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增資成功後,國際社會對其份額及投票權改革充滿期待,普遍希望IMF不能搞成富人俱樂部,更不能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自留地,應發揮國際組織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更好地調動其他成員國力量,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力量,以便在解決歐債危機及促使世界經濟盡快走出低迷中發揮更大作用。
最大股東美國掣肘改革
份額是各成員國在IMF中所持有的基金股份,它決定了成員國向IMF認繳的資金數額,同時也決定了成員國投票權大小。目前,IMF主要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把持,美國擁有約17%的投票權,在IMF,重大決策需要85%的投票支持才能通過,美國具有一票否決權。而眾多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很小,所佔份額很低。
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IMF的錢袋構成也在發生變化,此次IMF「化緣」就得到新興經濟體大力支持。然而,這些國家雖然掏錢越來越多,但一直以來並未獲得相應的權利和地位。因此,這幾年新興經濟體國家要求IMF進行份額改革的訴求越來越強烈,經過不斷努力,2010年10月,在韓國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終於對IMF份額改革達成協議:IMF將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興國家在內代表性不足的國家轉移超過6%的份額。
可是,該改革方案執行起來並非一帆風順。據瞭解,份額改革方案需要占份額不少於70%的成員國批准,執董會改革方案需要投票權占85%的成員國批准。目前,主要障礙來自最大股東美國,他們擔心新興發展中國家發言權上升會影響美國的地位。
新興經濟體作用被低估
按照通常情況,IMF成員份額是基於各國GDP、經常收支、外匯儲備等經濟指標來計算分配的。過去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以其在世界經濟佔據主要地位而主宰了IMF的主要份額。如今,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債務纏身,而新興經濟體實力日漸強大。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統計,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最近5年,世界經濟增長的70%來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其中「金磚國」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可是,在IMF目前的份額分配中並不能準確地體現這種新變化,原份額計算方法誇大了發達國家在國際經濟中的份量,而中國、巴西、韓國等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實力增長卻未能得到充分體現。2010年出台的IMF份額改革方案就是順應了新形勢,該方案不僅承諾發達國家將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一定份額,而且對份額被嚴重低估的金磚國家將全部安排進入前列。
讓新興經濟體在IMF擁有更大份額和發言權已成為共識。IMF新聞發言人格裡·賴斯表示,尚未批准該方案的成員國應當盡快採取必要步驟批准該方案,以更好地反映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的力量崛起和動態變化中的全球經濟格局。
中國貢獻大份額少
目前,中國在IMF投票權(包括港澳地區)僅居第六位,位於美日德英法之後,略高於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與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符。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說,中國對國際社會一直持非常負責任的態度,「權利和義務是要平等的,我們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但我們在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份額並沒有完全反映我們現在的經濟實力和所做的貢獻」。
據瞭解,改革後,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在IMF份額將躍居全球第三。
專家指出,增加投票權,中國可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還能更有力地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有利於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張茉楠認為,中國給IMF注資430億美元,從長遠來看是糾正兩大不匹配:一個是權利和義務的不匹配,另一個是新興經濟體對國際經濟乃至IMF的貢獻,與IMF最新改革的內容不匹配。中國推動IMF份額改革志在長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