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聯合早報》10月26日文章,原題︰不擇手段詆毀中國。除非美國面對自身長期厭惡儲蓄的問題——也就是說,大規模削減聯邦預算赤字,並鼓勵重建早已嚴重枯竭的家庭儲蓄——否則多邊貿易逆差將持續下去。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接近尾聲,相關辯論似乎也失去焦點。對中國的糾纏不清是最好的證明——現任總統奧巴馬及其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都爭相把中國當靶子,指中國是美國工人及其家庭所面對壓力的主要來源。兩人都在大選辯論中強調︰只要對中國強硬,美國人的痛苦自會有所減輕。
這完全是不符合事實的。看看下面的這些指控。
貨幣操縱︰自中國於2005年7月實施匯率調控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國升值了32%,經通脹調整後對一攬子貨幣也升值了約30%。這些不是微不足道的數目,而且未來數年人民幣預計還將繼續升值。
跟1985年在西方壓力下被迫讓日元大幅升值(「廣場協議」)的日本不同,中國人選擇漸進與審慎地行事。美國官員把這稱為「操縱」,認為市場力量本應使人民幣有更大幅度的升值。中國人則專注於維護穩定——這是美國政治人物和決策者不能理解的概念——也因此堅持在調整自身幣值上扮演更積極角色。我把這稱為謹慎——或甚至是明智。在「失去20年」後,日本這個實驗品或許會知道哪種方式更加合適。
業務外包和知識產權︰儘管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在最近稍有起色,美國的就業情況依然糟糕。私人部門的就業人數依然比2008年1月的高峰期少了410萬。
但這根本不足以證明兩黨關於當前危機源於美國製造業職位外包給中國的指責。製造業佔私人部門就業的比例,雖然從2008年1月的11.9%下跌到2012年9月的10.7%,但這只是自1970年代初便已開始的長期大幅下滑趨勢中的一小部分——當時製造業佔私人部門就業的比例可是超過30%。相比於中國來說,需求疲軟——尤其是消費者支出增長在危機後的暴跌——是最近僱傭需求下滑的更大罪魁禍首。
而中國則成了全球化的主要出力者——它既是一個多國供應鏈生產品的組裝中心,又是囊中羞澀的西方跨國企業的高效離岸解決方案。約50%的中國出口是先在其他經濟體進行加工,而近60%的產品都是由「外資企業」的中國子公司運送出國的。
這些趨勢在令中國工人受益的同時,還造福了美國及其他國家;既幫助壓低它們的通脹,也使它們的企業得以應對嚴酷的競爭壓力。此外,這也沒有阻止那些西方創新企業將知識產權和新技術冒險投放在中國的生產線上,來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令人讚嘆的新產品(比如隻果公司)。
抨擊中國是愚蠢行為
貿易逆差︰沒錯,美國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逆差——2011年約為295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7380億美元商品貿易總缺口的40%。共和民主兩黨都堅持這是美國就業問題的關鍵。畢竟,貿易逆差意味著職位流失。
由於美國貿易缺口的最大部分來自中國這個被詆毀為操縱貨幣的騙子,雙邊貿易逆差因此成了抨擊中國者的最好理由。這正是奧巴馬最近就世界貿易組織內的爭執與中國唇槍舌戰,並限制中國投資俄勒岡州風力發電廠背後的原因;也是羅姆尼在貨幣操縱和貿易制裁等方面大肆叫囂的原因。
但兩個候選人都不承認更大的癥結所在。美國在2011年與98個國家有貿易逆差。與其他97個國家的逆差並未憑空消失。它們都是源自於美國前所未有的儲蓄下滑——經過貶值調整的「國民淨儲蓄率」(結合企業,家庭和政府)自2008年來一直為負值——所導致的大規模多邊貿易逆差的一部分。缺少儲蓄卻期望增長,美國唯有在巨額經常賬戶和多邊貿易逆差下運作,以便進口其他國家的多餘儲蓄。
這正是為什麼抨擊中國是愚蠢行為的原因。歷史上,沒有一個領先全球的國家一直維持著負儲蓄率。貿易逆差——來自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是美國為其肆意揮霍所付出的部分代價。
除非美國面對自身長期厭惡儲蓄的問題——也就是說,大規模削減聯邦預算赤字,並鼓勵重建早已嚴重枯竭的家庭儲蓄——否則多邊貿易逆差將持續下去。簡單的算數和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一個多邊問題是不能用雙邊方案來解決的。
政治人物都喜歡簡明有力的信息。但那些信息往往言過其實。眾多美國家庭正在受害,而選舉產生的官員則希望把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並以此轉移民眾對重建儲蓄、恢復競爭力及量入為出等艱巨工作的注意力上。事實上,我們可以說,美國公眾被針對中國的錯誤指控愚弄了。
幸運的,是競選正接近尾聲。沒有被回答的問題,是接下來要怎麼做。那些詆毀中國的人一般都會在總統選舉之後調轉話頭。但在11月6日後,美國家庭頭上的壓力可不會消失。
奧巴馬和羅姆尼都面臨著在中國問題上自斷後路的風險。這可能把我們所有人都推向一個深淵。在還有時間挽回前,美國領導人必須向人民坦白。
作者Stephen S. Roach是耶魯大學教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著有《下一個亞洲》
英文原題︰A New Low for China Bashing
版權所有: Project Syndicate,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