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德媒渲染中國草莓致德兒童中毒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0-1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0月11日報道,近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德國之聲》等多家媒體報道稱,引起德國萬餘名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問題草莓」來自中國。然而記者發現,在負責調查該事件的德國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署(BLV)、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網站發佈的新聞公告中,目前尚未出現與「中國」相關的內容。記者就此電話詢問了BLV新聞處的發言人,該發言人稱,這批次的草莓確實來自中國,然而,這批草莓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及如何導致中毒事件發生,目前還無法確定。

德國媒體報道「問題草莓」來自中國的消息引起了中國駐德使館以及商務處的重視。中國駐德使館商務處參贊孟繁壯說,使館已緊急約見德國聯邦食品、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東亞處處長霍爾茨豪澤和動植物檢驗檢疫處處長莎布利,瞭解德國大規模腸胃感染疫情的有關情況,就德媒指中國產品涉案表達中方關注並做出交涉。

「在德官方機構目前尚未查明疫情發生的確切原因前,德國媒體就渲染『問題草莓'來自中國的做法不妥。」孟公參表示,即使冷凍草莓確實存在問題,德有關機構應及時公佈涉案供應商和有關貨物的確切信息,而不應簡單宣佈問題產品是「中國」生產,導致社會公眾對中國國家形象產生錯誤印象。希望德政府部門和檢驗機構本著科學、審慎的態度,進行認真調查,在最終檢驗結果出來前,慎重對外表態和發佈消息。如果發現中國企業確實有涉案可能,中方願積極配合德有關機構展開調查,希望德方及時、準確地提供有關信息資料。

孟公參介紹,冷凍果蔬是中國傳統出口產品,一般均經過嚴格檢驗檢疫方可對外出口。除德國外,近期中國國內,其他國家包括其餘歐洲國家並未發現因中國冷凍草莓導致的食品中毒事件。

記者看到,BLV與羅伯特科赫研究所9日發出聯合新聞通告稱,10月7日、8日以來,沒有報告再出現新的感染病例,因此宣佈該中毒事件結束。通告同時指出,科赫研究所的檢疫分析顯示,有一個批次的草莓可能是導致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元兇,但相關聯邦機構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毒事件如何發生。

主要負責查找食物中毒來源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對部分患病學生進行了電話和郵件詢問調查,發現患病學生均食用過學校提供的用冷凍草莓製作的食品。此外,科赫研究所還在大部分病人身上查出了可以導致腹瀉的諾如病毒,對該批次冷凍草莓的化驗分析也證實存在諾如病毒。但該新聞通告同時表示,目前「還無法徹底排除是否有其他細菌或者有毒物質導致該起中毒事件」。

據悉,事發學校的食品均由同一家德國餐飲公司索迪斯(Sodexo)提供,該餐飲公司目前承諾給受害學生提供總額約50萬歐元的賠償。該公司在其最新的新聞通告中稱,在其收到的德國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署的鑒定結果中,「冷凍草莓是可能造成中毒事件的原因之一」,因此公司目前已經暫時中斷與給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公司將請獨立第三方鑒定機構對相關產品進行鑒定。如果鑒定沒有問題,將再進行合作。

科赫研究所的調查報告同時指出,另外有兩個機構的廚房也採購了該批次的草莓,且在加工過程中進行了充分加熱。而食用這些草莓的顧客並未出現中毒症狀。

德國聯邦食品、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東亞處處長霍爾茨豪澤強調,鑒於事件的敏感性和以前類似事件處理欠妥導致的消極影響(如「中國豆芽」曾被當做德國大腸桿菌疫情替罪羊遭到媒體大肆炒作,而最終檢驗結果確定與中國無關),德上述機構對有關調查情況和檢驗結果的發佈都非常嚴肅和謹慎。在幾次對外信息發佈中,德聯邦政府和官方機構的公告中從未提到「中國」,只說病毒「很有可能來自一批冷凍草莓」。霍表示,德農業、食品和消費者保護部正在準備就該案向中方有關部門和機構作出書面通報,並承諾將盡快向中方提供調查結果和檢驗報告。

      責任編輯:杨阳
德萬人腸胃感染 疑因中國草莓      [2012-10-07]
卓資縣第二屆草莓觀光採摘節開幕      [2012-02-24]
專家:美落魄到干涉貿易令人憐憫      [2012-10-11]
中國商務部:美光伏雙反裁決不公正      [2012-10-11]
陳光標為43位被砸日系車主換車      [2012-10-11]
豐田啟動在華最大規模召回行動      [2012-10-11]
中國朝覲團境外活動平安有序進行      [2012-10-11]
廣州一城管局政委被查擁21套房      [2012-10-11]
豐田在中國召回近140萬輛汽車      [2012-10-11]
中國青年報:中國人為什麼愛生氣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