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共產黨不是政治俱樂部,規模上去了,標準不能松;黨籍也不是金字招牌,達不到標準了,黨就要有去偽存真保優汰劣的「出口」。
執政黨的規模逐年擴大,執政效率是否同步提升?
這個問題已被納入新一屆中央議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召開會議,要求強化黨員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
黨建分析人士指出,科學處理黨員數量與質量關係,高層思路是一脈相承的,不過新一屆中央如此迅速予以強調,體現出對該問題的專注度和政治魄力。
對於黨內不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若幹成員,預計將結合黨內組織生活,落實黨內法規,加以更嚴肅處理。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舉措目的是「團結」和「治病救人」,全黨務必從中央決定中明確一點:黨籍不是金字招牌,達不到標準了,黨就要有去偽存真保優汰劣的「出口」。
適度規模:管黨治黨「力能從心」
黨員規模越大,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面臨難度也越高。
對此,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質量重於數量。僅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共中央即已明確指出要「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及時處理不合格黨員」。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擴大規模確實有助於鞏固執政基礎,社會上存在向執政黨靠攏的強烈意願,黨也不可能拒絕或迴避。但應該看到,有的人是因為黨的執政地位才入黨,有的人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卻沒有入黨甚至不準備入黨。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黨員越多,黨的戰鬥力反而越下滑。
「黨執政時間長了、規模大了,執政效率也需要成比例提升。」辛鳴說,執政黨究竟多大規模合適,因此成為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2010年曾受中組部委託對黨員隊伍規模做相關調研,調研報告中建議:必須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黨員隊伍規模,嚴格控制黨員數量。
參與調研的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建與黨史研究室主任陳志剛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員發展速度一度很不平衡,而每一次高速度高指標地發展黨員都存在黨員標準降低的問題,少數低質量黨員進入黨內。相比數量規模,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顯然有待加強。
「現在的情況,實際上已經開始控制黨員發展速度。每年組織部門都會提出意見,對該年發展黨員的數量大致作出規劃。」陳志剛說,嚴把「入口」,是為了切實提高黨員質量。
地方對此經驗頗多。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當地採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方式,制定發展黨員宏觀指導計劃。每年底先由基層黨組織根據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成熟程度,逐級呈報下一年度發展黨員計劃,上級黨委要對下級黨組織的計劃進行審批。
江蘇鹽城市委組織部介紹,當地對已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的人員,召開支部大會,邀請部分群眾代表參加民主推薦,同意票在80%以上的,再由支委會討論票決確定積極分子。同時,提高發展黨員工作透明度,在確定積極分子、擬發展對像等環節,擴大公示範圍,設立意見信箱,公佈監督電話。
江蘇昆山市委組織部介紹,當地根據發展黨員工作的程序,分環節確定責任主體,一旦出現問題,追究相應的責任人責任;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黨紀處分或組織處理。
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認為,黨不會一下子把「進口」堵緊,更不會關起門來,但一定會更重視黨員超大規模帶來的問題。在中組部召開的一次內部座談會上,他曾直言,過去黨員高標準,「一人當有一人之用」,現在黨的規模這麼大,管理起來是否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建設適度規模的黨員隊伍,就是管黨治黨要『力能從心』。」葉篤初說。
優化結構:「先進」標準要釐清
總量控制之外,黨員隊伍的結構和標準也是重點。
據陳志剛統計,工人、農民黨員在總體上仍佔多數,但其比重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優化結構一直在說,實踐怎麼去操作,面臨一些困難。」
辛鳴認為,黨作為先鋒隊,必然要集聚吸納社會中的各類精英人物,但黨吸收的精英,要以先進為前提,尤其是思想信仰的先進和階級立場的先進是重中之重。「廣泛意義上的工人階級是今日中國社會最大的『精英庫』。今後要加大在體現了階級先進性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的比例。」
按照中央精神,各地組織部門在實踐中,往往對在生產一線、農牧漁民、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社會組織等重點領域、人群和薄弱單位中新發展黨員所佔比例,給予適當政策引導和傾斜。同時實施專項推進,包括在外務工農民中發展黨員,高知識群體、婦女和少數民族中發展黨員等。
不過黨建專家指出,「三少」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生產一線黨員少、青年黨員少、文化程度高的黨員少。
以廣東省為例,當地黨情調查顯示,在一線工人中發展黨員的力度相對偏小,農村黨員隊伍老化、能力弱化問題突出,高校中學生黨員增幅明顯但青年教師黨員比例不高。
受訪專家因此建議,大力吸收產業工人入黨,加強對工人階級的素質教育和業務培訓;加大發展農村優秀青年入黨的力度,一定要把農村中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吸納入黨;創造條件讓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瞭解黨的歷史、熟悉黨的方針政策,從而增強凝聚力和歸屬感,最終把他們吸收入黨。
但標準不能松。陳志剛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尤其民企的管理人員相比一線工人更容易入黨。「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企業裡誰的職務高誰就更先進,農村裡誰更富裕誰就更先進,高校學生誰的分數高誰就更先進。」
「入黨動機中有利益成分,無可厚非。但應牢牢把握一條:達到標準,歡迎入黨;但絕不因為追求數量規模或者結構平衡,放鬆對質量的要求。」陳志剛認為,固然不能對入黨申請人求全責備,但同時要防止人為地降低標準、曲解標準,片面強調知識化、專業化,用「能人」、「富人」、「好人」標準代替黨員標準。
「嚴格堅持標準,本身是提升黨的戰鬥力的重要內容。」辛鳴說,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實踐和理論統一,牢記共產黨的基礎所在,牢記共產黨的戰鬥力根源所在。
暢通「出口」:黨籍不是保險庫
從各地組織部門實踐來看,質量強黨的困難之處,還在「及時處理不合格黨員」。
「黨內一些腐敗墮落、違法亂紀的分子倒是容易界定處置,主要是一些中不溜的、不起作用的黨員,不好處理。」葉篤初說。
陳志剛說,要嚴格執行黨章等黨內法規,排查歸類各種「不合格」的表現,切實找準存在問題。對於長期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組織分配工作、言行背離組織紀律的黨員,該處理的處理,該退黨的退黨。
辛鳴認為,一個合格的黨員不僅要組織上不越軌,更要思想上保持真信仰,因此要注重黨員的黨性分析,注意黨員日常行為的變化。「比如群眾有時會說一些領導幹部『不像個黨員』,說明日常行為已經反映出這些黨員合格與否。」
完善「出口」機制,地方也有所探索。江蘇蘇州市委組織部介紹,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當地較早面臨了不及時轉接組織關係的「口袋黨員」、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的 「檔案黨員」、思想行為不能達到黨員標準的「問題黨員」等數量增長的狀況。近年來探索建立健全黨員「出口」機制,全市黨員隊伍的組織處置率為1.23%,規範管理面達3.68%。
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有的地方仍把「出口」虛置,只要不違法犯罪,黨籍基本就是保險庫了。陳志剛指出,一些地方領導怕承擔教育管理不善的責任,甚至不允許一些不願意為黨服務的黨員自動退黨。
辛鳴認為,十八大部署了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結合教育活動,對不合格黨員進行相應教育和處理。
「共產黨是政治組織,不是政治俱樂部,紀律是組織的根本保證。」辛鳴說,不能讓一小部分不合格黨員綁架了全黨,「不要怕處置不合格黨員會影響黨的形象,沒有雜質的鋼才是好鋼;也不要怕嚴格要求會縮小了政黨的規模,政黨的戰鬥力在於質量而不在於數量」。
「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葉篤初說,「黨是有進有出的,將一部分不合格黨員排除出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