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重慶市19日召集該市68家金融監管機構及金融機構開了一個「協調聯席會」,委託「一行三會」在渝機構為重慶「西部金融中心」目標做規劃。
會上,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提出了重慶金融改革的一些思路和設想:即2015年前,重慶市市屬3家銀行中間業務費占總收入比要提升至25%~30%。
此外,他還為當地金融機構「打氣」稱,中國至少還有3套3萬億美元的抵禦經濟風險的「防彈衣」。
委託「一行三會」做規劃
「大家注意一下,學習一下深圳、溫州,或者現在廣東,它們都在搞金融改革或者發展規劃。」會上,黃奇帆就當地金融改革向與會者提問,「我們下一步應該有什麼?」
重慶市於2007年獲得「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資格。2009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推進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意見》(國發【2009】3號文),其中有多條有關金融改革的政策,包括設立六七個要素市場,金融結算、銀證保改革及農村金融改革等。
「現在沿海地區搞的有些金融改革,我們『3號文件』裡都有,這幾年都是根據這個展開。」黃奇帆說,「我們不一定要有『金融改革試驗區』這頂『帽子』,但實質性內容要有進展。」
所謂「實質性內容要有進展」,是指重慶計劃推進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並在2017年兌現此目標,以及當地政府想借助「一行三會」在渝分支機構的力量,促進地方金融改革。
「除了原來歸納的一種體系,如銀證保、非銀行金融機構、要素市場這種板塊分類之外,能不能考慮根據行業來擬定相關規劃和政策?我們在產業金融服務上怎麼搞?科技金融服務怎麼搞?農業金融怎麼搞?」黃奇帆說。
目前重慶市政府正委託「一行三會」在渝的分支機構草擬有關重慶金融業發展的規劃和路徑,預計此規劃將在3個月後的新一輪該協調聯席會上討論。
銀行改革:不靠利差吃飯
黃奇帆還在會上就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四大行業存在的問題發表了看法,並就此提出了重慶版金融改革的一些思路和設想。
其初步構想是:要求重慶市屬3家銀行在2015年前,將中間業務產生的收益占總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幾個百分點提升至25%至30%,借此反向刺激其他銀行跟進;要求西南證券突破現有的發展思維,在現有的IPO、自營業務、經紀業務基礎上,增加理財、投資及融資業務,並通過收購、兼併的方式介入銀行、保險等行業,打通全牌照通道。
此前,重慶市在提及打造金融中心時,主要提「另類金融中心」概念,即通過快速構建國內電子商務結算中心、全球離岸金融中心,以及一批吸納國內私募基金、非銀行金融機構聚集,構建一個「結算型金融中心」。
重慶市這次為什麼會選擇「銀行中間業務占收益比例」作為改革突破口?
「我們要逼一下重慶的三大銀行,不管是三峽銀行、重慶銀行還是重慶農商行,我們給你定一個指標,到2015年,中間業務費占總收入的比重要達到30%,至少25%,2020年到40%或者45%。」黃奇帆稱,「要有這個勇氣,如果你們帶頭,其他銀行也會跟進和超越你們。未來利率市場化以後,銀行存貸差利潤會下來,如果中間服務費用又沒有上去,銀行會有很大的困難。」
3套「3萬億美元防彈衣」
黃奇帆還就目前經濟學界唱衰中國經濟的一些「流行」觀點發表了看法,為當地金融界「打氣」。他說,現在「許多經濟專家像娛樂節目主持人一樣討論問題,經濟專家八卦化,其吸引眼球的噱頭就是唱衰中國」。
黃奇帆認為,中國對付金融危機、債務危機衝擊有殺手鑭,即中國比歐美、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多了至少3個3萬億美元的調控能力。
首先中國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對付收支平衡的重要殺手鑭,「哪個國家看到我們有這一塊總是肅然起敬」。
其次,「我國政府債務只佔GDP的40%,中央和地方各佔20%,美國、歐洲的債務與GDP比是100%。通常65%是安全警戒線,我們債務餘額有25%的餘地,大致為3萬億美元,這也是我們(對)國家形勢依然看好的自信心。」
其三,「大家一定要明白,中國政府是擁有國有資產的政府,美國基本沒有,歐洲也沒有,所以它的政府一旦破產,沒有東西好賣,只能靠政府再舉新債還老債。中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算在一起是幾十萬億總資產,即使只算央企,也有3萬億美元淨資本,我們當然不是說都賣掉,是萬一有事、實在不行,賣掉一塊也是錢。」黃奇帆說。
黃奇帆認為:「中國調控有彈性,防彈衣很厚,唱衰中國的人很容易忘記這些基本特徵,把歐洲一些情況聽過來唬人,人家生病我們一起就跟著吃猛藥、吃錯藥。」
黃奇帆在給當地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打氣」時說,現在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依舊有7%~8%,在全球經濟體中仍是高增長態勢,即使遇上風險衝擊,「能夠抵禦風險的防彈衣我們還有三件,每件都是3萬億美元的概念,都很厚實。」
此外,黃奇帆還駁斥了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城市化率僅為50%,城市化進程至少還有20年,用不著驚慌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