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委員稱工薪族一輩子交稅100萬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1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河南商報報道,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一輩子要繳多少稅?答案是至少100萬。

大多數人或許覺得難以置信,但這是事實,即使是在睡夢中,都掙脫不了沉重隱蔽的稅網。國人所繳的稅並不僅僅是工資單上的繳稅數額,因為中國的稅制結構以流轉稅為主,在每年的稅收總額中,只有6%左右來自個人所得稅,70%以上都來自增值稅營業稅等流通環節的流轉稅。

賬單:你的100萬元哪去了

普通的工薪階層一生要繳多少稅?

按照現行稅率簡單匡算,賬單如下:

個稅約52萬:如果你年薪15萬,從25歲工作到60歲,這35年間繳納個人所得稅52萬元左右(已扣除社會保險等)。

買房繳稅約17萬:根據中國的習慣,這一生你至少會買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假設是150萬元。如果這是你的唯一住房,至少需要繳納2萬多元契稅和其他一些稅。在建造這套房子時,開發商要向國家繳多少稅費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姑且按較低水平的10%來算,那就是15萬。

買車繳稅約8萬:如果你買一輛國產的20萬元左右的車,其中含的稅至少有七八萬元。倘若是進口車,就要繳得更多。

消費繳稅約25萬:如果你給孩子買奶粉,用護膚品,看電影,有時要在外請朋友們吃飯,偶爾還買個iPad3什麼的,平均每個月花費3000元左右,則要繳納的稅為600元以上。到60歲時,為此繳納的稅為25萬元以上。

加起來一共約102萬元。這還不算你在25歲之前和60歲之後的所有花費。

現實:睡覺都在繳稅

這個賬單的數字,遠遠大於每個月我們工資單上的繳稅數額。

這與中國以流轉稅為主的稅制結構有關。在每年的稅收總額中,只有6%左右來自個人所得稅,70%以上都來自增值稅營業稅等流通環節的流轉稅。

在以流轉稅也就是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中,70%以上的稅收額來自流通環節中企業所繳的增值稅營業稅等。但實際上,許多企業往往將稅錢加在商品中,一環環悄悄轉嫁給消費者,我們吃每一頓飯、看每一場電影,甚至是睡覺時都在繳稅,因為臉上用了護膚品而空調或暖氣正在運轉。

一早,把你鬧醒的那部蘋果手機,裡面就含了上千元的「冤枉」稅。

以蘋果iPhone4S(16G)為例,在內地賣4988元,香港大約4129元,在美國約賣4087元。這是因為,國內的蘋果手機,是聯通等運營商從美國蘋果公司手上購買的,算進口,得加上17%的增值稅。但蘋果手機是在深圳的保稅區生產,出口到美國和香港卻不用繳稅,所以比內地賣得便宜。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透露,中國的增值稅為17%和13%兩檔,相比較,歐洲平均為10%,日本為4%。而且,增值稅是一種間接稅,商品每流通一次,都可能被徵稅,而最後往往是由消費者來埋單。

就算你待在家裡什麼也不買,你的房子也可能被徵稅。3月6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說,在上海和重慶兩地開展的房產稅試點,正在考慮向北京推廣。

數字:稅中國

9萬億:2011年稅收近9萬億,同比增幅22.6%,這就是中國人納稅的現實。

10%~20%:自2004年起,中國一直在提「結構性減稅」,但財政收入非但沒有減少,甚至連減緩增長也沒有。2003年以來,我國的GDP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財政稅收的年增長速度始終高於GDP10到20個百分點。

13條:在最近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稅改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截至3月4日下午,在總共42份財貿金融類提案中,有關稅的提案就佔了13條之多。

聲音

委員熱議稅收制度:加稅時如劉翔 減稅時像蝸牛

「我們在加稅時,速度如劉翔;在減稅時,速度似蝸牛。」3月5日,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審計合夥人張國俊批評目前稅收弊病,他稱,中國稅收結構不合理,以間接稅為主,且稅目多,稅率重,有的甚至涉及在生產和消費環節重複徵稅。「這與國際上以直接稅為主的通行做法很不相符。」

      責任編輯:Shineyo
廣州副市長:建議削弱部委權力      [2012-03-10]
厲以寧談改革:水深摸不著石頭      [2012-03-10]
委員稱緬政府邀中國建緬松電站      [2012-03-10]
華國鋒之女:委員絕不能混日子      [2012-03-10]
李榮融:國企老總會賺錢薪水高      [2012-03-10]
媒體曝茅台暗藏「國家機密」      [2012-03-10]
崔永元:委員履職不必等到兩會      [2012-03-10]
人民日報:兩會不限制媒體提問      [2012-03-10]
王憲鵬:兩會委員不能只談虛的      [2012-03-09]
譚晶:自己是稱職代表不是花瓶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