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利益衝突成中國威脅論深層原因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4-0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快速崛起的進程,各種議論聲也不絕於耳,其中,既有肯定「中國模式」的讚揚聲,也有一輪又一輪驅之不去的「中國威脅論」。

 「中國威脅論」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中國的發展環境,但同時也成為刺激中國發展的動力。面對「中國威脅論」日益成為一些國家慣用政治手段的現狀,我們應該淡定從容、主動作為,採取多種方法應對它。

 「中國威脅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其實,「中國威脅論」的說法由來已久,總的來看,它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這一時期,西方列強基於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需要,開始了最早的「中國威脅論」宣揚。

 「中國威脅論」根源於19世紀西方文化帝國主義,是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產物。當時,已完成工業革命的英美等國家,在資本逐利的驅使下開始瘋狂海外殖民,與此同時製造出「西優東劣」的觀念為殖民行為辯護。

 在此過程中,基於13世紀蒙古人西進歐洲以來形成的「黃禍」歷史記憶,有關中國具有一種東方式的「威脅」和「內在的殘暴性」,是西方表述中國眾多主題中頗為顯著的一條。

 「黃禍」威脅的緣由五花八門,他們或擔心中國的強大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或恐懼中國人可能的「種族仇恨」,或憂慮中國人可能的「覺醒」,或擔心中國對西方商業上的可能衝擊等等。對來自中國「黃禍」的恐懼,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西方世界的一種普遍現象。

 第二階段:20世紀中期至90年代。這一階段,中華民族歷經百年抗爭,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外部壓迫,贏得了民族解放與獨立並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西方世界基於意識形態方面的考慮,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從冷戰需要出發,極端仇視紅色政權,對新生政權全力封堵包圍。朝鮮戰爭爆發後幾個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並與「聯合國軍」展開殊死較量。西方世界再次炒作「中國威脅論」,大談中國軍事威脅,並認為中國革命勝利會在東南亞引發多米諾牌效應。這一時期,西方世界對紅色中國進行了瘋狂的「妖魔化」宣傳,中國被歪曲為大多數西方人心中的「專制、好戰的紅色惡魔」。

 第三階段:冷戰結束後至今。這一階段,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經受住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巨大衝擊,並走向發展崛起的道路,在此過程中與外部世界產生了矛盾衝突,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基於利益因素,掀起新一輪「中國威脅論」。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陣營解體,持續近半個世紀的冷戰結束。中國在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此後經濟高速發展,政治影響力大大上升,軍事力量持續增強。面臨中國力量不斷上升的趨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一些中國周邊國家,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

 與此相呼應,西方學者發佈相關理論,從文明、意識形態等角度進一步論證「中國威脅論」。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認為文明衝突是未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對西方文明提出挑戰並引發戰爭。

 另一重要理論就是「民主和平論」,認為民主國家之間更不容易發生戰爭,而中國之類的「專制」國家則制度性地蘊含著更多的戰爭可能性。這一期間,美、日等國報刊先後發表了多篇「中國威脅論」的文章,如《正在覺醒的巨龍:亞洲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鼠年》、《紅龍躍起》、《美國太平洋海洋統治遭遇中國挑戰》、《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等,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

 與前兩輪「中國威脅論」相比,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表現出多元複雜的特徵。就其宣揚主體而言,既包括西方國家,又包括周邊相關國家。就其實質內容而言,既包括「軍事威脅論」、「意識形態威脅論」,又包括「經濟威脅論」、「文明威脅論」、「生態威脅論」等。

 利益衝突是當今「中國威脅論」的深層原因

 在國際關係中,威脅總是客觀存在的。在相互懷有敵意的國家之間,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圖,就會對另一方產生威脅。因此,「××威脅論」是國際關係中的一種常態現象。如在長期相互敵視的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之間,針對彼此的「威脅論」可謂根深蒂固。

 但縱觀全世界,唯有「中國威脅論」近20多年來長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大規模認同,原因究竟何在?細細究之,這與中國的崛起發展密切相關。概言之,「中國威脅論」實質上是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基於自身危機意識,緣於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來制約中國崛起發展的一種政治手段,是冷戰時期「零和」思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體現和反映。

 探尋當今「中國威脅論」的深層緣由,必須從發展層面入手。「中國威脅論」,說到底是由於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引起的,是國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隨品。

 中國的發展具有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在世界發展史上曾長期佔據領先地位的文明古國,在經歷19世紀中期以來的殖民入侵、民族抗爭與長期探索,而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終於找到了民族復興的道路,並不斷加快國家崛起的步伐。

 中國的發展,有著曾經遭受西方侵略掠奪的歷史記憶,有著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特色,有著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領土、13億人口的超大規模,有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保持9%以上的驚人經濟發展速度。這是其他國家不具備的中國發展特質。

 與中國的崛起發展相一致,印度近年來的發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為「金磚五國」之一。但與中國相比,印度是信奉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意識形態上與西方國家具有一致性。從發展質量與規模來看,印度尚不足以對西方國家構成重大挑戰。真正對美國的霸權及西方世界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的,在當今世界除了中國別無二家。

 在一些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對其主導下的傳統國際秩序及地緣政治格局的挑戰。從資本主義崛起的歷史經驗看,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崛起,都伴隨著強權與戰爭,都是以運用武力為手段的。英、美、德、日等國的崛起,無不是遵循著富國-強兵-戰爭擴張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無論是西方權力轉移理論或霸權轉移理論,都認為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必然會使得國家間的關係發生權力轉移,中國將挑戰現有的國際結構,導致國際體系的不穩定乃至爆發戰爭。

 為此,害怕中國的發展強大將挑戰其既有的國際地位,是西方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的真正擔憂;借「中國威脅論」來制約中國的崛起發展,是西方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動機所在。

 在一些周邊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對領土資源現狀的可能改變及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可能衝擊。「中國威脅論」,成為這些國家攫取形形色色國家利益的一種政治手段。這包括:

 其一,為領土資源之爭提供依據。中國是世界上邊界最為漫長、與鄰國存有領土領海爭議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中國力量的強大,與我國存有爭議的國家日趨憂慮,唯恐在領土資源之爭中落敗。

 其二,為維護經濟利益提供理由。在有些國家看來,中國的快速發展會對其經濟利益造成衝擊。尤其是日本,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陷入長期經濟衰退,而中國則保持高速增長並在經濟總量上超過它,這種失衡的心理尤為強烈。

 其三,為擴張軍力提供借口。近年來,一些國家借口中國對本國帶來軍事與安全威脅,投入巨額軍費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力量。

 其四,為爭奪地區主導權提供工具。某些國家為奪取地區事務主導權,往往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以挑起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自己則從中漁利。

 「中國威脅論」具有遏制和刺激雙重效應

 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是為了遏制與干擾中國的發展。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幾十年來,西方及周邊一些國家極力渲染的「中國威脅論」,實際上產生了遏制與刺激的雙重效應。

 一方面,「中國威脅論」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雜音,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國形象,阻遏了中國的發展步伐。

 在政治層面,「中國威脅論」引發了周邊一些國家對我國的敵意,增加了周邊國家對我國的不信任感,阻礙了我國與之開展國際合作的步伐。

 在軍事層面,「中國威脅論」加大了地區軍備競賽的可能性。近年來,周邊一些國家花費重金購買先進武器裝備,客觀上增加了地區不穩定性。

 在經濟層面,「中國威脅論」增加了我們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摩擦。近年來我國同一些國家的經濟摩擦事件不斷增多,不能說與廣泛散佈的「中國威脅論」沒有關係。

 在外交層面,「中國威脅論」為某些大國人為地阻遏我國走向世界提供了政治借口,成為西方國家制約我們發展慣用的一張牌。如在近年來我海外經濟活動中,中國企業收購海外資產的多起商業行為,都因某些國家以危害本國經濟安全等借口橫加干涉而終致流產。

 總的來看,「中國威脅論」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中國的周邊環境,使我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臨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外部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威脅論」作為外部強加的動力,在一定意義上強化了中國自身的危機意識,刺激了中國的崛起和發展。依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挑戰-反應」理論,有機體在遇到挑戰時,會本能地產生一系列有效反應,從而最終促進有機體的發展。

 「中國威脅論」在帶來一定程度負面效應的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刺激中國發展的外部動力。中國古代就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的古訓。「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緣於外部力量逐漸強大而產生的危機意識,這種危機意識在被反覆強調的同時,也反過來成為促使中國發展的重要外部動力。實際上,恰恰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威脅論」浪潮一波又一波掀起之際,中國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並日益穩健。

 此外,「中國威脅論」在客觀上也強化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一個為外力屈服的民族,而是遇強愈強、愈挫愈勇。在「中國威脅論」中成長起來的國人,在親身感受到國家日益強大的同時,也逐漸適應與接受了這種機遇與危機並存的生存環境,這無疑有利於培育大國心態,有利於下一步中國更好地走向真正的大國。

 淡定從容、主動作為,應對「中國威脅論」

 「中國威脅論」成了某些國家國內政治中的慣用工具,成了國際社會中的一種權力話語現象。每當某些國家遭遇國內相關政治議題時,往往搬出「中國威脅論」應急。如在當前如火如荼進行的美國大選中,「中國威脅論」就是奧巴馬政府屢屢使用的一張牌。面臨「中國威脅論」的這種現狀,我們要淡定從容,又要主動作為,採取以下方法有效應對。

 第一,培育與大國相適應的從容心態。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中國走向真正意義上的大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中國威脅論」、「中國衰亡論」等種種論調,勢必層出不窮。要培育沉著、從容的大國心態,冷靜理性地看待來自國際社會的讚譽與詆毀,不為外界的種種鼓噪所動,不被「棒殺」、不被「唱衰」,展示給世人泱泱大國包容萬物的博大胸懷。

 第二,繼續推進並大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創造與強化互利互惠的「共贏」關係,是消弭「中國威脅論」的重要途徑。要堅持睦鄰友好的原則,加強政治、軍事層面的互信,進一步拓寬在反恐、軍演等國際合作方面的深度和廣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彼此的敵意。在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繼續加強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努力建立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經濟關係。要在加強國際合作中,使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崛起,只會為世界帶來實惠與利益,而決不是所謂的「威脅」。

 第三,積極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們應具備全球戰略眼光,積極主動地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要綜合利用各種手段,重視並發揮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塑造並掌控符合本國利益的國際話語權。除了積極向國際社會闡明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圖之外,還要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通過釋放善意、提高透明度等,來主動回擊「中國威肋論」的惡意攻擊,打破當前我面臨的被動局面。

 第四,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縱觀「中國威脅論」的三個發展階段,在國力最為孱弱時,「中國威脅論」是西方推行其殖民政策的理論工具;當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封殺新生政權的政治借口;進入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中國的發展崛起,「中國威脅論」成為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遏制中國的政治手段。可見,「中國威脅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中國,取決於中國自身國力的發展狀況。

 為此,應對「中國威脅論」、抵消其負面效應的根本之道,在於大力發展中國的國力。要增強定力,以「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聚精會神地幹好自己的事情,確保安然度過當前的發展關鍵期。屆時,「中國威脅論」作為中國發展崛起過程中的特殊歷史符號,自然就會消退了。(釋清仁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國防政策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新二
多位解放軍將軍談中國威脅論:走自己的路      [2012-03-04]
中國海監西南中沙支隊護航南海      [2012-04-06]
公安部公佈6名東伊運恐怖活動組織骨幹成員      [2012-04-06]
波詭雲譎 美駐軍澳洲鷹眼盯華      [2012-04-06]
張曉蘭任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2012-04-06]
傳中國協會將停保運伊朗石油船      [2012-04-06]
中國公佈第3批恐怖分子名單      [2012-04-06]
中國商品為何國內賣比國外貴?      [2012-04-06]
汪洋:在大是大非上頭腦要清醒      [2012-04-06]
中方赴帛琉調查漁民被誤殺事件      [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