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京華時報23日報道,昨天下午,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了朗潤校友大講堂,這次大講堂的主題是歡迎林毅夫載譽歸國。林毅夫也首次在公開場合演講,闡述了他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態度,他自稱這種樂觀來自於務實的判斷,而非盲目愛國。他預測中國經濟還將高速發展20年,到2030年中國人均收入達到美國的50%,經濟總體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在全世界前500強企業中會有150家左右的中國企業。
會上,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巫和懋評價林毅夫是世界銀行65年來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為世行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相比較林毅夫對於世界經濟危機的看空態度,他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一直保持樂觀,「我認為中國至少還有20年在8%以上高速發展,這種樂觀不是我盲目愛國,而是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潛力」。
他通過數據,對比了中國和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認為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將達到美國的50%。而中國的人口規模是美國的4倍,總體經濟規模可能是美國的兩倍。
除了數據的支持,林毅夫也作出理性分析,他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即使出口受到限制,也可以通過產業升級、投資拉動等方式拉動經濟,而且政府的負債比例在全世界中處於較低水平,有資本進行投資。而且中國的儲蓄率很高,民間有很多錢,企業積累了很多利潤,可以用政府財政作為槓桿,啟動民間投資。他建議政府可以審時度勢,微調政策,必要時啟動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即使國際經濟形勢不好,中國絕對有能力避免硬著陸,軟著陸健康發展。我對未來充滿信心」。
但他同時提醒,需要居安思危,在2008年前,發達國家也有七八年是快速增長,但是危機卻突然就發生。他提醒政府不能掉以輕心,要頭腦冷靜。
精彩話語
要用嬰兒的眼睛看待未來
林毅夫表示,政府投資交通是否導致浪費主要是看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如果判斷以後中國增長的速度是7%到8%,那麼10年、20年後,經濟規模翻兩三番,現在修的這些路說不定到時候不夠用。所以政府對交通的投資是不是浪費,要看對經濟的判斷,如果認為今後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只有2%-3%,那這樣的建設就有問題。
林毅夫戲稱放「衛星」:「我這個衛星其實是1994年放的,1994年我提出中國經濟30年增長,2030年達到美國水平。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在分析問題、碰到問題時,用一雙嬰兒一樣的眼睛去看待未來。因為嬰兒的眼睛是不受任何過去思維影響和污染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清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