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鳳凰衛視報道,圍繞海洋的爭端近來甚囂塵上,而根源還是為了海洋中的資源和背後的戰略利益。中國有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如何對海洋加以合理利用,並且制定下一步的長遠戰略保護海權,已經成為了一個日益迫切的課題課題。
中國周邊的海洋摩擦不斷增多,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海洋裡有待開發的資源。光南海地區就有300億噸石油儲量,占中國總資源量三分之一。中國海洋局官員表示,中國將會加大海監投入,在今後有計劃地建造更多海監用飛機艦船,真正掌握自己的領海。不過雖然目前中國與周邊國家雖然有些隔閡,中國政府還是希望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以合作促進包容。
而引起領土主權爭議的近海油氣只是海洋寶藏中的冰山一角。深海中的礦物,可燃氣體,甚至深海生物的基因圖譜都能帶來比石油更為可觀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主導蛟龍號深海科研工作的中國大洋協會負責人表示,隨著化石燃料短缺的加劇,海底蘊藏的大量能源和礦產資源必將成為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熱點。今天的科研工作可以為明天的多種目的做好準備。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公平地享有海洋開發的權利,勘探基本自由。但國與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非常懸殊,到蛟龍號27日第五次衝擊七千米深度成功,中國載人深潛的歷史也只有十年時間,而美國從1960年代開始著眼深海開發,上世紀八十年代年就已經具備了在五千米的深海開採礦物的能力,並且由於海洋法公約要求勘探國家共享開採技術,美國一直沒有加入成員國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