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鍾南山:灰霾比非典可怕得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3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央視報道,記者電話採訪鍾南山談內地今日連續現嚴重霧霾天氣。鍾南山稱因為大氣污染這些東西是跟整個環境、跟外環境、內環境相關的,這個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慮、可以隔離,可以想各種方面的辦法,但是大氣的污染、室內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所以你做很多的努力,首先你要想盡辦法,要改進人類的最基本的生存的環境,所以我想這個還是最關鍵的問題。

《新聞1+1》2013年1月30日完成台本

--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

解說:

140多萬平方公里霧霾籠罩,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這樣的天氣還要「霾」多久?

王躍思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聞不見的物質了。

解說:

高速公路封閉,航班延誤取消,嚴重污染了的空氣中環衛、交警、快遞,戶外工作是否需要勞動保護?

景軍北京朝陽環衛中心四分隊:

出哈氣眼鏡就看不見了,沒法戴這個,戴著也不習慣,也出不來氣。

解說:

一個月內,四次嚴重霧霾天氣接連發生,一個月內,僅有五天沒有霧霾,如何面對一個又一個被嚴重污染的城市?《新聞1+1》今日關註: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

主持人李小萌:

歡迎來到正在直播的《新聞1+1》。節目一上來,我們要來看幾張發表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照片,拍攝的是北京幾個著名的景點或者是標誌性的建築,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張,這是天安門,這是故宮,這是長城,這是天壇,這是頤和園,這是中關村,這是霧鎖的北京昨天的樣子。如果這表現是霧霾之下的北京,更應該說這也表現了人們的一個心情。當我們聽到環保部的官員說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也是用了30到50年才完成的,一個「才」字的使用,更是讓我們的心情濃的像這幾張照片一樣,濃得化不開。如果現實是這樣的,但我們還是希望以政府為主導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能夠只爭朝夕。

(播放短片)

解說:

「今天的天氣關鍵詞是中東部霧霾持續。」

「今年以來的第四次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已經在我國中東部地區盤踞了兩天多的時間了。」

「27日北京就遭遇了霧霾,空氣質量為5級重度污染,28日霧霾加重,空氣質量達6級,嚴重污染。」

「環保部昨天監測顯示,中東部地區受霧霾天氣的影響正在逐漸地擴大,空氣質量是非常明顯的一個下降,霧霾的面積是130萬平方公里,比28日增加了約10萬公里。」

霧霾又來了,這已是今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的第四次大範圍霧霾天氣,而對於北京的市民來說,霧霾似乎就沒有離開,因為從1月1日到今天的30天裡,北京的霧霾天氣數量多達25天,僅有5天沒有霧霾。今天北京整體空氣質量仍處於嚴重污染級別。

王躍思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按照我們城區750平方公里來算,我們城市的上空懸浮的是4000噸的污染物。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聞不見的物質了。

解說:

面對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中央氣象台也一改往日的霧霾預警發佈機制。

「今天氣象部門對這個霾預警信號的標準進行了一個修訂,將霾預警分為了黃色、橙色、紅色三級,分別對應的是中度霾、重度霾和極重霾。」

而對於民眾來說,面對如此頻繁出現的霧霾,已經從最初的忍耐轉變為一種忍無可忍的狀態。其中就有網民調侃到,「現在連喝西北風都要中毒了。」而昨天,演員宋丹丹也在其微博上發出了一張霧霾下的北京照片,並說到「在北京出生長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國潮及各種誘惑都沒讓能我離開這個可愛的城市,今天我腦子裡一直在轉,我該去哪裡度晚年呢?」這條微博引來了34000餘次轉發,18000餘人的評論,網友有的建議他到青島、海南、廈門去度晚年,但也有網友表示,可以離開地球到月球去。

面對重重霧霾,逃離顯然不是辦法,28日網友發佈微博稱,「霾又來了,行人中很多戴口罩,路上的警察不戴,我問你們不可以戴口罩嗎?年輕的交警說不可以,又說網上有人呼籲讓我們戴呢。」這條微博目前已被轉發3萬餘次,從而引發公眾對戶外勞動者如何進行保護的關注。

按照我國目前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著裝管理規定:警察不能佩戴口罩。但在隨後央視新聞的一份近萬人參與的微調查顯示,有98.5%的網友支持交警戴口罩執勤。在社會的呼籲下,就在今天,濟南市公安局的統一部署,決定在霧霾天氣一線交警試行佩戴口罩上崗執勤。當自己生活的城市總是呈現出朦朧狀態,這一次的人們不再只討論戴什麼樣的口罩,而是轉而開始探討怎麼能夠改變現狀,自己能為止霾、治霾做點什麼?

主持人:

日子一天天地過,只是感歎今天的污染又很嚴重,但是掐指一算,我們來看這張圖,在2013年的第一個月份,我們有25天都是在這樣的霧霾天氣之下度過的,也就是說有25個早晨老人不能去遛早,有25天孩子不能到室外去嬉戲。現在的心情真的像天氣預報先生說的那樣,真想喝幾口西北風。

有人說環境治理,像霧霾天氣的成因,PM2.5這麼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比如你可以選擇綠色出行,比如說煙民可以少抽幾隻煙等等。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想明確地說,這還是政府的責任,有人會說什麼事情都找政府的責任,不是一個有擔當的公民,不是一個有思辨力的媒體該做的事情,這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辦法。但是我們來看看PM2.5的構成,它首先是燃煤的排放,然後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包括了農村比如說秸稈、稻草的燃燒,也包括你炒菜、做飯都能夠排放PM2.5。然而主體像燃煤,這畢竟是牽扯到了產業結構生產的方式,這是不是牽扯到了政府責任的所在。比如說像汽車尾氣的排放,那綠色出行的倡導,包括便利的快捷的公交系統的建立,包括燃油的指標這個標準是不是該不該提升,是不是政府的責任所在。再說治理的方法推進和執行,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的出台,是不是政府的責任所在。

所以我們也看到來自中國高層的聲音,像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說,「最近的霧霾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造成影響,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和佈局調整,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這幾句話的主語就是政府。

我們再來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表態,「現在出現這些情況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和中國的現代化是在同步推進的,但是我們必須有所作為。」

現在的霧霾天氣,大氣的污染具體到每一個人,其實身體已經直接有一些訊號,來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去警示,比如咳嗽、打噴嚏、感冒,甚至到肺癌的發生等。現在我們就來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生,鍾院士您好。

(電話連線)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

你好。

主持人:

從您掌握的數據來看,現在呼吸系統的疾病的發病率包括成因,是不是已經直接指向了大氣污染?

鍾南山:

我想是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的一個香港同事曾經做過一個研究,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個微克,呼吸系統的疾病的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從25個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的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剛才談到那個問題,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但是首當其衝地還是呼吸系統。北京十年來肺癌增加了6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造成這樣的一個情況。所以我想不單是人們所感受到的咽炎、鼻炎,或者眼睛的病症,現在從更長遠地考慮,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還在後頭。

主持人:

我們都從媒體當中看到,報道說有人問過您,我的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煙、不喝酒還鍛煉身體,最終還是得了癌症,是不是說在大氣污染的現實面前,每個人自己生活方式的選擇已經是杯水車薪了呢?

鍾南山:

是,因為大氣污染這些東西是跟整個環境,跟外環境、內環境相關的,這個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考慮,可以隔離,可以各種方面的辦法,但是大氣的污染、室內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所以你做很多的努力,首先你要想盡辦法,要改進人類的最基本的生存的環境,所以我想這個還是最關鍵的問題。

主持人:

現在一個細節問題,討論很多的就是對於戶外工作的人們要不要戴口罩,包括交警應不應該改變他們的工作條例,允許戴口罩。像在普通的環境當中工作,空氣污染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應該有防護措施,是不是應該成為保護的相關條例呢?

鍾南山:

我認為是的,因為在戶外的工作,特別是在中國的大城市,污染問題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以前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交警的鼻炎常常達到40%,咽炎達到23%,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甚至到一半以上。特別是現在,在我國的中部和東部,比如在北京的話,那級別已經到了嚴重度這樣的情況下,在戶外工作的這些人員,他們應該是有一定的保護的措施,哪怕儘管現在不可能很快地改變室外環境的情況下,採用一定的防護措施,我認為是必要的。

主持人:

好,謝謝鍾院士,剛才鍾院士給出的數據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然而治理之道究竟在哪兒?

(播放短片)

解說:

持續的霧霾天氣,多個城市空氣質量下降,使得公眾對污染源的討論也在持續。那麼推高北京PM2.5數值的幕後元兇究竟是什麼呢?半個月前,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源,是造成本次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於建華:

北京市機動車對於咱們空氣質量的影響大約佔到22.2%,燃煤大約佔到16.7%,揚塵佔到16.3%,工業佔到15.7%。

解說:

元兇似乎已被找到,那麼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污染嗎?目前北京機動車已超過500萬輛,然而東京、紐約等世界大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早已超過800萬輛,PM2.5卻遠遠沒有中國嚴重。於是與機動車尾氣相關的成品油質量問題,被再度推到了公眾討論的前台。

上週五,針對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為歐洲的15倍,因而導致嚴重霧霾天氣的質疑。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公開回應稱,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呂大鵬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

中國石化從2012年5月份開始,已經就向北京供應京標五車用油,它和歐洲實施的歐V排放的標準是一樣的,是全國最嚴格的標準。油品中的硫含量都是小於10ppm,硫含量的標準是他們的15倍,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

解說:

儘管北京已經實施京標5的標準,但並不能改變全國範圍內質量仍然較低的事實。目前我國除了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已實現國4標準汽油,江蘇、浙江及廣東的十多個地市於今年的1月1日起才開始試行車用油品外,其它的地區仍為國3汽油標準。國3標準對於硫含量的要求在150ppm以下,剛好是國5車用油硫含量的15倍。中石化的回應能否打消公眾的質疑,還有待觀察,而防範和治理霧霾卻是迫在眉睫。

字幕提示:2013年1月29日新聞

解說:

最近的霧霾天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造成影響,我們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用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解說:

1月24日至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聽取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對霧霾問題進行了表態。那麼如何才能讓人民看到希望呢?昨天北京市政府啟動了應急減排的措施,包括在三天內停駛30%的公務車,103家重污染企業停產等等。

李健緋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

從檢查的情況看,有一些企業還是做得不錯,積極配合市裡的要求,但是也發現了13家企業,有(排污)超標的行為。

解說:

再過十天,春節就將來臨,對此專家提議,春節如果北京仍然籠罩在霧霾之下,政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減少甚至禁止煙花燃放。

汪鍵環保部污染防治司:

整個污染應該說是我們長期工業化、城鎮化多年積累下來的一種,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工業機構和產業結構,造成了現在這種污染。應該說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主持人:

當霧霾天氣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政府都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應急措施,但這顯然並不是溫總理所說的「採取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裡面所說的全部的內涵。我們也來看看霧霾天氣的成因,根據它來分析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環保部的副部長吳曉青表示說,「形成霧霾的天氣有四大原因,第一,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第二,複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第三,機動車污染問題更加突出,第四,不利的氣象條件造成了污染物的持續累積。」聽上去不是特別的直觀,我們現在連線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郝院長您好。

(電話連線)

郝吉明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剛才我們念到的環保部說的霧霾天氣四大成因,您覺得最突出的應該跟公眾解釋的是哪一條?

郝吉明:

這四大成因都是對的,但是我感覺目前機動車排放是最值得關注的。

主持人:

它佔到PM2.5排放的百分之多少的比例?

郝吉明:

像在北京地區,平均要佔到20%到25%左右。

主持人:

控制汽車尾氣的排放是最能夠直接見到效果的是嗎?

郝吉明:

是,現在是最突出的一類源。

主持人:

用限製出行的方式還是什麼樣的方式,讓公眾既能夠接受又能夠有效地去影響到空氣的質量?

郝吉明:

從目前來看,改善油品質量,可能是控制一種源污染物排放的全局性的問題。

主持人:

改善油品的質量,應該並不是說近期人們才知道的一個答案,為什麼遲遲到今天依然沒有能夠解決?

郝吉明:

這個可能得從油品質量對環境影響的重要性上缺少認識,另外我們的法規標準也有滯後的關係。

主持人:

如果現在的油品升級到了我們理想的指標,對PM2.5的排放會減少多少,這有一個數據嗎?

郝吉明:

這沒有全國的數據,但是總的來看,由於油品的質量差,我們兩次推遲了柴油車國4標準的實施。油品標準不僅影響汽車的排放,也會影響機動車尾氣的淨化系統。同時,對很多的施工機械、農業機械的排放也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油品的質量是對整個的污染物的排放是全局性的,對機動車排放的來說,改善油品質量是源頭控制的一個重要措施。

主持人:

要能夠發生這樣的改變,最重要的取決於什麼呢?比如油品生產企業的自我的產業升級,還是政府的相關規定,哪個是最關鍵的?

郝吉明:

從總的來看,國家的相關規定是必須要走在前頭的,因為政府的標準法規是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當然企業,特別是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如果認識清楚的話,企業也應該採取依法行使,來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

主持人:

那相關的法規有沒有在制定和形成當中?

郝吉明:

我們已經多次呼籲,希望能夠立法來解決,法規上現在沒有看到太大的進步。據說發改委已經跟多家協調推動油品質量的改善工作。

主持人:

好的,謝謝,稍後我們繼續聯繫。剛才郝院士是說了一個關於污染排放當中,就是尾氣油的質量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而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能夠看到明顯的推進的過程。關於治理大氣的污染,很多人是把希望寄托在相關的立法的出台,這個立法即便是出台,究竟能不能解決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嚴峻的現實呢?

(播放短片)

解說:

「治理空氣污染需要全民參與,最重要的是立法,希望朋友們積極參與投票,我會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將投票結果提交人大和政府。」昨天上午九點,北京市人大代表潘石屹發佈了這樣一條微博,短短32小時,參與投票的就超過了44000人,其中98.9%的人投票支持制定空氣清潔法。

世界上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誕生於英國,但它的出台確是以極為昂貴的生命代價換取的。1952年12月,潮濕有霧的空氣停滯在倫敦城上空,工廠和住戶煙囪排放出的大量煙塵廢物不斷在大氣積聚,濃厚煙霧在全城瀰漫多日不散,最終導致兩個月內,1200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更有無數人罹患支氣管炎、冠心病、肺結核乃至癌症,這一事件後來被稱為「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四年後的1956年,英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案》,針對燃煤污染,《清潔空氣法案》首先規定在英國境內設立無煙區,無煙區中只允許使用無煙燃料。

唐湘偉本台駐英國記者:

灶具必須是天然氣的,就連英國人喜歡使用的傳統的壁爐,由於要大量燃燒木炭,也被限制使用。

解說:

針對工業污染,這部法案對煙塵標準做出定義,並根據衡量鍋爐煙塵濃度的六等級指標,林格曼黑度,將污染程度尚不算高的「林格曼二度」煙塵,即規定為「黑煙」,在無煙區內嚴禁排放。因此,許多污染嚴重的燒煤大戶、發電廠和重工業都不得不遷往郊區。

唐湘偉:

英國大型的企業本田汽車製造廠,離倫敦市中心要有200公里左右的樣子。

解說:

隨著汽車時代的發展,在《清潔空氣法案》的基礎上,一系列針對機動車污染的法律法規也應運而生。例如倫敦政府要求所有的新車必須加裝能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的催化劑,同時向私家車徵收天價進城費和停車費,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自行車出行,以實現綠色交通的目標。

霧霾之下如今輪到我們做出選擇,中國是否也需要一部《空氣清潔法》,而英國的經驗又能否成為我們的一面鏡子。提醒自己,這條空氣立法之路既是當務之急,同時又任重道遠。

主持人:

高能耗帶來高排放,我們這裡有一些數字,並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每一次看,你還是會覺得觸目驚心。我們來看,在2011年我國的GDP佔全球的10.48%,然而我們卻消耗了世界近60%的水泥、49%的鋼鐵和20.3%的能源,包括我們1億量輛的機動車的排放,也佔到全國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要繼續問我們的郝院長。郝院長,治理環境是不是一定要犧牲某些環境的發展,不能夠犧牲經濟發展為理由,不治理是不是可以接受的?

郝吉明:

治理環境是優化發展,所謂發展不僅是速度,還有質量,所以通過強化環境方面的法規,可以提高經濟的整體質量,這是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

主持人:

但這是一個短期和長期之間怎麼樣取捨的問題。

郝吉明:

這是長期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主持人:

從我們中國的現狀來看,我們是不是也缺一個類似於英國的那種《空氣清潔法案》才可以解決問題呢?

郝吉明:

我們有《大氣污染防治法》,但是從2000年以來沒有修訂,當時的法律主要是針對燃煤、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現在我們進入一個大氣污染控制的新階段,特別是要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要對所有的源,除了燃煤源以外,還有包括機動車的源來加強控制。除了城市的管理以外,還要區域的管理,所以我們急需一部法律來適應和推動我們現階段的大氣污染防治。

主持人:

好的,謝謝郝院長。我們大多數人是經濟發展的受益者,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以前在教科書上那些預言現在已經都看到了,現在就需要空氣以及整個環境的治理必須要有所行動了。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新聞1+1》,我們再會。

      責任編輯:曾曉
溫家寶調研發改委 劉鐵男參會      [2013-01-31]
僑報:中國亮肌肉示強為了止戈      [2013-01-31]
中國兩艘護衛艦赴黃巖島訓練      [2013-01-31]
重慶廳官涉不雅視頻遭人肉 爆料人稱匹配將公佈      [2013-01-31]
朱瑞峰: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不會交給任何單位      [2013-01-31]
重慶不雅視頻當事女子被批捕      [2013-01-31]
北京市春節連續9天不限行      [2013-01-31]
霧霾致北京呼吸疾病患者增兩成      [2013-01-31]
廣州政法:勞教嚴格控制適時停止      [2013-01-31]
黃奇帆:重慶法檢兩院維護正義      [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