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對中國外貿企業來說,今年的「寒冬」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國際金融危機陰霾不散,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中國外貿企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除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等客觀因素外,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也成為影響出口的重要因素。不僅我國傳統的貿易夥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中國製造」遭遇十面埋伏。
貿易保護主義目前為何再次抬頭?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對「中國製造」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面對海外來勢洶洶的一輪又一輪貿易保護措施,中國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
歐美打出「貿易牌」
今年上半年,美國已對中國產品多次發起「雙反」調查和「337調查」,大部分調查的產品都被施以貿易制裁。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今年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貿易牌」作為提振就業、拯救經濟的法寶,「中國製造」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
美國商務部10月10日對華光伏雙反案做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決定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雖然此案還需通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投票決定,但在業內看來幾無翻盤可能。
此前,歐盟也對上述產品進行了反傾銷調查。此前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有分析人士擔心美國終裁會對歐盟的調查產生影響。
光伏產品只是中國企業今年以來遭受美國貿易保護措施的一個縮影。日前舉行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中,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再次成為雙方互相攻擊的目標。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抨擊中國是「騙子」、「不遵守貿易規則」。現任總統奧巴馬則反擊稱,他已經對華採取了措施,比如2009年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採取特保措施,徵收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他還稱,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已經顯著上升,是其對中國施加了強大壓力的結果。
歐盟委員會今年8月宣佈,將中國出口自行車及自行車零件徵收的反傾銷稅延長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徵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王天龍表示,本輪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與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有很大關係。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低迷造成國內需求下降,導致失業率增高;為保護國內企業、增加就業,就會實行貿易保護,對其他國家商品提高進口門檻。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此前表示,最近美國一些政治人物對中美經貿關係說三道四,並採取了一些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這種出於政治需要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把國內矛盾轉嫁給其他國家的做法將破壞兩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氛圍,搞不好會把中美經貿關係引入歧途。
新興經濟體「跟風」
除了歐美以外,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產品「發難」。
不僅是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據商務部消息,繼歐美之後,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度太陽能製造商呼籲徵收高達200%反傾銷稅;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墨西哥紡織企業一直在與中國企業競爭,向美國市場出口產品。
此外,今年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牆面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後,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發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近期也頻頻向中國產品「發難」,「中國製造」遭圍攻。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遭遇了18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特保等調查共計40起,同比增長了38%;涉案金額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6%。從立案國別來看,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立案數量占總案件數的70%。
王天龍認為,新興市場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增加,不排除「跟風」發達國家的嫌疑,但更深的原因則是存在競爭。「新興市場與我國在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出口的產品也有很多趨同,具有替代性,因此他們通過這些措施來打壓中國產品,維護本國利益」,他說,「但是各國資源稟賦不同,其實完全可以做到合作分工、優勢互補」。
部分企業虧損出貨
貿易摩擦對涉案企業影響較大,部分企業將喪失海外市場。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8424.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2%;其中出口增長7.4%,進口增長4.8%。這與年初制定的10%的增長目標仍有一定差距。雖然今年以來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的政策影響下,9月份單月的外貿數據呈現企穩回升跡象,但無論是海關總署還是企業,都對未來的外貿態勢表示謹慎。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稱,當前世界經濟依然嚴峻,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在增多,我國出口產品也面臨著貿易保護的壁壘,形勢十分嚴峻。分析認為,貿易摩擦對涉案企業和產業影響較大,會導致出口的減少甚至被迫退出部分海外市場。此外,還將導致產業轉移和出口市場的轉移。
英利能源董事長兼CEO苗連生此前表示,目前國內光伏企業都在虧損出貨,比的是誰虧損的少,整個行業面臨崩盤。而一些中小企業則表示,由於貿易壁壘提高等原因導致成本增加,部分國外訂單已經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雖然貿易摩擦呈增多趨勢,但升級為「貿易戰」的可能並不大。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有可能還會增加,但由於雙方互為主要貿易夥伴,盡量會將爭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理性解決。
王天龍則認為,如果今後中日釣魚島爭端持續升級,不排除發生貿易戰的可能。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也表示,如果釣魚島事件進一步發酵,四季度中日雙邊貿易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商務部提醒國內外貿企業,應理性應對貿易摩擦。首先要冷靜對待,積極應訴,摒棄不敢不願打國際官司的畏難心理和「搭便車」心理;同時不要單打獨鬥,可組成應訴同盟,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按照相關國的要求,如實準備調查問卷和申請問卷的答覆。此外,企業規避貿易摩擦的關鍵還是要加強自律,苦練內功。
一方面,通過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價格,跳出低價競爭的圈子,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另一方面,要規範內部財務和管理流程,培養應對貿易摩擦的專業人才,建立和完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避免一旦遭遇貿易摩擦就措手不及。
企業說法
廣東四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鎮通:
中國陶瓷出口
面臨暫時性打擊
廣東四通集團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陶瓷生產企業,其生產的日用陶瓷60%-70%銷往歐洲。
今年2月,歐盟宣佈對中國出口至歐洲的陶瓷餐具及廚房用具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達7億美元。歐盟是廣東潮州陶瓷最大的出口市場,此次潮州涉案企業超過200家,涉案金額1.8億美元。今年11月,歐盟將對此案進行初裁。此前有外媒稱,歐盟打算向上述產品徵收17%-58%的反傾銷稅。
廣東四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鎮通對記者表示,預計此次貿易爭端中國企業勝算不大。
據介紹,歐盟宣佈反傾銷調查後,四通公司聘請律師參加了聽證會,並前往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地,與當地的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及陶瓷企業進行了溝通。「我們向他們證明我們的產品不是傾銷,他們表示理解,也答應向政府反映情況。但由於經濟不好,歐洲政府要保護就業,就不得不拿中國產品開刀。」蔡鎮通說。
蔡鎮通預計,歐盟最終將會提高相關產品的關稅門檻,這對中國陶瓷出口將造成暫時性的打擊。他的應對策略是適當提高產品價格,壓縮利潤空間,同時希望政府能在稅費減免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措施。不過,他對未來的前景仍很有信心。「和歐洲廠家比,我們的產品無論是製作工藝還是生產成本方面都有很大優勢,他們根本無法滿足歐洲市場的需求」,他說,「現在歐洲年輕消費者都喜歡買中國的瓷器,就算暫時打壓,但長期來看歐洲市場還是屬於中國的」。
新聞回放
貿易保護常
與經濟低迷「結伴」
從歷史上來看,在經濟衰退時期,通常貿易保護措施也會相應增加。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經濟危機爆發。為了保護農場主的利益,擺脫國內經濟蕭條,時任美國總統的胡佛於1930年6月簽署了大幅提高關稅的《斯姆特-霍利法案》。該法案修訂了1125種商品的進口稅率,將其中34%列為可徵稅商品;增加稅率的商品有890種。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數據,上述法案施行後,美國從歐洲的進口額從1929年的13.34億美元驟降至1932年的3.9億美元;美國對歐出口也相應地從23.41億美元減少至7.84億美元。而由於許多國家也因此對美國採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以應對美國新的貿易壁壘,貿易戰隨之而來。該法案被批評者視為經濟大蕭條如此深遠和持久的一個重要原因,被認為是胡佛當政時期「最大的錯誤」。
而伴隨著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各國貿易保護措施更是層出不窮。如俄羅斯提高汽車與收割機關稅,埃及增加砂糖關稅,巴西與阿根廷連手提升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對外進口稅率等。
對此,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指出,貿易保護主義看似保護一國經濟,實際上會拖累世界經濟復甦,對誰都不利。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