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正試圖通過油品升級「吹散」霧霾。
日前,國務院首次明確實施「國四」柴油、「國五」汽柴油標準的時間表,這意味著我國油品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有專家預計,油品升級到「國五」標準,成本超千億元,油價上漲將是必然趨勢。此外,在下一步的國標制定中,環保部門和石化部門之間仍存在過渡期路線圖、添加清淨劑、蒸汽壓等多個交鋒點。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在已發佈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50ppm )的基礎上,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盡快發佈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50ppm ),過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發佈第五階段車用柴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10ppm ),2013年底前發佈第五階段車用汽油標準(硫含量不大於10ppm ),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
參與國五標準制定工作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車用燃料排放實驗室主任岳欣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是國家首次對外公佈汽柴油「國五」標準的過渡期。「國五」標準是迄今國內要求最嚴格的車用汽柴油法定標準。
今年初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柴油車排放的顆粒物超過汽車排放總量的90%。若重型柴油車排放從國三標準過渡到國四標準,顆粒物排放量將下降80%。
雖然我國早就出台了汽油「國四」標準和柴油「國三」標準,並要求車用柴油從2011年7月1日起全部升級到「國三」標準(硫含量在350ppm以下),從2013年7月1日所有柴油必須符合「國三」標準,而汽油升級到「國四」標準的過渡期則至2013年12月31日。
但事實上,目前除北京率先使用「京五」(相當於「國五」)標準的油品,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的部分城市實施「國四」汽油標準外,國內其他地區仍實施「國三」汽油標準。而柴油的標準升級更為落後,全國大多數地區實施的還是「國二」柴油標準,只有北京和上海有並行使用「國四」標準柴油,廣州有 「國三」標準柴油。
為此,國務院要求,加快國內煉油企業升級改造,確保按照汽、柴油標準升級實施時間如期供應合格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首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快汽車發動機相關技術研發與應用。
據息旺能源統計,目前沿海大型煉廠基本具備了生產「國四」、「國五」汽油的能力,內陸地區相對欠缺。其中,中石化64%的煉能可生產「國四」、 「國五」汽油,中石油只有23%左右具備這一能力。但具備「國五」柴油生產能力的煉廠卻是少之又少。而目前地方煉廠最為活躍的山東地區,54家地煉中僅有京博石化和金誠石化兩家能生產「國四」標準汽油。
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算了筆賬:汽油以「國三」升級到「國四」的估算,每升成本增加0.3元到0.45元,去年中國的汽油表觀消費量是0.78億噸,升級成本至少320億元。
「要升級到『國五』標準的話,煉廠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因為『國四』標準硫含量是國三標準的三分之一,而『國五』標準要嚴格很多,油品含硫量是 『國四』標準的五分之一,這意味著從『國三』到『國四』再到『國五』,改造的投入將越來越大。」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卓創資訊陳晴預計,光柴油升級到「國五」標準全國就得超千億元。
對於如此巨大成本如何分攤的問題,會議明確,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並完善對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政策。
在中宇資訊分析師趙泳波看來,這意味著在油品升級後,所帶來的成本提高或採用「三三制原則」,即政府、企業以及消費者分別承擔,政府對煉化企業補償一部分升級成本,在銷售環節,消費者相應承擔一部分成本。
「如果升級到『國四』標準的話,汽油每升漲3毛,柴油每升得漲4毛。北京當前是『國四』的價格,如果按『國五』價格算則每升再漲1毛到1毛5。」廖凱舜預計。而卓創資訊測算的漲價幅度更大,每升油價可能上漲0.5元以上。
雖然油品升級的過渡期已經確定,但岳欣預計,環保部門和石化部門之間仍在過渡期路線圖、添加清淨劑、蒸汽壓等方面存在多個交鋒點。
最大的博弈是過渡期問題。環保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當前油品升級的過渡期設置過長,而且在過渡期內無強制考核要求,過渡期容易被石化部門扭曲為「不作為期」。環保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呼籲,對於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確定的京津冀等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三區十群」,以及100多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石化部門應該先確保為這些地區提前供應國五達標油品。
此外,選用優良的清淨劑是減少顆粒物排放簡單有效的辦法。據岳欣透露,環保部門將爭取把此前國三汽柴油標準草案稿中被刪除的清淨性標準,重新加入到今年即將出台的國五汽柴油標準中,將其上升為國標。但由於添加清淨劑會增加石化部門的供油成本,石化行業一直不太積極。
岳欣表示,環保部門也爭取在國五汽柴油標準制定中,按照我國的南北地區的不同溫度設置不同的蒸汽壓標準。如果南方蒸汽壓標準定得太寬,夏天油品會揮發得很厲害,而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碳氫化合物是霧霾的「元兇」之一。但岳欣表示,這對南方供油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油品調運帶來挑戰,預計會遭遇石化部門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