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文化因素令中美不會開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2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3月20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文說,美宣佈「重返」亞洲後,中美關係進入不尋常的階段。許多人提出這兩大強國會不會發生衝突,甚至戰爭。從中國文化的本質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基辛格在其新書《論中國》中,就曾用中國圍棋做比來描述西方和中國戰略文化差異。西方戰略文化就像經常是零和遊戲的國際象棋,中國圍棋卻不是個零和遊戲,雙方相對的各有所獲是可能的。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宣佈「重返」亞洲後,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進入了一個不尋常的緊張階段。許多人提出這兩大強國會不會發生衝突,甚至戰爭這個問題。從中國文化的本質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文化在國際事務上是重要的,作為一種思考方式,它也影響了外交政策。思考的模式不是造成衝突的原因,但兩種不同思考模式的互動卻很可能引起衝突。文化也可以被動用來作為左右外交政策的力量。一旦被動用,文化的力量是無限的。

 那為什麼中美之間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呢?我們應該懂得區分小規模衝突和大規模戰爭。任何衝突,比如貿易爭端和受意識形態左右的關於人權的辯論是不可避免的;但出現重大戰爭的結果卻是不太可能的。

 從文化視角來看,數千年不間斷的歷史,賦予中國一種不常見的「大歷史」觀念。中國能夠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待長期的課題。中國在處理國際課題上動作慢,美國人因此有時變得不耐煩。中國處理問題的一般方式,是先探討最好的解決方案後才採取行動。中國視許多問題為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並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解決方案最終會出現。我們可以用中藥來比喻。中藥治病的過程慢,但在完全治好病情上卻被認為是較好的選擇。美國的方式類似可以提供快速療效的西醫。

 文化上的差異也顯現在對戰略的不同理解。西方認為中國的「韜光養晦」策略是暫時的。韜光養晦在中國過去數世紀的防禦性外交政策上顯而易見。防禦性外交的最好例子,是為了防禦侵略而建立的萬里長城。這樣的防禦戰略在在中國文化裡是根深蒂固。

 防禦性文化在中國的軍事發展上也很普遍。中國的「止戈為武」軍事哲學,意思基本上是說發展武器的目的,是用它們來停止武器的使用。對西方來說是威懾,對中國卻是防衛。中國發展某種武器或軍事計劃,只是為了對抗針對它的武器和軍事計劃。中國很少像美國一樣先發制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反覆強調,其核政策著重於最低限度威懾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此,中國的國防政策同二戰前的蘇聯、德國及日本的政策非常不同,它們都有稱霸的決心和計劃。

 基辛格在他的新書《論中國》(On China)中,用中國圍棋做比喻來描述西方和中國戰略文化的差異。西方戰略文化就像經常是零和遊戲的國際象棋,中國圍棋卻不是個零和遊戲,雙方相對的各有所獲是可能的。

 在西方,不論是總統制或內閣制,外交部長都是個顯著和具影響力的職位。相比之下,中國圍棋的哲學強調相對獲益。中國式的外交政策可以比作做生意:你今天可能獲得一些利潤,但明天賺錢的可能就是我了。

 中國文化的世俗本質也是其獨特的地方。它沒有改變他人的使命。在國際事務上,這反映在中國人對主權的理解。主權在西方意味著同質性和趨同,中國則強調多元化的和諧。西方國家有改變其它國家政體來符合它們標準的傾向,中國強力反對這樣的做法,並重視不同國家的共存。(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杨阳
KARA在日歪解韓國約會文化惹爭議      [2012-03-12]
從「王老吉」看中國涼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2012-03-08]
張春賢:現代文化引領新疆發展      [2012-03-07]
韓流文化被指貶低黑人      [2012-03-06]
劉明華:成立文化發展委員會整合黨政資源發展文化      [2012-03-06]
政協委員吁兩岸簽文化交流協議      [2012-03-06]
港委員吁增進與內地文化融和      [2012-03-03]
解讀韓國酒文化:「燒酒奇緣」裡藏健康隱患      [2012-03-02]
孔慶東《青樓文化》被指涉抄襲      [2012-03-02]
文化 我們要拿什麼來拯救你      [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