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技術差距縮短韓中或成競爭對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位於中國重慶的中興(ZTE)通信研究所共有800名職員。據悉,這800名職員中有95%是工程師,70%為碩士以上學歷,他們的平均月薪為2萬元人民幣(約355萬韓元),是附近摩托車工廠工人(2000元,約35萬韓元)的10倍。中興在中國共有12個研究所,其中最大的一處位於南京。該研究所有2萬名職員從事研究開發工作。而LG電子總共只有約15000名研究員。憑借強大的研究開發實力,今年第二季度中興的手機銷售量趕超LG電子,排名全球第四,另一家中國企業華為排在第三。

2006年,現代汽車在中國廣州建立工廠,大批合作企業也隨之進入。廣州市政府對這一項目給予了不遺餘力的支持,向現代合作企業的代表人員提供了住宿費和餐飲費等。但是現在已經很難期待有這樣的待遇了。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重慶辦公室副館長金正泰(音)表示,「當時中國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國企業投資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是現在對沒有特別技術的外企一點都不感興趣。」

中國正從韓國的主要出口對象國上升為競爭對手。隨著中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模式轉型為高附加值產業模式,韓中兩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根據韓國產業研究院的調查,韓中之間的技術差距從2004年的4.0年縮短至2011年3.7年。按行業來劃分,信息通信產業的差距最短,為2.9年;輕工業的差距最長,為4.0年。

可以說,中國企業已經對韓國企業造成了威脅。中興相關人士表示,「與三星電子和LG電子不同,中興向東南亞、非洲等地出口很多廉價產品,所賺取的利潤被用來提高技術力,然後再向歐洲、美國等發達市場出口。」還有一些中國企業完成了從外國企業的供貨商到國際企業的華麗變身。CBMI公司曾經是法國水泥企業Lafarge的原材料供貨商,但是現在已成長為叱吒全球市場的領先企業。業界人士表示,「CBMI最初進軍非洲、東南亞等市場,依靠當地低價勞動力獲得成功,具備了技術力以後進入國際市場,目前的佔有率已經超過一半。」

中國企業在未來產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的太陽能生產能力排名全球第一,出口至國外的產品佔到了總生產量的90%。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於2008年最先實現了插電式電動汽車的商用化,在2009年正式投入量產,比韓國快2年。在風電產業,中國的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均進入全球前五名。

面對中國的這種追擊,在華韓國企業也表示出了憂慮。LG電線相關人士表示,「兩國在電線開發領域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差距,在某些部分中國甚至已經超越了韓國」,他舉例說,「比如在高壓電線領域,韓國擁有量產785千瓦電線的能力,但是中國已經在生產800千瓦以上的產品」,「在電線設置方面,韓國仍舊領先5年,但是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由於本國技術的不斷髮展,中國給予韓國企業的待遇也發生了變化。韓國某大企業相關人士表示,「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政府免去了我們的所有稅款」,「然而,這次我們在西部內陸新建一家工廠,卻被要求交稅」,「除了一部分保有中國政府感興趣的技術的企業之外,其他企業很難再享受過去那種待遇了」。

LG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員樸來正(音)指出,「中國以製造業為中心不斷髮展,通過研究開發和並購縮短了與韓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但是目前在顯示器、汽車引擎等領域仍舊存在一定的差距」。他建議,「韓國應該通過選擇和集中戰略,選定優勢領域,通過民間企業、政府、學術界之間的聯動合作,發展技術力」。他還表示,「韓國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也有很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這是韓國的又一大競爭力。我們需要保持這種能力,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責任編輯:郁文
梅里特:劉翔犯了技術性錯誤      [2012-08-07]
俄官員:中國採用蘇聯體育技術      [2012-08-02]
俄稱中國航天技術已與美俄齊驅      [2012-07-01]
烏克蘭軍工技術輸華 助力航母      [2012-06-25]
香港科技園助高技術企業北拓市場      [2012-06-19]
報告稱俄向伊朗出售導彈技術      [2012-06-13]
中國擁新技術南海採油底氣大增      [2012-06-12]
解析美孔子學院風波始末:一場技術性烏龍事件      [2012-05-26]
中國攻克北斗技術 實現抗干擾      [2012-05-19]
美媒稱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薄弱制約殲20戰鬥力      [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