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總統奧巴馬13日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並親自宣佈對華稀土訴訟。 【文匯網訊】據青年參考報道,美國、歐盟和日本3月13日聯合就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了對華貿易訴訟,要求中國解除出口限制,否則將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WTO將於今年年底前後作出裁決。
有分析稱,這次訴訟是繼多次輿論施壓、訴我國9種原材料案獲得WTO裁決支持後,美歐日對稀土這一終極目標發起的正式行動。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就此表示,中國將採取堅決態度捍衛稀土出口配額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並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美日歐聯合起訴中國並非巧合,他們意在促使中國政府解除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政策,削減稀土的內外貿易差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張捷在接受《青年參考》採訪時表示,中國雖採取堅決態度捍衛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但應訴道路將步履維艱。
「中國在這場訴訟中最大的困難,是執法者的不公平」
美歐日三方13日稱,中國在稀土、鎢、鉬等在內的17種原材料出口問題上,採取了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限價等諸多限制措施,違反WTO規則以及中國加入WTO議定書,中國政府應解除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政策。
中國政府於2003年開始對稀土實施配額政策,此後取消稀土出口退稅,並壓縮出口配額企業名單。2007年起,中國開始對稀土生產施行指令性規劃,並開始減少稀土出口。
現為律師、金融地產投資人、《環球財經》副總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張捷,告訴《青年參考》,「中國在這場訴訟中最大的困難,是執法者的不公平。因為美日歐是WTO的重要成員,在這場訴訟中,他們既是裁判,又是原告。」
此次美歐日共起訴中國17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為何稀土成為最大關注點呢?他解釋道,「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是在中國加入WTO後,而對鎢等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是在中國加入前就存在。由於WTO運行規則是要消除配額和貿易壁壘,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勝訴並不容易。」
《華爾街日報》則用「堅決」一詞,來形容中國捍衛稀土出口配額制度的態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13日向新華社表示,中方也在積極準備,一旦美國等國家就稀土問題向WTO起訴,中方將主動應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在13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就該問題表示,稀土是一種稀有的不可再生資源,開發稀土對環境造成影響,基於保護環境和資源的考慮,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對稀土的開採、生產和出口各個環節均實施了管理措施,而不僅僅在出口環節,相關措施符合WTO規則。
他還說,中方希望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也積極開發稀土資源,共同承擔全球稀土供應的責任,也願意在尋找開發稀土的替代資源、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等方面,與各國加強合作。
環境代價的轉嫁:美日從中國大量購進稀土
稀土被稱為「工業黃金」,對於軍事、石油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發展有極重要意義。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曾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目前,中國稀土資源佔全球總量36.4%,但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出口量居全球之首。
「稀土的開採和分離、提取過程會產生大量放射性污染,處理技術和成本較高。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廣泛採用低成本開採方式,造成的環境破壞愈演愈烈,觸目驚心。這種態勢與開發稀土以發展綠色產業的初衷和目的,形成鮮明牴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在媒體上如是評論,「隨著中國環境意識的覺醒,政府開始考慮為稀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制定規劃。貿易是造成環境大規模破壞的主因,在中國環境治理技術缺乏的情況下,減少貿易就意味著減少污染。」
目前,許多國家都對稀土資源實行封存政策,美國在2001年封存了該國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從我國大量進口稀土。不產稀土的日本則採取儲存性收購。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日本僅將進口總量的1/3用於生產,其餘用作戰略儲備,日本稀土約83%都來自中國。業內人士曾估計,日本儲備的稀土已夠用40∼50年。
對此,張捷評價道:「大量開採稀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外國也有稀土資源,但考慮到高額環境代價,他們會選擇向中國進口。」
苗圩表示,中國稀土開發如果像過去那樣私挖濫采,破壞資源和環境,有些品種按照現在探明和實際的開採量可能只夠20年。20年後,全世界有些品種都枯竭了,這對全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損害。
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肯定了他的說法,「中國政府加強管控的官方理由,是要進行行業整頓,這合情合理。在這個行業,不負責任的礦商亂開採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有理由出於環保和安全原因,實施行業整頓。」
「訴訟最根本原因是獲取經濟利益,降低中國稀土出口價格」
有外媒分析稱,美國此次訴訟具有「政治色彩」,總統奧巴馬13日曾專門就對華貿易問題發表講話,並親自宣佈該項訴訟。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稱,由於美國今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美國經濟是此次選戰中的重要議題——奧巴馬政府似乎就中國貿易政策採取了更具對抗性的立場,共和黨人也一直指控奧巴馬政府對中國太軟。
英國路透社認為,奧巴馬在對華貿易上採取了更強硬姿態,意在回擊共和黨批評,拉攏部分選民,贏得連任。此次在WTO起訴中國稀土問題,就是這種姿態的一個具體表現。
而據張捷在接受《青年參考》採訪時分析:「除了政治因素,訴訟最根本原因是獲取經濟利益,降低中國稀土出口價格。三方聯合不是巧合,目的無非是想讓中國解除出口限制政策,削減稀土在國內外的貿易價差。歷史上,中國對原材料出口限制相對寬鬆,現在稀土價格漲太快,國外一定很難接受。」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估計,稀土現價與2011年相比已飆升。雖然近幾個月來稀土價格一直在回落,不過仍在歷史高位徘徊。高科技公司需要獲取低價稀土,並極力遊說美日歐相關政府機構採取一定措施。
《金融時報》則一語道出了此次訴訟的玄機,「去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配額並未用完。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願意接受當前價格,還沒有哪個買家在購買稀土時被禁止過。」
大多數外媒在談到價差時,都提到了這樣一些費用:除了出口關稅和間接稅,中國政府還對稀土出口許可證收取費用,造成中國稀土海外用戶支付成本比國內買家高出50%以上。對此,它們認為,這種價格扭曲「構成了地緣戰略威脅」,這也是WTO一向反對的做法。
張捷不認同這種說法。他表示,實際上,每個國家在都存在國內外貿易差價,就像石油在石油大國的價格,肯定比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便宜。
兩個月前歐美「投石問路」 中國曾敗訴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聯合訴訟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實屬久經醞釀之舉。2009年6月23日,美歐曾將中國鋁土、焦炭等9種原材料出口政策訴至WTO,理由是中國出口配額、出口關稅和其他價、量控制違反了中國入世承諾。顯然,這與此次稀土訴訟請求一致。
今年1月31日,WTO發佈裁決報告,駁回中國基於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提出的上訴請求,終裁我國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違規。當時,這一裁定引發了擔憂,有國內專家預計:歐美「投石問路」的舉動得到WTO支持後,很有可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果然,在對此次出口限制勝訴後不到兩個月時間,美歐日就對稀土的出口限制政策發起新一輪訴訟。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在受訪時分析:「從訴訟請求來看,稀土爭端案與原材料案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這也是美日歐更有底氣地提起稀土訴訟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