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將軍:島礁丟失因海軍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原文配圖:徐焰,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文匯網訊】據世界報報道,世界各國的總體發展方略,決定了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方針,也影響了一個民族的文明走向。中國古代王朝長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近代以來,外國入侵者主要從海上來犯,從晚清直至新中國改革開放前,中央政府都很重視海防,但缺乏爭奪海權的意識和實力。進入新世紀前,人民解放軍的海軍也僅局限於岸邊的「黃水」,無法走向「蔚藍色」。如今,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和海洋經濟的日益重要,中國已將發展海軍作為重點,國防範疇擴展到遠洋,海權觀念也在政府和民間普遍樹立起來,這也標誌著軍隊乃至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轉型。

南沙島礁丟失緣於海軍弱小

在近現代的軍事建設中,海軍歷來是投資最大和對科技水平要求最高的軍種。以蘇聯的標準計算,建一艘戰列艦的費用相當於組建10個陸軍步兵師。1949年全國解放時,人民解放軍僅接收了4萬噸破舊艦艇,此後面對國家貧窮而外部威脅嚴重的情況,國防重點又是發展空軍、兩彈(導彈、核彈)和維持龐大的陸軍,海軍的投資不得不排在末位。

人民解放軍的第一代領導人生長於陸地,以陸戰起家,曾切身感受到頭頂飛機的威脅卻不大熟悉海戰。海軍在解放軍編制序列中雖是獨立的軍種,實際上卻是陸軍的一支配屬力量,作戰只服務於所在戰區的陸戰需要。

上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有所增長,強敵從海上入侵的可能性又減少,海軍的戰略思想發展為「近海防禦」,以保護海岸及其不遠處的島嶼為目標,並適當兼顧台灣和南海方向的鬥爭。此時海軍建設的投入仍嚴重不足,技術手段也比較落後,這使中國海軍於1974年完全控制距海南島近400公里的西沙群島後,一時沒有能力再爭奪1000公里外的南沙群島。上世紀70年代的南沙群島,出現了「菲律賓占的最早、越南占的最多、馬來西亞占的最肥」這一局面,恰恰也是當時中國海上實力不足所面對的無奈。

中國海軍向「世界第二」邁進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海洋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的三大海上力量——造船工業、船運公司和海軍得到了同步壯大。這種三者間的良性互動,使中國由傳統的內陸大國向海洋大國轉型。

作為海洋大國的基礎,首先是擁有發達的艦船建造能力和遠洋船隊。中國的船舶建造量早已超過日、韓居於世界第一,2010年造船完工量高達6560萬載重噸,占世界總量的42%,並掌握了建造高檔船的技術。

現在中國的海上維權範圍已延伸到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之外,過去作為解放軍海軍水面主力的小艇只能在距岸百公里左右的範圍內活動,如今到遠洋執行軍事任務就必須派遣數千噸甚至上萬噸的大艦,這需要徹底改變中國海軍的規模和結構。近年來,中國海軍在財力大增的前提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造艦高潮。

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後限制了軍費投入,中國新造艦的數量明顯增加,追趕世界海軍強國的勢頭比較猛,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僅次於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位。不過,中國艦隻的一些技術水平目前還遜於西歐和日本,但差距在逐漸縮小。

國內外非常關注中國國產航空母艦的動態,因為它不是單純的海軍裝備,而是將成為國家戰略力量的核心兵種。同樣,中國大力發展的核潛艇作為不需補充燃料便可高速航行幾十萬公里的水下隱蔽兵器,不僅能形成最有力的戰略威懾,也可充當航母的保護神。根據中國戰略思想的轉變,海軍已從近海走向遠海,即由「黃水」走向「藍水」,由過去重點保護大陸海岸轉變為保衛海上資源開發、海上運輸線和國家的海外權益。

海軍強則國家強

近現代世界的海軍競爭,曾不止使一個強國走向衰落,如17世紀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同英國在海上競爭失敗便被踢出世界強國之列,拿破侖在特拉爾法加海戰失敗後也只能局限於在歐洲陸上活動。西方經濟的不景氣,導致除美國外的各國大都在減少海軍的投入,只有美國真正擁有全球性的海軍,又以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為核心力量。

美英海軍當年的發展之路,都是將擴大海外經濟利益與建造艦隊相互結合,而蘇聯的最大錯誤則是單純追求軍事上同強手競賽,超出國內海洋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吸取這一教訓,對外一直強調「和平崛起」,發展海軍無意同美國搞競賽,絕不向外洋稱霸,只求保護自己300萬平方公里海上專屬區的資源安全、遏制台獨勢力並保障海上運輸的戰略通道,現在海軍的「遠海防衛」戰略方針的內涵也在於此。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建設與國防事業同步發展的重要經驗,便是實行軍民結合,海軍建設也是如此。比如在造船方面,中國將軍民艦船技術相互轉化,促進了兩者並肩發展,在民用船建造規模居於全球首位時,海軍造艦規模相應的發展便順理成章。中國下一步的海軍建設要為海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海洋經濟的發展又能抽出一部分財力作為海軍的費用,這樣就能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中國今後海洋經濟的發展要求,海軍建設不應模仿近代海軍競爭的那種「大艦巨炮主義」,在適當發展航空母艦等大型裝備時,還要注重均衡發展,即大、中、小艦艇和海軍航空兵建設同步推進,充當「第二海軍」的海警、海監、漁政力量也要擴大並使其向外伸展巡邏範圍。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將徹底改變傳統的近海力量結構,成為一支近海和遠海兼顧、軍民使命並重的全新力量,中華民族應有的海權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

中國的經濟發展日益面向海洋,中國的國防建設也轉向大海,從領導人到民間都樹立起適應世界潮流的海權觀念,這也是對傳統的農耕文明所造就的民族性的一次改造。自我封閉於陸地上的民族都沒有前途,以全球化的要求向海洋發展,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最終真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責任編輯:書亞
新機構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3-03-13]
外媒:鐵道部改革難度系數最高      [2013-03-13]
中國海軍護航編隊亞丁灣交接      [2013-03-13]
湖北客車墜橋事故遇難者名單      [2013-03-13]
周小川:通貨膨脹需要高度警惕      [2013-03-13]
胡錦濤習近平等與政協委員合影      [2013-03-13]
周小川是否繼任行長3月16日揭曉      [2013-03-13]
央行官員談貨幣政策與金融改革      [2013-03-13]
中美兩軍高官通電話談地區安全      [2013-03-13]
國企改革方案有望上半年出台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