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內地媒體罕見評析胡溫政治遺產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9-02]

【文匯網訊】據財經網8月30日、8月31日,連續兩天發表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的評析文章《胡溫的政治遺產》。以下是全文:

鄧聿文:胡溫的政治遺產(上)

從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是胡溫執政的10年。這10年無論於中國還是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一個時代行將結束之際,如何評價它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後世的遺產,既不溢美,亦不諉過,考驗著我們的良知和判斷。

胡錦濤總書記在「7.23」講話中談到未來的發展時,強調,我們必須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闢出來的正確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解放思想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

這段話語雖然是對未來的一個告誡,但實際上也可把它看作是這10年發展經驗的一個總結。中國共產黨講究歷史,評價一個時代,亦需要我們有歷史感的。所謂歷史感,也即從歷史的大視角,從看待一個時代發生的變化。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可能不被某些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而真正經得起歷史邏輯的檢驗。

對胡溫執政的10年,我們可以把它放在三個時間維度中去評價。這三個維度是,近代、建國和改革開放,這10年則分別占三個時間維度的1/10、1/6、1/3。

晚清以降,中華帝國已進入到它的垂暮之年,在和新興的充滿張力的異質文明的首次全面競爭中敗北,保種自強成了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中國最重要的任務。1949年,新中國成立,保種的任務算是完成,自強則真正剛剛開始。及至改革開放,由於前30年一系列不正常的政治運動和冷戰的國際環境,當中國再次爭眼看世界時,又面臨一個「開除球籍」的問題,融入世界——實質是融入西方——作為一個急迫問題於是被提出來。

從這個簡短的說明中可以看出,雖然上述三個維度面臨的具體環境、任務和目標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或者有一條共同的主線貫穿其中,這就是,從中國爭眼看世界起,追求民族獨立與國家強盛以及現代化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使命。只不過,近代以來的現代化是一種被動的現代化,到建國後,才有能力實行一種自覺的追求。再到改革開放,現代化的學習目標則從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轉向資本主義的西方。

就這條主線而言,胡溫執政的10年是上述三個維度的延續。應該說,在這10年裡,國強的目標已經實現。當下中國在世界所處之地位,可謂千年未有。對現代化的追求,也比這三個維度更加自覺和自主,中國力爭在現代化的西方模式外,探索一條有著中國特色、帶著中國印痕的現代化之路。

西方的現代化,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自然發展起來的,到中國開啟現代化時,它已經發展了二、三百年。中國則是在和西方文明的碰撞與學習中,直接從一種傳統的農耕文明和生產方式裹挾進現代化(近代化)的洪流中的,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是圖強。因此,中國的現代化在新中國成立前,是一個被動的轉型過程,這個轉型至今還未完成。不過,與前述三個維度比,在最近10年,轉型的速度在加快,特點更明顯,對現代化所追求的內容與目標也更加自覺。同時,本10年還有一個特點不能不提,這就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及以網絡為依托的新媒體的出現,其所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生態,極大地催生和提升了大眾的民權意識,從而對執政黨和政府的控制與治理構成了挑戰。總的來講,執政黨和政府主要是基層政府在這種變革面前,還不適應,還在用一些前現代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來應對日益增加的權利要求。這是當前社會問題和群體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

所以,從上述三個時間維度來評價這10年,可以說,成就非常巨大,但問題也不少。這看上去像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實事求是的評價。需要指出的,成就的背面乃是問題,它們不可分離。具體而言,這10年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發展將產生較大影響的成就主要有:

一是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開始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貧困人口繼續下降。10年前,中國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在世界排名第六,10年後的今天,中國 GDP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從20002年的1000美元達到2011年的5414美元,貧困人口下降到1.2億。中國成為世界老二的意義並不在於經濟總量和人均GDP的大幅增長,而在於,它成功地恢復了一個古老大國的自信,為順利實現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新的發展理念的提出。這10年,以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和諧為代表的新的發展理念的提出,為中國社會的轉型提供了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它有力地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時代命題,由此造就了中國社會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同時,它也說明,中共是能夠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的要求,指導時代發展的。

三是政務公開有了初步推進,陽光政府建設開始破題。現代政府是一個公開、透明的政府,只有政府的信息和決策過程公開透明,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決策錯誤和官員腐敗,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使各社會主體預期到政府的行為,建設一個清明政府和清明政治。尤其就政府在中國社會所起的作用而言,公開透明非常重要。在這10年,以非典疫情的公開為始,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為標誌,以政府預算公開為常態,以新媒體的發展為倒逼機制,政府行為的公開化有了一定進步。

四是入世鎖定了中國融入世界的進程,從此中國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封閉之中。加入WTO雖然不是這10年的事情,但在此10年裡,堅持開放和履行承諾,使中國走向了一條開放不歸路,更好地融入世界,吸取西方的先進文化,亦是我們百年現代化的目標。

五是社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以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和救助等為主的社會建設直接與民生切實相關。它也是改善收入分配、緩解貧福差距,促進經濟發展以及建立內需主導型社會的需要。在這10年裡,雖然經濟建設還是各項工作的中心,但社會建設有了長足進步,如取消農業稅、免除學雜費,建立義務教育,取消藥品加價,並建立了雖然低水平卻是廣覆蓋的社保體系,從而極大改善了民生。

六是城市化進程有了快速發展。城市化不僅對中國有現實的經濟意義,它還是中國今後20年經濟增長的主要保障,此外,城市化也會改變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後者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中國轉型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由農耕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由農村轉向城市,而這是需要通過城市化來完成。在這10年,城市化以每年1個多百分點的速度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被裹入到市場和城市文明的輻射中,致使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完成了中國從鄉村城市的轉變。

七是提出了關於國際秩序的理念和主張,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空前增強。作為這10年綜合實力和發展成果的一個自然向外投射,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在本10年裡有了進一步增強與擴散。「中國模式」的提出,G2格局的討論,以及國際機構中中國權重的提高和中國聲音的壯大,都可以看作是國際地位上升的表現。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也要有自己關於國際新秩序的理念和主張。中國在後一方面提出了和諧世界的發展理念,並為此而努力,使中國成為一支追求國際和平與發展、主持國際正義的重要力量。

如前所述,成就的背後也是問題。胡溫執政的這10年,其成就為中國未來的發展與進步奠定了一個好的物質基礎,並嘗試了一些制度改善,但亦有很多事情或問題因受各種條件的鉗制而未能完成和解決,只能留給繼任者去努力。下文對此進行闡釋。



12下一頁

      責任編輯:glory
聯合早報:胡溫時代的黨內民主      [2012-09-22]
廣州番禺一官員瞞報財產被停職      [2012-10-11]
汪洋約談群眾 部分問題即解決      [2012-10-11]
美報:中共需造新的「中國夢」      [2012-10-11]
京2011查辦107個處級以上貪官      [2012-10-11]
教授:遲未政改因理論準備不足      [2012-10-11]
紀委調查穗一官員21處房產來源      [2012-10-11]
高速免費「四兩撥千斤」谷消費      [2012-10-11]
南航東航月底停飛部分赴日航線      [2012-10-11]
北京消防局舉行十八大消防安保誓師大會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