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 【文匯網訊】據成都商報報道,8個月後,央視著名主持人趙普首次回應毒膠囊事件:整個工業明膠產業鏈被曝光,肯定觸動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壓制我本人,也包括對我單位施壓。許多人不知道,以為壓力來自台裡,其實不是。許多人以為我是被台裡處分了,其實不是。讓我暫緩出鏡只是對抗壓力裡最無奈的一招。
>>我沒被「封殺」,是被央視保護暫緩出鏡
關於趙普的「中槍」,網絡上與現實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4月9日,趙普在個人微博上寫道:「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的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內幕很可怕,不細說。」隨後,他便從熒屏上消失,微博未再更新。
4月15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裡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作坊用皮革廢料熬製成工業明膠,賣給企業製成藥用膠囊。
此時,趙普已從熒屏上消失多日,微博仍未更新。
網絡上,好事者的劇本開始醞釀:趙普為《膠囊裡的秘密》能順利播出,提前爆料,倒逼真相,因言獲罪,被噤聲、被封殺、被停職、加盟別家衛視。言之鑿鑿,分明一場苦情戲。
現實並不苦情,卻暗流湧動
趙普的微博當天被轉發近百萬次(其中有怒而轉發、求證轉發、猜測真相而轉發,或許不乏通風報信而轉發)。隨著各類媒體的參與報道,工業明膠向食物鏈滲透的目標不斷擴大。
這一切似乎都因趙普的39字微博引起。時隔半年,他首次對記者說:「意外地形成了某種互動關係,我也許在不合適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糖果專業委員會隔空喊話:不能排除未來代表行業對微博信息發佈者進行起訴的可能。
央視領導與趙普商量:先避風頭,暫緩出鏡。為的是抗住來自「上面」的壓力,也為保護「站著中槍」的趙普。
從4月13日到8月13日,一護就是整4個月。這期間趙普沒有收到一張法院傳票。
重新回到《晚間新聞》的趙普,選擇將這檔新聞播報節目略做調整「節目最後再多說兩句」。9月17日,他在節目最後說:「今天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他說已經3天沒開車了,原因是他擔心自己的日系車遭遇不測。一時間,我忽然不知用什麼去安慰他。現在我想說,理智是安全感的奠基石,瘋狂表達與殘害同胞只能造成一樁樁"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這樣的蠢事如果一再重演,那只能說明我們是沒有進步的一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趙普在北京祝您晚安。」
11月19日,酒鬼酒被曝「塑化劑超標260%」。風波伊始,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先後發聲,力挺白酒行業。隨著事態擴大和發展,又先後失聲。
央視《晚間新聞》11月25日節目最後,用改版後的一分鐘短評評論此事:在所有食品安全事件中,各類行業協會……對本行業出現的問題,是秘而不宣,悄然公關?還是坦白問題,歡迎監督呢?簡單地說,食品行業協會到底應該維護誰的利益呢?當企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發生矛盾時,行業協會能否做出正確選擇,也是贏得公眾食品信心的關鍵。
短評由趙普撰寫。
從播報到交流,趙普切換得游刃有餘。「幸運在這兒,不幸也在這兒我不可能像真正的老播音員字正腔圓,我可以跨界,我在中間,既像說話,也像播報。」
>>趙普問答錄
壓力並非來自內部
央視讓我避風頭
問:有人說正是因為你的這條微博,《每週質量報告》的「膠囊裡的秘密」才得以播出,是這樣嗎?
趙普:應該說是意外地達成了某種互動關係更準確,而不是主觀故意的。因為用提前爆料的辦法倒逼真相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我的職業操守。職務行為決定了你要做的事情要通過審查,而且這個審查機制在哪個國家都有,而本人不是這條新聞的親自參與者,所以我沒有資格也沒有權力這麼做。
問:你始終沒有透露這位神秘人物嗎?
趙普:我曾經與我的領導講過:我寧可辭去公職,也不會暴露他(她),儘管你可能是我們共同老闆。止於我的結果最好。真相已然爆炸出來,到我這兒是最好的,對他是最好的保護。
當然,在我們央視內部,這種態度和立場是被尊重的,不會有哪個領導逼問。事實上,當我被保護起來了以後,我也沒有意外情緒,大家是心照不宣的。
問:你稱這4個月的消失是保護。
趙普:對。因為我們,整個工業明膠產業鏈被曝光,肯定觸動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壓制我本人,也包括對我單位施壓。某協會甚至放言要起訴我,真要對簿公堂,倒變成一件更好的事。相關協會還採取一些諸如公文送達的方式告知單位。他們甚至報了案,而且公安還真的以某種方式知會台裡等等。
許多人不知道,以為壓力來自台裡,來自內部。其實不是。在這件事的應對上,台裡與我是共同體,一起對抗外來的壓力。許多人以為我是被台裡處分了,其實不是。讓我暫緩出鏡只是對抗壓力裡最無奈的一招。
問:台裡與你商量讓你暫緩出鏡?
趙普:是的。不像外界傳的那樣,恨不得迫害我似的。是商量的:咱們是不是避風頭,讓這個事情歸於平靜,既然已經大面積地曝出來了,勝利果實已經有了,何必與這些利益集團爭一時長短。
重回《晚間新聞》
「短評已經做到極致」
問:重回《晚間新聞》節目,現在工作角色有轉變嗎?
趙普:每次新聞做完以後,都還有一些觀點性的話,又不知道放在哪兒合適。正式的評論一般跟在當條新聞之後,但整個節目之後,似乎還有一些話不在新聞本體的範疇裡。與製片人商量,意猶未盡的話可以說幾句,我就講了一個日系車主的故事,同時我說「理性是安全感的奠基石」。雖然只一百多個字,效果卻很好。
後來發現這個段落對節目是必要的:對今天播完的幾十條新聞,來一個小小的梳理或是重點的突出。這件事是非編輯規定動作,從主編到責編沒有人是負責這個事的,於是撰稿便交給主播來完成。
問:因為錄製原因無法即興表達?
趙普:《晚間新聞》除去兩段廣告,只有二十多分鐘的有效時間,必須精確到秒,必須寫成文字稿,以半口語、半文字的方式表達。文字量在150字到200字左右,要錄入到系統裡進行「三審」。因為我的文字能力是被認可的,他們基本上不大改動。
問:有人說你的評論退回到妥協。
趙普:許多人覺得這些短評沒有那麼過癮,但在官方語彙裡基本上已經到極致了。
對待觀眾,趙普和對待顧客一樣,「甚至仰視」。有人評價:「別的人更在乎說的立場,趙普更著眼於聽的立場。」趙普說,他更在乎聽的結果,「希望自己說的和他聽的結果大體相當,不會產生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