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軍方授權 欲破解中國核隧道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月7日報道,「美國軍方必須考慮通過常規和核能力來使中國地下核武器儲存設施無效」,這一強橫的命令式要求來自剛剛通過的2013財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據有美國軍方背景的《防務新聞》5日報道,美國國會在該法案數項條款中明確表達了對中國「核隧道」的擔憂。此前有美國智庫的報告聲稱,中國修建了數千英里長的「地下長城」,用於隱藏3000多件核武器,而這些核武器將能讓美國損失兩億人口,倖存的美國人也將生活在黑暗之中。末日場景的描述、誇張的數據、對抗性的立場,這些四五十年前用在蘇聯身上的宣傳手法,現在放到了中國身上。很多美國人清楚,中國不是蘇聯,《防務新聞》稱,對中國核威脅論觀點的質疑者並不罕見。但美國國會中有人把中國當成「小蘇聯」的情緒越來越強烈,也是一個事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6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法案要求破解中國地下核隧道,表明美國對中國軍事上強硬態度陡增,中美在核問題上的矛盾,在軍事戰略認知上的矛盾,過去兩三年加劇的速度比過去要明顯得多。他認為,美國在軍事上不斷試探中國,和中國硬碰硬,這樣下去美蘇冷戰的景象出現並非不可能。

美國會要求戰略司令部提交報告

新的國防授權法案去年年底在參眾兩院通過後,又於1月3日經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生效。這一法案批准給國防部總計約6330億美元的預算經費。獲批的還包括供能源部使用的約170億美元核武器項目經費,以及約880億美元的海外戰爭經費。該法案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龐大的軍費開支,還有濃濃的對華防備情緒。

美國《防務新聞》5日報道稱,該法案命令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在8月15日之前提交一份報告,報告的內容要聚焦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的地下隧道系統,以及美國使用常規力量和核力量使這些隧道以及其中存放的武器失效的能力。

美國戰略司令部主要在戰略威脅、航天和全球網絡作戰方面擔負領導責任。它此次接到的這項任務被認為與美國一家智庫的報告有關:一個由菲力浦·卡伯領銜的喬治敦大學團隊在經過3年的研究之後,繪製了中國複雜的隧道系統,整個隧道總長大約3000英里(約合4800公里)。這份報告名為「中國地下長城的戰略意義」。報告稱,美情報部門估計的核武器數量並不正確,卡伯團隊預計,中國幾個地點的複雜迷宮內可能隱藏著3000件核武器。

該報告的猜測絕對是非主流的觀點,3000件核武器在當今世界算是天大的數字。根據美國國務院去年6月1日公佈的最新數據,美國擁有1737枚核彈頭,俄羅斯擁有1492枚核彈頭。「冷戰」時期美俄擁有世界90%的核武器,其他核國家擁有的核武器遠遠少於美俄兩國。《防務新聞》報道說,美國情報機構曾預測稱,中國核武庫中最多擁有300個核彈頭。但卡伯在報告中列舉了「中國存放和測試核武器的區域存在複雜的隧道系統的證據」,聲稱「這些地下空間的儲藏能力遠遠超過300枚核彈頭的容量」。

美國國會寧願相信卡伯的天方夜譚。「新的授權法案中的要求是針對卡伯的工作所進行的回應」,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博尼·格拉瑟這樣對《防務新聞》說。國防授權法案第1045、1271、3119部分明確表明了美國國會對中國核現代化和軍事現代化努力的擔憂。美國戰略司令部提交的報告必須要對中國核武器項目估計上的差距進行確認,並討論這種差距對美國安全的影響。報告還必須評估中國的核威懾戰略,包括歷史角度以及這種戰略的地緣政治因素。此外,還應該包括對中國核武庫的詳細描述,如有多少數量的核武器能夠成為洲際武器。報告還將包括美中核武器的對比,中國核武庫未來的可能發展趨勢,命令控制功能,評估中國核燃料儲備,以及中國民間和軍隊生產核武器的能力。

「是什麼讓美國國會對於中國的地下隧道如此恐懼?」《防務新聞》給出的答案是卡伯對未來核戰爭前景的描寫:中國的「真實核武庫」能夠給美國造成5000萬人的直接死傷,另有50%的人受到輻射,全國7569間醫院將被摧毀,半數醫生將死傷。1/3的電力和40%的耕地將會被摧毀。1億美國人將在遭遇襲擊後10年內面臨饑荒。卡伯的報告稱:「底線是,損失2億人口,倖存的美國人將生活在黑暗之中,定量食品,生活方式和壽命預期將回到中世紀。」

「任何國家核力量的保存都是絕密」

「任何一個國家的核力量保存與隱藏在地下都是一樣的,沒有一個有核力量的國家例外,並且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存放核系統的地下隧道是絕密,完全不可能為外界所發現」,一名核問題專家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對美國報告的說法不屑一顧。他說,他本人對美國人的研究依據感到「離奇」,更不相信美國團隊能繪製出隧道的全圖。他反問道:「隧道長達3000英里,你覺得可能嗎?即便作為全球核力量大國的美國地下系統也沒有如此之長。」

實際上,卡伯的報告剛出來時,就有一些媒體表示不相信。德國《明鏡》週刊嘲諷說,中國有多少核彈頭,它們隱藏在哪兒的地下,這個謎題由美國一所大學的學者在五角大樓戰略家的幫助下,利用「輔助間諜」文件、衛星照片和網絡進行了「破解」。一個大國的軍事秘密竟然被美國的業餘研究解開,這是美國喜歡講的故事,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美國一直在尋找這類故事源。

外電報道中國「地下長城」時,大量引用來自中國公開視頻的截圖,但那些圖片除了能看清一輛輛在隧道中行駛的卡車之外,連美國「專家」也沒說出什麼與核相關的信息。實際上,對熟悉中國「深挖洞、廣積糧」那段歷史的人來說,看到這樣的隧道並不覺得稀奇。

每個核國家都在努力讓自己最有威懾力的武器更有生存力,這並不令人奇怪。以美國為例,其核打擊的主力是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潛艇平時可在預定海域實施秘密巡航,接到發射指令便可立刻發射,別國很難進行探測和打擊。空軍部署有約40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這種導彈部署在能夠抗核打擊的加固地下發射井內,除非被大當量核彈頭在近距離內直接命中,否則很難被摧毀。「民兵-3」採用了固體燃料發動機,發射前無需進行複雜的操作,反應速度很快。俄羅斯除了採取這兩種方式,還通過公路和鐵路機動提高核導彈生存力。

有分析認為,美國有人渲染中國「地下長城」,應該是為自己進一步研究「新型核彈」或者鑽地炸彈找借口,因為國際社會現在對核武器的進一步開發與研製都有嚴格的限制,如果美國找不到好的借口,那麼就無法實施。

《防務新聞》也報道說,許多分析家詢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美國如何使用常規和核力量來使中國的地下隧道以及隧道中的武器失效?B61-11鑽地核武器等的測試結果令人失望,鑽地效果不明顯。強力核鑽地彈和改進後的B61-12項目是否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尚不可知。但鑒於卡伯報告中披露的隧道地點、長度和深度,清除這些威脅將不僅僅需要一枚炸彈。

「中美在跳一支危險的舞」

中國人民大學中美問題專家時殷弘6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學者的說法明顯誇大其詞,但它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美國對中國核力量信息的收集一直在加強。美國國防授權法的涉華核武器條目也顯示,每個國家在其軍事計劃中都會考慮在極端情況下如何摧毀和消滅其他國家帶來的核威脅。

近來,美國對中國核力量的議論不少。美國《大眾機械》雜誌分析稱,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正形成真正的水下核威懾力,這很有可能使得太平洋轉變為冷戰時期劍拔弩張的大西洋。新建成的裝載核武的核動力潛艇將幫助中國保護對其經濟至關重要的海上航道、保護海岸線不受入侵,同時對美國和其他大國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

《赫芬頓郵報》稱,美國有5000多枚核彈頭,而中國僅有300枚。此外,中國僅有40%的核武器可以打到美國。人們相信美國在與中國的核戰中有絕對勝算。但是這樣的勝算意味著什麼?中國的核攻擊將導致千萬美國人瞬間死亡,更多的人會因輻射而死,中國在核戰爭中的死亡人數會多得多,但核戰的結果是兩國都會變為放射性荒地。如果美中兩國都希望確保他們自身和世界的存在,就應該鼓勵在核裁軍的同時增進中美關係。

據《防務新聞》報道,美國科學家聯盟核信息項目主管漢斯·克裡斯滕森說,國防授權法案的語言反映出一些問題: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擔憂和迷戀;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委員會將中國視做「小蘇聯」。這將逐漸增加中國和美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危險。他說:「美中正在跳一支危險的舞,將增加軍事緊張程度,並可能在太平洋地區引發潛在的冷戰。」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學者余萬里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美國的國防授權法案本質上是撥款法,也就是新一年需要多少軍費。國防授權法案想要更多議員同意,就需要滿足一些國會議員的條件,但立法程序是不能替代軍方專業部門決策的。這種法案只起一個提醒的作用。余萬里說:「如果讓大量非軍事背景的國會議員來決定具體的軍事行動,豈不亂套了。」

余萬里認為,該法案反映出美國人一貫擁有的高喊「狼來了」的危機思維,但美國決策層對大國核遊戲的規則早已爛熟於胸,除非對方的核武處於萌芽狀態,否則別說對方擁有3000枚核彈,就是擁有300枚核彈,都不可能用軍事打擊來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glory
奧巴馬朴槿惠會談後「秘密散步」      [2013-05-09]
美國國會:我們常監視安倍言行      [2013-05-09]
普京:盡一切努力使得無人敢開戰      [2013-05-09]
金正恩所乘汽車或曾遭遇交通事故      [2013-05-09]
日本就人民日報質疑沖繩主權提抗議      [2013-05-09]
克里訪俄受冷遇 等待普京三小時      [2013-05-09]
「華人海嘯」讓大馬總理陷入困境      [2013-05-09]
德國新納粹女創辦人橫行13年受審      [2013-05-09]
美國曾向中國求助深刻瞭解金正恩      [2013-05-09]
卡梅倫拒絕就會見達賴道歉 仍計劃訪華      [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