看來,上述邏輯是朝鮮政府試圖向民眾灌輸恐懼並強化獨裁政權正當性的種種舉措的組成部分」。

韓國《朝鮮日報》27日的報道稱,針對朝鮮媒體提高批評韓美聯合軍演的調門,韓國高級官員稱:「朝鮮作出過激反應是因為從此次演習中感到極度壓力」,因為面對如此大規模的軍演,朝鮮也必須進行類似的軍演加以回應。該官員說,朝鮮燃油資源稀缺,如果組織如此大規模的軍演將是「發瘋」行為。

韓國《中央日報》27日報道稱,韓國高級官員表示:「目前還沒有朝鮮要發動『挑釁』的徵兆。有分析認為,朝鮮領導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韓國4月11日舉行的國會選舉和年底舉行的總統大選。根據過去的經驗,如果朝鮮方面判斷認為實施『挑釁』將會對保守政黨帶去幫助,那麼很可能不會實施實際的『挑釁』行為」。

法新社也稱,平壤對首爾敵對言辭激烈,但最終朝鮮不會採取任何軍事行動。朝鮮的說法旨在對美國和韓國增加壓力,同時試圖鞏固朝鮮民眾的團結,「但朝鮮不太可能做出軍事挑釁性行動,因為它需要推進同美國的對話。」

日本朝日電視台評論稱,朝鮮中央通信社27日警告稱「朝鮮半島形勢將會如何,誰都無法預想」,雖然朝鮮用這種說法來牽制美韓軍演,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闡述了現在朝鮮半島的真實形勢,的確是有各種可能發生,美韓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進行軍演也是為了防止最壞情形發生。美韓和朝鮮都對彼此「不放心」,萬一發生意外,戰爭就可能爆發。

美韓軍演不是一個良好的決定

儘管朝鮮對美韓軍演採取什麼實際應對動作仍是疑問,但朝鮮軍方的動向已經向外界發出足夠的信號。根據韓聯社27日的報道,朝鮮已經決定將240毫米口徑火箭炮的改良型命名為「主體100炮」,並計劃在4月15日舉行的紀念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的閱兵式上公開展示。報道稱,朝鮮多年來推進的240毫米火箭炮的改良工作最近取得成功,改良後的新炮被命名為「主體100炮」。新炮射程增加1倍,達到120公里,部分新炮已經投入實戰部署。德國《世界報》說,金正恩已經展示領導作用,具有明顯的信心,他顯得更有經驗,而強大的軍事將作為他執政的後盾。

朝鮮和美韓不斷給對抗加碼的舉動讓東北亞氣氛變得複雜。近日,第三次朝美高級別對話在北京舉行,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也會見了朝鮮第一副外相金桂冠。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7日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中方對朝美進行了認真、積極的對話表示歡迎。洪磊還說,中朝兩國外交部負責人上周進行了接觸,雙方還討論了中方向朝提供糧援問題。

韓國《中央日報》27日的評論也說,韓美對話是在韓朝關係降到冰點的情況下取得了進展。在金正恩體系內仍然保持著旨在重啟六方會談的朝美對話動力,這一點可以說是韓半島和平與穩定的積極信號。雖然朝鮮必須對韓朝對話中斷承擔更大的責任,但韓國不能將責任全都推給朝鮮。韓國必須更加耐心,同時採取更加積極和柔和的姿態不斷嘗試進行對話。韓國並非六方會談的旁觀者。

但軍演顯然與和解背道而馳。日本《週刊新聞》27日評論稱,美韓軍演在這個時期進行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決定。尤其是上周朝鮮主動重開和美國的對話,這是事態走向好轉的一個徵兆。這樣的情況下,發動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破壞這種和談局面,本來就對美韓十分不滿的朝鮮有可能中止對話,倒退回金正日時代。此外,金正恩正處於成為國家領導人不久、面對很多問題要做決定的狀態,外國對朝鮮的負面行動或者紛擾,極可能促使金正恩做出一些「非常決定」。

日本亞太地區國際關係學者仲村澄世27日對記者說:「朝鮮並不是一個軍事和經濟發達的國家,相反因為自己國小力弱,又和韓國、日本敵對,還被美國指責,因此時刻都有強烈的危機感。應當利用外交和支援手段將其拉到談判桌上,而不是刺激朝鮮,最後導致發生戰爭。朝鮮半島穩定的關鍵就在於正確對待朝鮮。」

      責任編輯:葉蓁
印度將在印巴邊境大規模軍演      [2012-02-27]
朝鮮發表評論譴責美韓聯合軍演      [2012-02-27]
韓美軍演開始 朝稱消滅好戰狂      [2012-02-27]
韓媒:韓美聯合軍演 朝鮮趁機提高「威脅水平」      [2012-02-27]
日媒稱美日韓頻繁軍演針對中朝      [2012-02-26]
韓美軍演 朝誓用「聖戰」回擊      [2012-02-26]
解放軍大規模軍演 登陸群出擊      [2012-02-23]
解放軍演習意外致「全軍覆沒」      [2012-02-22]
解放軍新型戰機亮相軍演上空      [2012-02-22]
美菲南海再軍演 亞太升溫背後      [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