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張健題為《中歐深化合作正當其時》文章,內容如下:
近期,中國高層領導人密集訪問歐洲。溫家寶總理訪問了冰島、德國、瑞典和波蘭等歐洲四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訪問了英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即將展開對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的訪問。對同一地區展開如此密集的訪問,在近年中國外交中也是少有的。
從中國領導人的訪歐安排和行程看,中國向歐盟和世界傳達了幾個重要信息:其一,中國對歐洲的重視是全方位的,所訪問國家中既包括傳統大國德國和英國,也包括北歐和中東歐國家,還包括體現了歐洲國家團結和融合的歐盟總部。其二,儘管歐盟主權債務危機仍有繼續惡化的可能,但中國仍然看好歐洲國家和歐盟的發展前景。其三,中國願意加強中歐合作,幫助歐盟走出債務危機,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同時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總體看,近期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是對歐盟熱切期望中國幫助歐盟走出債務危機的一個積極回應。
中歐深化合作,既是客觀形勢發展的必然,也符合雙方利益。當前,中歐雙方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都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需要解決的經貿問題都非常緊迫,對彼此的需求和期待也同樣很高。
從歐盟方面來看,歐盟經濟雖總體復甦,個別國家如德國經濟甚至恢復較好,但也出現減弱跡象。希臘等邊緣國家目前仍未走出衰退,西班牙等國將再陷衰退。主權債務危機仍在蔓延,甚至有繼續惡化的可能。在債務危機壓力下,歐盟國家被迫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很可能會打壓經濟發展,負面效果未來將更為明顯。特別是歐盟消費及投資恢復較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有限,經濟增長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出口方面。德國近來經濟表現良好,在較大程度上與德國對華出口快速增長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對中國出口的擴張,德國2011年經濟增長率可能會降低0.5個百分點。因此,危機面前,歐洲國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地提高,迫切希望中國向其更大更快地開放市場。
此外,歐盟國家在主權債務危機及緊縮政策的重壓下,普遍資金短缺,迫切需要引入外部資金。特別是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對中國的投資需求較大,尤其希望中國購買其國債。應該說,當前形勢有利於中歐雙方加強經貿合作。
當然,中歐合作還面臨諸多限制。歐盟仍以安全、意識形態等諸多不合理理由,人為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這對歐盟自身有害無益。溫家寶總理在訪德期間就表示,希望德方積極推動歐盟放寬對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歐盟內仍有不少人以有色眼光看待中國對歐投資,認為中國有政治目的。歐盟還頻頻出台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歐盟在意識形態方面對中國的偏見,給中歐關係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歐盟需要更多、更主動地瞭解中國,同時有意識地告訴民眾一個更真實的中國。
中歐之間沒有根本性的矛盾和衝突,全面深化合作符合中歐雙方利益。中歐領導人加強交流,有利於增進互信,拓展合作領域。只要雙方能以誠相待,增進互信,中歐之間就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