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兩會報道組 劉曉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建集團董事長于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城市化時代已經到來,未來中國城市建設將從經濟發展為核心轉向以社會發展為核心,這就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社區民生建設,並轉變城市社區民生服務方式。于煉建議應大力發展社區民生服務產業,鼓勵社會資本全面進入社區服務市場,並從稅收、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最終實現中國民生建設在市場經濟框架下健康發展。
于煉稱,截止2011年底,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1%,這標誌著中國實質性的從傳統的農村社會轉向城市社會,中國的城市時代已經到來。而根據國際城市化發展經驗,30%—70%是一個國家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期。其中,30%—50%是城市化加速推進期,50%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50—70%是城市化減速推進期。由此可見,今後中國的城市化,將由過去的加速推進轉變為減速推進。與中國城市時代到來相適應的是,中國城市建設從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向以社會發展為核心轉型,而以社會發展為核心的最終體現是,城市民生水平的全面提高。
于煉指出,隨著中國「單位所有制」的消退,城市社區成為融合不同社會身份市民生活的共同載體,是城市功能的集散地。以社區為單元,實現民生保障,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是城市民生建設最直接的體現。在市民日常生活層面,社區服務質量和服務性價比的高低,服務項目和服務功能的多少,服務覆蓋面和服務深度的大小,直接反映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民生建設水平。目前中國的城市社區服務,由社區服務事業和社區服務產業兩部分組成。
于煉進一步解釋,社區服務事業是以城市政府為主導,公共財政提供資金支持,通過街道辦、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實現對社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維持社區組織的正常運行,保障社區居民物質層面的基本民生(主要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民生)。
社區服務產業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社區居民更高、更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為目的,以社區專業服務機構為載體,社區居民組織體系為紐帶,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的盈利性質的社會服務產業。社區服務產業的服務範圍涉及食、住、行、工、學、醫、娛、安等社區居民民生的各個方面,是城市第三產業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化新的內需市場。
在怎樣發展城市社區綜合服務產業問題上,于煉提出四方面建議:首先,在繼續提高各級政府民生基礎保障建設水平(城市公共教育、公共衛生醫療、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保障設施建設)和弱勢群體民生保障水平的同時,大力發展社區民生服務產業,構建政府民生基本保障與民生多樣化市場服務並重的新體制;其次,制定鼓勵社區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全面開放與社區民生服務相關的社區餐飲、社區養老、社區醫療、社區娛樂、社區學習、社區社交、社區家政等服務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全面進入社區服務市場,鼓勵企業和市民創辦各種社區服務機構;第三,積極扶持城市社區民生服務產業發展,簡化或取消相關行政審批,從稅收、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用房、投融資等多個方面支持、推動社區服務產業早日進入快車道;最後,理順城市基層街道辦和居委會與城市縣、區政府關係,委託或授權街道辦和居委會,使用公共財政資金,向社區服務企業採購社區內(轄區內)弱勢群體民生保障服務,建立通過市場實現社區民生基本保障的長效機制,從制度上確保社區民生服務事業與民生服務產業的有效融合,實現中國的民生建設能夠在市場經濟框架下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