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海關總署1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出口同比增長僅為1%,進口同比增長4.7%。業內人士判斷,下半年外貿形勢嚴峻,全年10%的外貿增長目標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下半年出口形勢嚴峻
據海關統計,7月份我國出口1769.4億美元,增長1%;貿易順差251.5億美元,收窄16.8%。季調後,7月出口環比下滑4.2%,進口環比下降5.8%。來自瑞銀證券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分析認為,全球經濟指標下滑,包括近期美國ISM指數和德國IFO指數持續下挫,中歐雙邊貿易已為負增長,我國三季度出口的下行風險有所上升。
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黃益平表示,考慮到繼續減少的PMI新出口訂單,預計出口增長會進一步放緩。
星展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梁兆基預計,淨出口對GDP的貢獻越來越小,所以投資和消費將承擔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責任。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預計,未來國際經濟增長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市場仍將持續低迷。加之國內出口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出口困難難以根本改觀,未來整體出口增速可能僅維持在10%左右。
外貿企業壓力沉重
數據顯示,外貿企業尤其是傳統製造行業整體仍然承壓,訂單減少、利潤減少、現金流緊張,這些都制約了出口額。
上海絲綢集團董事長徐偉民告訴記者,從公司情況來看,上半年出口呈個位數增長,到7月份則呈現下降趨勢。「下半年不如上半年,明年不如今年。」徐偉民判斷,「主要原因一是需求減少,二是企業的綜合成本仍在上漲。」
許多外貿企業有著類似的感觸,海外客戶下單量少,加之各項外貿成本不斷上升,壓力著實不小。
在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看來,有幾項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當前國外買家的支付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加上國際上外貿採用信用付款比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外買家要求貨到付款,並大幅度壓低中國產品的價格,導致企業接單困難;二是需要企業先行墊付的生產資金比例較大,而銀行對小微企業不提供貿易融資導致了生產備貨資金壓力大,很多外貿企業不敢接單;三是匯率波動影響加大,銀行對小微企業基本上不提供遠期外匯的保值服務,很多小企業不敢接長單。
針對疲軟的貿易數據,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建議,必須盡快出台支持政策,各部門之間也需要保持高度的政策協調,否則10%的全年貿易增速目標可能難以完成。
「中國製造」亟待轉型升級
成本加大、外需減少,讓大批外貿企業在內憂外患中求生存。與此同時,一些外資品牌紛紛將其在華製造工廠外遷,無疑也是國內代工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阿迪達斯近日宣佈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在中國銷量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卻打算關閉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的舉動讓人浮想聯翩。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生產成本的逐漸提升,是阿迪達斯關閉在華工廠的主因。
「上海也有為阿迪達斯生產帽子的廠家,對這些企業而言,顯然形成了不小的衝擊。」上海出口商品協會會長馮鄭州告訴記者,「實際上,像阿迪達斯這樣關閉在華工廠另尋出路的還有很多,只是阿迪達斯比較有名引起了市場關注。」
這一系列的舉動激起了有關中國製造優勢的爭議。安邦咨詢研究員分析認為,採購商大量撤出中國的情況發生概率並不大。首先,我國具有規模化生產優勢;第二,任何產品的生產需要全產業鏈的分工合作;第三,中國擁有大批技巧嫻熟的熟練工,能夠勝任大規模的生產工作。
不過,對於企業與政府決策層而言,卻不可因此掉以輕心,產業升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迫。
「美國在呼籲製造業回流,中國也應思考如何振興製造業。」馮鄭州向記者介紹近期調研情況時表示,「從政策層面而言,需要進一步加大減稅力度,優化企業的生存環境、金融服務配套;從產業角度來看,傳統製造業和高端製造業要兩條腿走路,傳統產業要著重於升級換代,高新產業需要更多研發、人才的支持。中國製造的轉型勢在必行,但這並非意味著做帽子的去做高科技,而是轉變經營方式,在設計、品牌、渠道等多方面提高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