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道,香港《南華早報》10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消費者成主角》的文章,作者為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文章稱,過去30年來,中國一直因勞動力成本低和製造業產能被稱為「世界工廠」。然而,在快速增長30年之後,「中國製造」的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
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供應越來越不穩定,過去幾年,在中國的低端生產企業開始遷移到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柬埔寨等低收入國家。
文章指出,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城市平均最低工資每年都在提高,今年上半年,16個省和地區進一步提高了最低工資,平均增幅達19.7%。國家統計局說,2012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7%,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4%,都超過了同期國內生產總值 7.8%的實際增速。
隨著這樣的收入增長,出現了「為中國製造」的概念。中國家庭不僅在更優質的食品、名牌服裝、豪華轎車和其他高檔消費品上花的錢增加了,在電信、旅遊、娛樂、教育、醫療和保險方面的支出也增加了。
這意味著在農產品、安全食品和飲料、中高檔消費品、醫療、金融服務、旅遊和文化娛樂等領域將有很大的發展和投資空間。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奢侈品公司的主要顧客。公司數據顯示,9家國際奢侈品牌在內地、香港和台灣的銷售收入平均佔到全球銷售額的20%。隨著家庭收入繼續增長,這個數字很可能上升。
隨著收入增加,中國人吃的穀物少了,肉類多了。牲畜消耗的穀物比人多,所以隨著人們吃的肉類增加,農產品的間接消耗也在增加。中國人還需要「優質」的食品和飲料。自本世紀初以來,中國主要白酒品牌的售價上漲了一倍多。
文章稱,迄今為止,在中國的總體消費中,服務仍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僅佔總消費額的五分之一,而美國佔到三分之二以上。例如,由於缺乏全國性的社會福利制度,加上人口老齡化和家庭財富迅速增加,保險業的機會很多。中國的總保費居全球第六位,是世界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由於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水平提高,醫療服務開支也將大幅增加。
但文章認為,「為中國製造」的出現並不意味著消費品將不再「由中國製造」。中國的製造業與其他較低收入國家相比,仍有一些競爭優勢,包括更好的基礎設施、更完善的生產鏈和更大的國內市場。以前專注於出口的許多企業現在更重視國內消費,另外幾乎所有的服務都是國內提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