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北京晨報報道,茫茫太空,人類邁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智慧和勇氣。我國即將進行的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也將面臨著探索太空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考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武平昨天表示,神舟八號成功突破了自動交會對接後,將通過這次神舟九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全面掌握這項技術,對實現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階段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也將為後續工程發展奠定一定基礎。
毋庸置疑,載人航天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此次任務至少在五大關鍵節點上經受著考驗。
節點一,首次夏季發射,天公能否作美?
選擇6月發射,在我國載人航天歷次發射中尚屬首次。「我們從神舟一號以來完成的歷次發射都選擇在春、秋、冬季,唯獨沒有在夏季。」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說,高溫和雷電是夏季發射面臨的最大挑戰。據介紹,在可能干擾載人航天發射的幾個氣象條件中,雷電影響最大。氣象資料顯示,酒泉衛星發射場地區在秋、冬季基本沒有雷電,夏季雷電發生頻率約每月2.6次,雖然發生頻率不高,但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為此,近30名預報員正在全力以赴對神九發射窗口天氣情況進行準確預報。
節點二,首次手動交會對接,能否再創奇跡?
在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首次交會對接中,僅用了8分鐘就完成原定15分鐘的任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誌用「奇跡」「100分」來評價這次任務。有關人士指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手動交會對接過程比較複雜,人工控制兩個高速運轉的航天器,難度大、風險高,要求航天員必須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靈活的協調性以及超強的認知、處置、協同能力。為了防止突發情況的出現,這次手動交會對接將安排在航天器飛越我國上空的白天時間進行。
節點三,首次多人長期駐留,「天宮」是否「宜居」?
這次任務中,將有兩男一女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超過10天的駐留,人數之多、時間之長創造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新紀錄,也對天宮一號是否「宜居」提出了挑戰。天宮一號是我國空間實驗室的雛形,也是我國當前「個頭最大」的載人航天器,擁有15立方米的實驗艙,可供3名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20天。「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是一室一廳,那天宮一號就是別墅。」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曾形象地說。
節點四,中繼衛星首次正式使用,「天鏈」能否暢通?
載人交會對接,重點在安全,難點在測控。在這次任務中,我國自主研製的「天鏈一號」01星、02星將首次正式投入使用,我國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的覆蓋率由以前的17%提升到了70%,意味著我們可以把所有的重要活動全部安排在這些弧段裡完成,不僅可以更好地確保航天員的安全,而且可使關心他們的人們能夠更多瞭解他們的實時狀態。
節點五,首次「神女下凡」,能否安全著陸?
當一女兩男三名航天員乘坐飛船返回艙,在降落傘的牽引下緩緩降落時,將定格成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成功的標誌。然而,「神女下凡」並不輕鬆。在飛船再次進入大氣層時,返回艙和大氣的高速摩擦將使飛船表面達到上千攝氏度的高溫,同時還會出現「黑障」現象,使飛船與地面失去無線電聯繫。由於急劇減速,航天員將承受幾倍於地球引力的過載。即便經過降落傘和反推發動機的緩衝,返回艙著陸速度也會達到每秒一到兩米。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著陸場系統對快速定位、快速到達、精心處置返回艙等環節進行了改進,增加了3架醫療救護直升機,並在搜救直升機上裝備了通信吊艙,確保圖像和語音的傳輸更加清晰。
■新聞鏈接
四大特點難點
據介紹,與無人交會對接任務相比,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難點。一是第一次實施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對航天員操作的精準性和靈敏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航天員第一次訪問在軌飛行器,也就是天宮一號。我國航天員在太空中住進神舟飛船以外的地方,這是頭一回,還意味著首次實現地面向在軌飛行器的人員和物資運輸與補給;三是女航天員第一次太空飛行,首次驗證中國女航天員選拔訓練、醫學監督和保障以及新研製的女航天員乘員飛行裝備等方面;四是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較長,大約10天左右。期間,將開展一系列的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站部分單項技術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