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王小謨:中國預警機之父 兩次獲國家科技一等獎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他提出中國預警機技術發展路線圖、主持研製出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他笑言自己是工程師,致力於將工程中的複雜問題簡單化;他先後培養出18位中國預警機系統或雷達系統總設計師……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雷達專家、中國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謨。1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向他頒發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雖已年逾七旬,王小謨院士仍堅持在科研一線,擔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科)科技委副主任。他每天上班,每週都會到實驗室與課題組年輕人一起研究討論技術問題。

「預警機並沒有到頭,後面的路還很長。」他還在謀劃祖國預警機未來發展的藍圖。

擔當:中國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60週年國慶閱兵式上,由王小謨主導研製的預警機作為領航機型,引領機群,米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廣場,中國預警機首次完美亮相。看台上的王小謨潸然淚下,這也是預警機研製以來,人們第一次看到他流淚。

在迄今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謨先後主持研製中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等多部世界先進的雷達,在國內率先力主發展國產預警機裝備,提出中國預警機技術發展路線圖,構建預警機裝備發展體系,主持研製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引領中國預警機事業實現跨越式、系列化發展並進入國際先進水平行列。

擁有預警機是中國幾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曾經啟動預警機的研製,但終因當時國力有限和技術基礎薄弱,未能成功。那時,王小謨就敏銳地意識到,要在信息化條件下捍衛國家主權,中國必須擁有預警機。於是,在雷達科研一線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中國預警機研製事業。

上世紀80年代,王小謨對機載預警雷達規劃、實施關鍵技術攻關,並逐步突破了機載雷達的關鍵技術。為加快預警機研製,中國開展預警機對外合作,作為中方技術總負責人,王小謨堅決要求中方主導研製方案,並在國內同步研製,為後來的自主研製打下堅實基礎。他還創造性地首次提出採用大圓盤背負式三面有源相控陣新型預警機方案。

就在外國合作方單方面撕毀合同、中國預警機事業將被扼殺在搖籃裡時,中國決定自主研製預警機。王小謨臨危受命,擔綱國產預警機研製工作,為培養中國預警機事業後續力量,他選用年輕人擔任總設計師,自己擔任預警機研製工程總顧問,全面指導和幫助總師系統對型號技術方案的確定和工程設計。

十年磨一劍,中國自主研製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預警機,創造出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9個第一,突破100餘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在眾多關鍵技術指標上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主流機型,是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器裝備之一,美國智庫評價比美E-3C和E-2C預警機整整領先一代。

在中國歷次重大軍事演習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中,空警2000均以優異性能出色完成任務。

創新:將數字陣列雷達技術應用於預警機

早在投身預警機事業之初,王小謨就意識到中國疆域廣大,除裝備大型預警機外,還應形成中國自己的預警機裝備系列。

他開始在心中描繪中國預警機體系化發展的譜系藍圖,思考能否用國產中型飛機實現背負式大圓盤,打造類似美國E-3A性能的預警機,以驗證「小平台、大預警」技術,解決大型預警機載機的國產化難題,並通過研製工程的延伸來繼續鍛煉培養預警機技術隊伍。

2006年,在工程研製的關鍵時刻,王小謨在外場遭遇車禍,腿骨嚴重骨折,不久又被診斷出身患淋巴癌。但王小謨依然鎮靜平和,依然牽掛著預警機事業,即使躺在病床上輸著液,他也要把設計師請來面對面探討交流,病情稍有好轉,他就趕赴熱火朝天的試驗現場。

王小謨院士及其團隊如此勇於奉獻、頑強拚搏的努力很快收穫豐厚的回報:中國又一型國產預警機橫空出世,並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瑞典、以色列之後,第四個能夠出口預警機的國家。

創新的腳步永不停頓,王小謨隨後又將目光聚焦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上。數字陣列技術是當前國際上的最新技術,他認為這是中國預警機未來發展方向。 基於數字陣列雷達和中國國產運載飛機的新型中型預警機由此開始研製,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擺脫了中國大型預警機對進口飛機平台的依賴,解決了中國預警機裝備的規模建設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是世界上首次將數字陣列雷達技術應用於預警機,標誌著中國預警機的主要技術將從國際先進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在王小謨院士的創新發展和辛勤耕耘下,中國國產預警機家族不斷發展壯大:既有高端產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務於國內,也出口國際市場。

同時,國產預警機裝備部隊後,還推動解放軍信息化武器裝備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一體化、信息化作戰,推進解放軍從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躍升,在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也由此跨入世界上擁有先進預警機研製能力的國家行列,並在國際上有力提升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

生活:工作之餘演繹多彩藝術人生

在一般人眼裡,從事雷達技術、預警機事業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整天要和枯燥的數據和冷冰冰的機器打交道,工作與生活一定沉悶而乏味。

喜歡藝術、享受生活的王小謨院士則以現身說法,打破了這副有色眼鏡。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常常去游泳、登山,並把游泳、登山作為鍛煉身體的好方式,作為放鬆心情、調劑精神的手段。

王小謨回憶說,當年在大學校園裡,他就是文體活動的積極分子,組織有一個京劇社,還參加了摩托隊。

現如今,王小謨仍是京劇梅派票友,京劇和胡琴依然是他業餘生活的良伴,60多年的沉澱與積累,他能把那京腔京韻唱得悠揚婉轉,把胡琴拉得如泣如訴……他曾經在單位的聯歡會上為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拉琴伴奏,一曲《蘇三起解》、《楊門女將》,曲牌正宗、演奏老到,贏得滿堂喝彩。

王小謨院士所在的中國電科被譽為中國軍工電子「國家隊」,也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主力軍。中國電科總經理熊群力認為,王小謨獲得國家最高科技技術獎是「實至名歸」,在中國電科為軍工電子事業不斷突破國際封鎖、探索自主創新道路的過程中,王小謨是技術創新方面不折不扣的領軍人,是預警機工程名副其實的「總設計師」。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500萬元人民幣獎金怎麼花?王小謨表示,個人獎金部分,一定要與預警機研製團隊共享,另外部分他希望中國電科及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兩個研究所能提供一些贊助,設立一個專項獎勵基金,以激勵和延攬雷達技術、預警機事業優秀人才,推動中國未來雷達、預警機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責任編輯:紅纓
鄭哲敏、王小謨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3-01-18]
日稱美擬在東海地區部署預警機      [2013-01-18]
孫政才:渝警備區始終聽黨指揮      [2013-01-18]
鄭哲敏、王小謨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3-01-18]
英路透社:解放軍鷹派發動攻勢      [2013-01-18]
外媒:解放軍已奉命做戰鬥準備      [2013-01-18]
曝陝「房姐」擁京20房 兩戶口      [2013-01-18]
專家:搶火車票軟件是不公平的      [2013-01-18]
教授:我集團軍番號公開無玄機      [2013-01-18]
外交部不滿緬1炮彈再落中國境內      [201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