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昨天,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參加致公黨與列席海外僑胞的聯席會,對委員們關心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頻遭貿易壁壘、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高待遇、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年齡偏大等問題,一一給出回應。
引進產品門檻越來越高
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近年來頻頻遭遇貿易壁壘,在小組討論中,政協委員們對此多有議論。在萬鋼看來,中國的高新產品出口的影響大了,自然會引起一些戒備。 「反觀來看,隨著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我們引進產品的門檻也越來越高。30年前引進桑塔納,那是人家淘汰的;現在要想在中國賣車,不是全球首發就很難賣。」
「今天,我作為科技部長說一句大話,我們沒有你們能夠限制得住我的東西。我們今天既然能上天,能下海,就沒有幹不出來的東西。今天我們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說句不好聽的話,不是我們不能做,只不過現在我們沒有做。實際上,對中國高新產品的限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萬鋼部長的一席「豪言壯語」,立即引來委員們的熱烈掌聲。
萬鋼繼續說:「從新中國建國60週年、改革開放30週年來看,你有哪件東西卡住我們了?沒有一件東西能卡住我們,最多只能延緩一點,卻是卡不住的。」萬鋼表示,對國內高科技產品的壁壘越來越高,這需要華人朋友做工作,讓對方打消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懷疑。
青年科學家待遇要改善
「剛畢業留校工作的博士工資有多少?說出來可能都沒人信。」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姚凱倫在小組討論時指出,高校裡青年教師、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待遇亟待提高。他舉例說,學校裡剛畢業兩三年、做基礎研究的博士、博士後,如果沒有留學背景,名義工資是4000多元,扣稅後實發只有3000多元;副教授的名義工資是5000多元,實發只有4000多元。而如果有留洋背景,被列入引進海外人才計劃,工資就要多出四五倍。「拿高工資就一定是高水平嗎?我看不一定,其實不少國內博士的水平更高。」
萬鋼表示對這一問題早有關注,針對35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青年教師,特指那些剛讀完博士、博士後的青年人才,「這是創新能力最活躍、創新慾望最強的人生階段,要給他們壓更多的擔子,能夠獨立承擔科研任務,給他們更多成長的機會,改善他們的待遇。」萬鋼說,過去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一些大的科研項目總是由名教授來承擔,在裡面真正幹活的卻拿不到工資。目前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上,特別明確了間接費可以作為科研人員的績效工資,獎給這些人,但同時要強調公正透明。
年齡不是最高科技獎障礙
2月14日,2011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92歲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謝家麟和90歲的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吳良鏞榮獲大獎。媒體統計發現,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年創立以來,共有20位院士獲獎,獲獎者平均年齡高達83歲,有15人的年齡在80歲以上,低於70歲的僅1人。而近3年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65歲。
「年齡不應成為獎勵的障礙,獎勵的標準主要還是考慮他的貢獻。」會後有記者追問,對於最高獎獲得者年齡偏大,是否存在論資排輩等問題,萬鋼回應稱,他也希望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能獲大獎,但也不能抹殺為國家奮鬥了幾十年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功勞。他同時表示,這也是科技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