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2012年,是中國的藍色國土不平靜的一年。在這一年間,羅援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從年初的兩會開始,羅援不斷提出一系列提案,為國防建言獻策:組建准軍事力量海岸警備隊、建立南海行政特區、東海和南海的六個存在、建議首艘航母命名為「釣魚島」號……
作為中國軍方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他的觀點和言論經常受到國際主流媒體的關注,也因一些言論的立場強硬,他被西方媒體冠以「鷹派」頭銜。羅援表示自己並不避諱「鷹派」的稱呼,但一定要在前面加上「理性」二字。
「打鐵還須自身硬」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羅援最為關切的是國防領域的焦點及熱點問題。無論是周邊海洋上掀起的波濤,還是來自大洋彼岸的激流,亦或是日益強健的浮動國土,這些對羅援而言,有擔心也有焦慮,但更多則是自豪與欣慰。
《國際先驅導報》:過去的一年,您最關注的事情都有哪些?
羅援:我最關注的有三大問題。第一是島礁爭端問題,特別是先後爆發的黃巖島之爭和釣魚島之爭,因為這些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戰略利益。第二是美國重返亞太,美國提出要把它十一艘航空母艦中的六艘、水面艦艇的三分之二、核潛艇的百分之六十移向亞太。美國的軍事戰略意圖到底是什麼。
第三是我們的國防建設,今年我們第一艘航空母艦入列,艦載機起降成功,一些新型戰機和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陸續亮相,表明我們的國防實力有了大幅度的飛躍,打鐵還須自身硬。我們有了強大的國防,就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Q:您如何總結過去一年中國為應對釣魚島、黃巖島事件做出的一系列應對舉措?
A:在執法維權方面,我們已經逐漸掌握主動權。我們現在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調動了各方面的綜合力量,既有政府的表態,又有民情抗議,既有軍方威懾,也有執法隊伍的行動,形成了一整套有理有利有節的應對措施。
「六個存在」仍然適用
蝸居於內陸,已經不再符合中國崛起的現實。而一個宏觀的海洋戰略,是中國走向海洋的基礎,也將成為在茫茫大海指引方向的燈塔。羅援認為,一個國家層面上的海洋戰略,是中國走向大洋,保證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保證海上能源供應鏈,保護中國海外公民安全的重中之重。
中國首艘航母正式服役,令國人激動不已,羅援更是如此。在「遼寧艦」還在被稱為那個拗口的俄文譯名時,羅援就曾建議,將我國的第一艘航母命名為「釣魚島」號。雖然這個名字並不符合中國艦艇的命名規則,最終也未「奪魁」,但是他的提議卻令不少中國人心潮澎湃。
Q:您曾提出中國需要一個宏觀的國家海洋戰略,下一步您認為中國的海洋戰略應具體在哪些方面予以推進?
A:抓海洋戰略,應該像當年抓航天航空工作一樣。首先,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一個長遠的、完整的、系統的規劃,制定長期和中遠期的目標,明確發展重點、難點和不足在哪裡,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規劃和建設。
其次,在力量整合方面,我建議成立一個全國海洋委員會,負責協調各個涉海部門的工作,包括黨、政、軍和一些職能部門。在海防決策機構下面,要有執行機構。我的想法是,把國家海洋局升格為國家海洋部,作為海洋委員會下的一個執行機構,另外要組建國家海岸警備隊,直接在海洋委員會的指揮協調下工作。
第三,在體系配置建設方面,除了海軍裝備之外,應該加強國家海岸警備隊這支准軍事力量的裝備建設。在海洋維權方面,我們要形成相互依托、相互依靠的「三線梯次」配置的防衛體系。一線是我們的民船,它們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同時也是在宣示我們的主權;二線是我們的准軍事執法力量;三線是我們的海軍。
第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綜合施壓,相互支持。在應對釣魚島爭端問題上,我提出過「六個存在」,對於南海地區同樣適用。「六個存在」,即行政存在,明確釣魚島和南海島礁的管轄機構;法律存在,將海基線及時公佈;執法存在,要定期派海監、海事等行政執法機構在相關海域巡航執法,同時加快組建國家海岸警備隊,突出准軍事力量的建設;軍事存在,可以將相關島礁設為航空兵靶場,武裝力量要組建到在相關海域捕魚的漁船,可以採取漁船保安、保鏢等形式;經濟存在,在相關島礁設立經濟開發集團,進行海洋資源和經濟開發建設;輿論存在,突出相關島礁的信息發佈,可以用相關島礁的名字命名軍艦名稱等。
只有做好這些,才能真正把「主權歸我」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Q:中國首艘航母的改裝入役,對於我國的海洋戰略和應對海洋爭端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A:「遼寧艦」服役,是一件具有標誌性的事件。首先,它填補了我國國防體系中的短板,形成一個更加完備的防衛體系。其次,航母的從無到有,是一個零的突破,更是一個質的變化。第三,航母是一個具有制空、制海、反導、反潛和反艦能力,可以在近中遠海作戰的海上作戰集團,這對我們海軍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具有牽引作用。
年輕人要有「中國夢」
羅援一直給人軍旅硬漢的形象,他也曾表示,一個民族必須要有陽剛之氣和尚武精神,才能有生存力和戰鬥力。「不崇尚英雄的民族,不會是英雄輩出的民族」。但如同他給自己加上個「理性」的定語一樣,他強調「陽剛」不能誤讀為「莽撞」,「激情」需要「理性」的輔佐。
Q:您曾表示,一個民族必須要有陽剛之氣。在您看來,中國的年輕人怎樣才能兼備激情和理性地關注祖國面臨的海洋爭端?
A:作為一名中國人,既要有愛國的激情,也要有愛國的理性,既有憂患意識,也要有大局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了這樣的理想和抱負,才能具備愛國的激情。因此,年輕人首先要立志,要有一個長遠的目標,要有中華崛起的「中國夢」。當然這種愛國的激情必須有務實的能力和實力作為基礎,而且應該是理性的。我們要將愛國主義、民粹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區分開來,將理性愛國和莽撞愛國區分開來,從大局出發,避免一些偏激的行為。同時,我們還要反對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憤世嫉俗,甚至奴顏婢膝的惡劣傾向,這種危害性可能更大。
從最壞處著眼,做好應變準備
羅援說,自己在2011年年底做形勢預測時,就曾預言2012年海洋不平靜的態勢將會繼續,甚至在南海地區可能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而黃巖島事件的發生,使他的預測不幸言中。在一年後的今天,面對同樣的問題,他仍然謹慎地給出了「嚴峻」的答案。
Q:您認為2013年我國面臨的海洋爭端形勢是否將更加嚴峻?
A:從整個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以及地區形勢的變化方面來看,我國海洋爭端的嚴峻形勢並沒有緩和的跡象,還有激化的可能。現在很多周邊國家都加大了宣示主權的力度,而且都付諸實施。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能找到一個緩解危機的有效途徑,這個危機有可能進一步升級,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嚴重存在的。
雖然目前的形勢出現了攻防轉換,局面對我們更加有利,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應變的準備,因為周邊一些國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還有個別國家還很善於搞一些偷襲行動。Q:面對這些問題,中國應如何著力?A:從戰略研究的角度來看,首先要做好預測,對形勢有所判斷,預測可能在什麼地方和什麼人發生什麼衝突,從最壞處著眼,做好應變的準備;第二是要做好預置,包括方案的預置,力量調配的預置,手段的預置、對外宣傳的預置等。第三是預防,只有有備才能無患,我們才能逐步掌握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