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華儒商總會涉嫌詐捐被調查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華商報報道,今年3月30日起,華商報先後報道了「號稱捐了5600萬實際到賬30萬中華儒商總會被疑詐捐」、「五大疑團追問中華儒商總會」等,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中華儒商總會的紛紛質疑。日前,北京市工商部門對華商報表示,中華儒商總會辦公地已經是人去樓空。北京市工商部門還表示對於中華儒商總會涉嫌違規一事,他們將繼續追查。

北京工商調查盧路爽約

在華商報報道之後,社會各界對中華儒商總會的種種行為開始了廣泛質疑。國家工商總局給華商報回函,表示已經將記者反映的信息轉至北京市工商局。4月23日,記者來到北京市工商局,「12315」一位負責人接待了記者,在瞭解相關情況後表示,局裡將對此進行查處。5月2日,記者致電具體負責查處工作的北京市工商局東城分局天壇工商所,一位賈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4月27日,他們來到中華儒商總會位於北京市珠市口大街珍貝大廈的辦公地址,發現大門已經上鎖,人去樓空。大廈物業辦表示,因為房租問題將中華儒商總會辦公室大門封鎖。天壇工商所對現場進行拍照取證後,通過物業辦聯繫到盧路,要求其說明情況,但盧路稱自己不在北京。4月28日下午,盧路的弟弟盧陽來到天壇工商所,但聲稱自己並不瞭解有關情況,盧路正在趕回北京,將於5月2日早上到工商所說明情況。

「我們等了一早上,都沒見到人。」賈姓工作人員表示,對於中華儒商總會涉嫌無證經營一事,他們將追查到底。記者近日再次聯繫,該工作人員稱,仍未見到盧路來說明情況,相關情況仍在調查中。

「中華儒商總會」原辦公地已租給別人

在中華儒商總會的辦公地點,記者發現中華儒商總會的招牌仍然掛著,只是裡面已經全部搬空。屋內中國關公文化發展基金的牌匾也被放倒在地,一些物品也留在會館內,讓人感覺中華儒商總會在搬家時非常的匆忙。

記者向周邊人士詢問中華儒商總會時,得到的回答是,「當時走得特別快,也就一兩天的工夫就搬走了。」在會館的玻璃門上,記者看到招租的電話,記者撥打該號碼詢問時,對方表示,房子已經租出去了,這裡跟中華儒商總會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記者在現場也看到,有施工人員在屋內進行裝修。

■公安部門

中華儒商總會報案只是詐稱

4月14日,中華儒商總會在其網站上發佈公告稱,因「華商報對總會秘書長及其他相關領導惡意誹謗」,秘書長盧路「已經向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報案」。不過,經華商報記者證實,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並未接到報案。

4月20日,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接待人員表示,如果是以誹謗罪報案,屬於刑偵案件。該局刑偵支隊一位負責人表示,局裡並沒有接到相關報案,即使對方報案,按照有關規定,「也應該去案發地,也就是西安市的公安機關報案」。同時,該負責人介紹,「即使報案人認為構成誹謗,應該去法院起訴,而不是到公安機關報案。」

■民政部

堵塞漏洞離岸社團將納入監管

「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些機構都是境外註冊境內賺錢,鑽了法律的空子。」對於中華儒商總會等離岸社團的行為,一位民政部相關人士評價,「現行的我國社團管理的相關規定,還沒能將境外註冊的這些離岸社團納入監管。」不過,民政部門已經做出表態,將堵塞制度漏洞,將其納入依法監管之中。

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公益慈善事業創新與發展等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對境外組織到中國內地來活動要納入到依法監管之中。

5月11日,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透露,《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已經完成第一稿的起草,目前正在徵求意見和建議,有望於今年年內出台。也就是說,慈善捐助信息年內可能強制公開。此辦法無疑將使得類似中華儒商總會扯著慈善「虎皮」,「吹牛皮只要不吹破就行」的表演,徹底沒戲。

針對近年來慈善事業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多位專家學者表示——

慈善的「菩薩心腸」需配法律的「霹靂手段」

從「郭美美」事件到「盧美美」的「中非希望工程」,再到華商報近期報道的中華儒商總會涉嫌詐捐等,近年來一再曝光的慈善捐贈醜聞,使得中國慈善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公開性、透明度不夠的問題日益凸顯,也引發各界對慈善組織公信力危機的極大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呼籲,慈善的「菩薩心腸」還需要法律的「霹靂手段」!

離岸社團不應游離在監管之外

「對於那些在境外註冊、在境內活動的社團組織,有一個術語叫『離岸社團』。」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主任金錦平介紹說,「一方面是國內註冊困難到境外另闢蹊徑,另一方面也會發現在境外註冊完後,在境內從事慈善活動的不少組織在做一些營利甚至是欺詐、斂財的事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認為,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由於當前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民政部門即使發現問題,在實踐中往往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況,沒有辦法進行管理。」他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盡快出台慈善事業促進法,頒布慈善組織信息披露辦法。

「不能容忍一分錢的慈善造假」

「慈善是人們心中的一片淨土,即便社會的其他部門會造假,慈善必須是透明的,一分錢的造假也是不能容忍的。」民政部特聘專家、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

「慈善與商業是兩碼事。」楊團分析認為,商業是從資本中產生財富,雖然商業財富的積累可以讓慈善資金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同時慈善還有人文性的一面。「這就有一個慈善與商業的界限問題。」楊團認為,判定一個行為是否是慈善,可以通過其經營的目的,經營的方式手段,以及利潤分配的方式來認定。例如如果是一家養老院,首先可以看其經營的目的是為了養老,還是為了賺取私利,其次要看其經營的手段和方式本身是不是存在問題,即商業手段的經營不能違背慈善的目標,再次要看其利潤分配是否主要用在養老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等方面。

追問善款是非常必要和正常的

「慈善需要透明與公信。」楊團認為,透明是慈善組織的品格,要把慈善組織放入玻璃口袋裡,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所有的舉動,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要不停地對外交代,社會要不停地追問。

「善款引起追問是非常必要和正常的,這正是中國公民社會在成長的標誌。」楊團認為,我國的慈善事業要發展,第一步必須要做的,就是慈善組織和每一個慈善項目公開信息,披露數據。隨著今後公眾認識的提高,一定還會對慈善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求公開慈善的效率和效益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國慈善業要走的第二步,也是《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中提到的,公益慈善組織引入第三方評估。因為第一步公開的慈善組織的募捐款項、財報等,都是數據性的信息。

官辦慈善機構要去掉「紅帽子」

對於當前慈善存在的諸多問題,鄧國勝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慈善體制不順,很多官辦慈善機構不是依靠公開透明度,不是依靠扶貧濟困的效率來獲得公眾的捐贈,而是習慣通過依靠行政手段募捐,甚至索捐、逼捐。因此,只要其中的問題被曝光,很容易被放大。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處於慈善事業快速發展時期,人們在傳統慈善和現代慈善的轉型過程中,由於缺乏共識,例如,對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該不該領工資,是否需要行政成本,是否應該直接捐贈等缺乏共識,也容易出現爭議。

那麼,該如何重塑民眾對慈善的信任?鄧國勝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官辦慈善機構加快去行政化的步伐,去掉官辦的身份。

      責任編輯:葉蓁
「蛟龍」號今日衝擊7000米深海      [2012-06-03]
日稱中國軍事開支對日構成威脅      [2012-06-03]
專家:中國毫不畏懼美戰略轉型      [2012-06-03]
深圳檢方批捕飆車事故肇事司機      [2012-06-03]
央企審計結果公佈 87人被處理      [2012-06-03]
戒網癮專家否認高價代言網游      [2012-06-03]
港媒:中國外交轉型 重在走出去      [2012-06-03]
江蘇大學生考研失敗殺死副院長      [2012-06-03]
陳虎:中國海域紛均是美國挑唆      [2012-06-03]
媒體:在研四代機唯J20一支獨秀      [201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