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0月30日刊載作者邁克爾•西爾弗斯坦題為《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 而是機遇》的文章稱,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只在少數事情上抱有同樣觀點,其中一件便是:美國是時候對其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採取強硬政策了。
奧巴馬和羅姆尼都錯了。相反,美國需要更好地讀懂中國,與中國的人民和領導展建立友好關係,與中國共享利益,私下與中國磋商事務,與中國合作的同時成就中國的繁榮。把中國人稱為「騙子」沒有任何意義,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錯誤。
是的,中國需要按規章辦事,這也是為什麼規章存在的原因。每當美國實施貿易申訴時(同時繁多的法律事務也讓人叫苦不堪),總能找到解決該貿易糾紛的條款和章程。就像奧巴馬在最後一輪大選辯論中所承認的一樣,美國在實施貿易申訴這一領域一直非常成功。
不過處理雙邊關係不是這麼簡單。現在,對沒有準備好的國家來說,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崛起也許是個威脅,不過對美國來說,她們代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事實上,中美兩國的經濟已經骨肉相連。在美國未來的經濟藍圖中,你還可以發現印度、巴西和其它發展迅速國家的身影。
為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的我們預計,中印兩國經濟在未來10年內可以保持約8%的增長率。兩國崛起的中產階級是這一可觀增長的動力。中印兩國現在共有約3億個中等收入家庭,他們擁有激情、能量、自信、樂觀和可支配的收入。
近期,我們就中印兩國消費者的希望、夢想和未來願景進行了採訪,現在我手中拿著接近500頁的採訪綱要。他們想擁有大多數美國人想擁有的東西——房子、汽車、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醫療保險等。他們也想實現「美國夢」。誰會比美國企業更加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些夢想呢?
除卻這些已頗具消費能量,同時正在變得更加富裕的中產階級,中印還有數以億計貧窮、充滿渴望和驅動精神的20多歲青年,他們的數量是美國青年的10倍。
我們計算,2010年至2020年期間,中印兩國人民將消費64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萬億)的商品和服務。2020年後,中印兩國的消費者年消費能力可達10萬億美元,是他們2010年消費總額的3倍以上。
據我們月初發佈的最新調查,40%的中國消費者和19%的印度消費者期望來年他們能夠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而只有9%的美國消費者和8%的英國消費者抱有同一期望。
蓬勃發展的消費經濟不過是機遇中的第一波浪潮。中印兩國均在大力拓展並修建國內的基礎設施,以滿足他們新興崛起消費者對更好更多的公路、覆蓋面積更大的電信網絡、可信任的電力供應、更多機場和無污染飲用水的渴求。完成這些項目則需要大量的鋼鐵、水泥、銅、電力、石油、天然氣、貴金屬以及煤礦。
許多美國人通過「美國VS中國」的視角看待中國,這使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如果中國勝利、美國就會失敗。這種視角完全是一個錯誤。
中美之間不是「美國VS中國」,而是「美國和中國」。中印的發展對美國來說意味著機遇。
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贏得該機遇,尤其是對於那些反應過於遲鈍、作不出正確決定、希望成功送上門來、對消費者不上心以及不知道新興經濟體的易變性將使繁榮和蕭條都有可能的人。
不過,在大選過程中對中國批評的華麗辭藻和現實中中國所提供的機遇之間,仍舊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斷裂帶。
我花了足夠的時間在中印兩國人民的家中做客,所以我知道兩國中產階級的希望和理想。他們將越來越對腐敗、污染以及人治社會失去耐性,他們將用新得到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引導改革。他們將購買越來越多的大品牌商品,同時增加對家庭、住房、健康和教育的投資。他們將用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理想,同時重塑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
除了在消費市場中與這些消費者「狹路相逢」以外,美國沒有任何其它選擇。我們將贏得一片大好山河。美國需要對這些消費者充滿好奇,在與他們搞好關係的同時把握住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