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起峰代表告訴記者,10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舉世矚目。「北斗」、「神舟」、「嫦娥」、「天宮」相繼飛天,打破了國外的一系列技術封鎖與壟斷,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國家;我軍航天員操縱「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上演「太空之吻」,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北斗系統及其相關技術的群體突破,尤其是上游芯片、電子地圖、地理信息數據平台等領域掌控的核心技術,使我國迅速進入構建數字中國的關鍵期、測繪產品服務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期。基於這些條件,測繪地理信息已被列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於起峰代表說,國防科技大學擁有一支一流的自主創新團隊。尤其重要的是,大量關係國防和國民經濟的先進科研成果從這裡誕生,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
記者瞭解到,作為中國軍隊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最高學府,國防科大堅持以國家和軍隊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把解決制約國家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自主創新的根本任務。
於是,高性能計算、航天技術、基礎軟件技術、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超精密加工技術、指揮自動化技術、光學工程、網絡技術、磁浮交通技術等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在這裡突破;「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麒麟操作系統、環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浮列車等一大批代表中國和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在這裡誕生。
2006年,該校憑借其在超精密加工領域的優勢,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成都精密光學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對於推動我國空間光學和高端製造裝備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009年,學校提供固態硬盤核心技術,支持湖南源科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在長沙麓谷高新區建立生產基地。今年,該公司已在湖南寧鄉動工建設亞洲最大的固態硬盤生產基地。
戰鬥力轉型,使我軍的救災護航更具效率
非傳統安全威脅,一個在21世紀令許多國家和軍隊如芒在背的詞彙。
從反擊網絡入侵,到應對恐怖襲擊、抵禦跨大洋海盜襲擾,再到信息化條件下的災害救援,每一項都對軍隊的一體化作戰能力、超遠程聯合行動能力、跨文化協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品嚐到戰鬥力生成模式轉型甜頭的中國軍隊,在運用所掌握的新型作戰實力時,首先付諸實踐的正是維護國家和世界非傳統安全的正義事業。
「索馬裡」、「亞丁灣」,這兩個幾年前還很少有中國人關注的地名,連同「反海盜」、「編隊護航」一道,成為億萬中國民眾耳熟能詳的語彙。
曾參加過護航任務的十八大代表、東海艦隊福州艦艦長王宏民介紹,自2008年12月26日上午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奔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以來,近4年時間裡,已經先後派出12批護航編隊交替執行任務,為我國航經亞丁灣、索馬裡海域的船舶和人員保駕護航,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運送人道主義物資船舶的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目前,中國海軍第十二批護航編隊中的導彈護衛艦「益陽」艦、「常州」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以及特戰隊員數十名,任務官兵近800人正在護航途中。迄今為止,中國海軍已4次為世界糧食計劃署船舶護航。世界糧食計劃署專門給護航編隊發來電子郵件:「感謝中國海軍為運送國際人道主義援助物資船舶提供的周到服務。」
「在亞丁灣,高揚五星紅旗的中國海軍護航艦艇,已經成為世界瞭解中國和中國軍隊的一張亮麗名片。」王宏民代表說。
如果說護航行動是中國海軍戰鬥力轉型成就的一個縮影,那麼在多次國內重大救災行動中全軍官兵的行動,就是整個中國軍隊軍事變革、和平本色的一種展示。
說起這些行動,來自總參、總後、空軍、陸軍部隊的多名十八大代表都表示,與傳統上靠人力、靠單個軍人拚搏、靠大規模地面行動進行的救災行動相比,如今更多的依靠一體化行動、體系的力量和先進科技的威力,救災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科技工作者率先分離出SARS冠狀病毒併合作測定其整個基因組序列。該院研製的復方蒿甲醚,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目錄中28年來僅有的3個專利藥物之一,拯救了全球近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後,地方基礎設施嚴重損壞,通信和調度極其困難。抗震救災決策、指揮和行動急需情報信息支撐。此時,多種信息化、一體化作戰平台投入救災行動。
——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中心為救援部隊緊急配備了1000多台「北斗一號」終端機,實現了各點位之間、點位與指揮部之間的直線聯絡。第一條從震中地區發至救災指揮部的信息,就是通過北斗來完成的。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樹發生地震後僅32小時,空軍就實施了第一波遠程投送行動,將近100噸救援物資和數千名救援人員運送至震中地區。5架無人飛機也趕到震區,為救災行動提供了清晰度高達2到3厘米的重要信息。
——空軍、蘭州軍區、第二炮兵等單位還協同行動,迅速在災區部署了先進雷達、導航裝置和信息化指揮控制系統,確保了各軍兵種在高原地區晝夜連續救援行動的順暢進行。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備戰為止戰,操戈為息武」作為千年古訓深入人心。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推進的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軍事文化傳統,而且展示了「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念。隨著這支和平之師遏制戰爭能力的強勁增長,邪惡勢力動輒以戰爭威脅中國人民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前景也越來越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