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兩會不限制媒體提問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不設限的媒體提問」,「問題越具挑戰越好」,今年兩會上,新聞發言人的坦誠自信讓媒體幾多興奮;不避敏感熱點的一場場新聞發佈會、「零距離」的代表團開放日,兩會「透明指數」的提高激活著報道熱情;800多名境外記者的走入,2000多名國內媒體人的「跑會」,既是兩會民主開放的見證者,也成為中國政治文明進步的參與者、推動力。

作為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形式,兩會尤其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無疑是觀察中國民主政治的最佳窗口;作為零距離接觸、報道兩會的主體,媒體的「兩會際遇」及「兩會視角」,給人們感知民主提供了一面真實鏡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以30年甚至更長時間為觀察維度,在曲折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兩會所呈現的中國民主開放的步伐,始終堅定並邁進了新的階段。如今已成慣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1983年首次設立時,是登上人民日報的新鮮事;如今在各場新聞發佈會上頻頻發問的西方記者,改革開放初期還只能「用高倍望遠鏡眺望人民大會堂」,觀察中國的大事;1988年七屆人大上首次出現的反對票,一時嘩然,而如今,媒體正公開討論「十幾年都投贊成票的代表是否合格」、「開會總是請假的委員是否稱職」……以新聞觀察兩會,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開放、透明、自信、進步的中國。

會場內,從鼓掌、舉手、無記名投票到電子錶決,權利主張方式的進步,保證了權利的實現;城鄉人口選舉比例從4︰1到1︰1,代表產生來源的變革,推進了權利的均等;從全部贊成到反對票習以為常,不同聲音意見的出現,提升了權利的質量;從黨政幹部比例偏高,到農民工代表首次入選,權利結構的優化,擴充了權利的邊界。連西方政治學者也撰文連稱「(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正變得越來越自信」。

會場外,憑借飛速發展的媒介技術,論壇、博客、微博等網絡自媒體,日趨成為社會公眾表達權益訴求、實現民主參與的重要方式。兩會之前,各種網絡調查,深刻揭示社會關注熱點;一條條建議意見,通過留言板通向大會堂;兩會微博直播,讓公眾直接面對決策過程。媒體已不再是兩會的「看客」或是「報道者」,已經成為直接的參與者,更形成了一股對民主進步的正向激勵和監督力量。

正是官方的開放包容、民間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動兩會一系列「跬步小流」的進展,促進了權利意識的覺醒普及,從而提升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也應看到,民主是一個過程,有不足,待完善。就兩會而言,當下議案提案辦結落實程度尚待提高,民主監督的力度還有待增強,公民有序參與民主的渠道還不夠通暢,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就中國社會來看,面對進入「深水區」的改革發展事業,面對利益主體日趨多樣、社會思潮日趨多元的局面,如何以更大決心推動民主政治建設,以更大力度提升民主質量,通過「民主增量」聚集改革能量,則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

      責任編輯:亦書
華國鋒之女:委員絕不能混日子      [2012-03-10]
李榮融:國企老總會賺錢薪水高      [2012-03-10]
媒體曝茅台暗藏「國家機密」      [2012-03-10]
崔永元:委員履職不必等到兩會      [2012-03-10]
紐約媒體批安東尼毀掉林書豪      [2012-03-10]
媒體統計新中國僅4省長為女性      [2012-03-10]
王憲鵬:兩會委員不能只談虛的      [2012-03-09]
譚晶:自己是稱職代表不是花瓶      [2012-03-09]
吳邦國作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2012-03-09]
代表炮轟財政部:回復在糊弄我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