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全面完成海試任務後,明天,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有望再次突破極限,正式衝擊海下7000米的新深度。
三潛深海取樣 海底並非沙漠
據法制晚報報道,北京時間昨天5時,「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進行了第三次下潛試驗。在這次下潛試驗中,「蛟龍」號從6962米深的海底獲得生物樣品、礦物樣品、沉積物樣品和水樣,並拍攝了大量海底礦物和生物圖片以及視頻。
「今天的下潛試驗是7000米級海試以來成果最豐碩的一次。」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介紹,「從來沒有誰在這個深度的海底看到過類似結核的物質,並取得樣品。」執行這次下潛任務的潛航員付文韜說,「蛟龍」號此次下潛,證明了7000米的海底並不是一片沙漠,這裡有生物、有礦物質,包含了許多暫時還無法解釋的現象。
衝擊7000米 潛航員會更辛苦
劉峰介紹,經過3次下潛試驗,海試現場指揮部確認「蛟龍」號已具備了下潛7000米深度的條件,初步決定24日進行第四次下潛試驗,下潛深度預計將超過7000米。
「在這幾次下潛試驗中,我們針對下潛7000米的各種要求,提前對潛水器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了充分試驗,力求讓潛水器提前暴露問題,讓人員提前進入崗位。」劉峰說。
「目前潛水器的可調壓載系統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影響潛水器的安全性,但它會對潛水器下潛和上浮的速度產生一定影響,增加水下作業時間,我們的潛航員會更辛苦。」
此前在6月15日和6月19日,「蛟龍」號分別成功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潛試驗任務,第一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671米,刷新去年下潛5188米的紀錄。
第二次下潛深度為6965米,創造了下潛深度最大、下潛時間最長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告訴記者,衝擊7000米級海試,「蛟龍」號將面臨海底壓力、海底低溫及潛航員心理三大挑戰。
徐芑南介紹,7000米海底深度,意味著「蛟龍」號外殼每平方米的面積要承受相當於7000噸的壓力。在巨大的壓力下,對「蛟龍」號的密封性能是很大考驗,會不會有滲漏,電器插頭插得到位不到位,如果在高壓下有了變形,插座裡面有進水,就會引起短路。
此外,深海是一個高壓、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溫度是1℃-2℃。潛水器上有很多充油的設備、液壓系統,油在這個高壓低溫下的性能如何,能否正常工作,是技術上的嚴峻考驗。
深潛對潛航員的心理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蛟龍」號載人艙是一個直徑為2.1米的球體,其內部除了要容納3位潛航員外,還需安裝許多儀器和設備。連續幾個小時在「蛟龍」號密閉狹小的空間內,球艙外部是寒冷漆黑、神秘莫測的深海海底,對潛航員心理也是巨大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