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莫言獲獎後首次在北京公開亮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0-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0月18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祝賀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座談會」,這是莫言獲獎後首次在北京公開亮相。從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到今天,莫言自稱彷彿經歷一場洗禮。「如同一面鏡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來源:中新網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18日上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京出席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祝賀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座談會」,這是莫言獲獎後首次在北京公開亮相。對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在感謝之外深感惶恐,「因為全世界有許多傑出作家都有資格獲得這個獎,中國也有許多作家同樣有資格獲得這個獎。」

 莫言回憶稱,當年拿起筆的時候,確實有功利因素,成名成家以及改變生活境遇,但絕沒有想到任何獎項。當時更多是有巨大的訴說衝動,對文學藝術的迷戀,把自己的生活能藝術地描述給別人聽。

 莫言說,自己當時非常迷戀、崇拜講故事的人,在寒冬臘月的場院裡、牛棚馬棚裡,聽說書人講述古今中外故事,回到家就給父母兄弟講述。「他們一開始是反感的,也許是我講述得還不錯,父母後來允許我到處去聽故事」。

 在莫言看來,給母親講故事可能是自己寫作的開端。「當時對一盞很小的油燈,母親在燈下縫棉衣,而我在一邊講述,記不清的話就開始編,可能編得還不錯。」

 談到自己的創作歷程,莫言表示,在不間斷的寫作中,要不重複就要跟自己鬥爭,難度還是很大的。「一個人是有限度的,我不敢保證自己的作品每一篇都有新意。很多批評家看到了我的不足,讓我認真思索,為下一步做準備。」

 從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到今天,莫言自稱彷彿經歷一場洗禮。「如同一面鏡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也看到自己。不論是媒體還是網友,對我作品、道德乃至人品各方面的評說,我都要真心說感謝。十年前可能只能看到報紙,現在面對廣大的網絡能看到各種說法,有些尖刻嘲諷挖苦儘管讓我不舒服,但細想也許有其道理。」

 「看到各種說法拋來,我突然感覺看到的這個人似乎不是我自己,只是一個叫『莫言』的作家,我彷彿成了旁觀者。這實在是很難得的人生際遇,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必然會讓我受益終身。」

 莫言謙虛地表示,歡迎大家對我進行批評。

      責任編輯:新二
媒體猜莫言赴瑞典領獎演講內容      [2012-10-17]
日內閣擬集資為諾獎得主捐電器      [2012-10-17]
余光中:此前並未讀過莫言作品      [2012-10-16]
美國兩位教授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2-10-15]
七成希臘人質疑歐盟獲諾貝爾獎      [2012-10-15]
新華網:和平諾獎成政治許願場      [2012-10-13]
中方談劉曉波獲諾獎:解鈴還須繫鈴人      [2012-10-13]
人民日報評莫言獲獎 未批諾獎      [2012-10-13]
莫言:曾懷疑《紅高粱》這部戲會砸在鞏俐手上      [2012-10-13]
歐盟獲得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