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2011年,中國大米、玉米和小麥三種主要糧食的總產量為5.1億噸,其中大米為2億噸,小麥為1.18億噸,均比前一年增長了2%。玉米產量則達到1.92億噸,比前一年增長了8%。據預測,2012年中國玉米產量將首次超過大米,成為產量最多的糧食品種。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中國國內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迅速變化,對豬肉的需求激增,這導致對玉米這種重要豬飼料的消費量也快速增長。即使中國國內玉米豐收,也趕不上需求增長的速度,因此才需要大量進口。
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11年12月,中國玉米進口量是前一年同期的37倍,達到56萬噸。而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中國在3個月間的玉米進口量達到184萬噸,是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間的100倍,且已經超過了2011年全年的進口量。而且,中國玉米進口量的 90%以上來自美國。
報道指出,由於對糧食的需求激增,中國正在最大的糧食進口來源地美國之外開拓更多的糧食來源。2月,中國與阿根廷就檢疫手續達成協議,做好了進口阿根廷玉米的準備。4月,中國還首次從烏克蘭購入了5萬噸玉米。此外,中國還提高了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的比例。這些舉動不但是為了穩定糧食供應,還有減少對美國糧食過度依賴的政治含義,畢竟中美兩國關係具有「兩強相爭」的一面。
報道分析,中美兩國正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展開競逐,並因為人民幣匯率問題和貿易問題存在摩擦。如果美國因台灣海峽等地「有事」而停止對中國的糧食出口,就可能對中國經濟形成明顯打擊。因此,中國尋求進口來源多元化的舉動一方面是為了購買更為廉價的阿根廷等國的糧食用作飼料,另一方面也是認為在安全保障方面具有分散風險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美國認為中國的玉米需求今後還將繼續增加。美國農業部3月底發佈的數據稱,美國2012年的玉米播種面積比前一年增加了4%,達到3880萬公頃,這是1937年以來的最大面積。這也是出於對中國玉米出口將會繼續增長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