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執政黨的規模逐年擴大,執政效率是否同步提升?
這個問題已被納入新一屆中央議事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召開會議,要求強化黨員管理,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紀律,及時處置不合格黨員,「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
黨建分析人士指出,科學處理黨員數量與質量關係,高層思路是一脈相承的,不過新一屆中央如此迅速予以強調,體現出對該問題的專注度和政治魄力。
對於黨內不能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甚至起反作用的若幹成員,預計將結合黨內組織生活,落實黨內法規,加以更嚴肅處理。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舉措目的是「團結」和「治病救人」,全黨務必從中央決定中明確一點:黨籍不是金字招牌,達不到標準了,黨就要有去偽存真保優汰劣的「出口」。
適度規模:管黨治黨「力能從心」
黨員規模越大,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面臨難度也越高。
對此,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質量重於數量。僅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共中央即已明確指出要「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及時處理不合格黨員」。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擴大規模確實有助於鞏固執政基礎,社會上存在向執政黨靠攏的強烈意願,黨也不可能拒絕或迴避。但應該看到,有的人是因為黨的執政地位才入黨,有的人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卻沒有入黨甚至不準備入黨。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黨員越多,黨的戰鬥力反而越下滑。
「黨執政時間長了、規模大了,執政效率也需要成比例提升。」辛鳴說,執政黨究竟多大規模合適,因此成為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2010年曾受中組部委託對黨員隊伍規模做相關調研,調研報告中建議:必須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黨員隊伍規模,嚴格控制黨員數量。
參與調研的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建與黨史研究室主任陳志剛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員發展速度一度很不平衡,而每一次高速度高指標地發展黨員都存在黨員標準降低的問題,少數低質量黨員進入黨內。相比數量規模,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顯然有待加強。
「現在的情況,實際上已經開始控制黨員發展速度。每年組織部門都會提出意見,對該年發展黨員的數量大致作出規劃。」陳志剛說,嚴把「入口」,是為了切實提高黨員質量。
地方對此經驗頗多。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當地採取「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方式,制定發展黨員宏觀指導計劃。每年底先由基層黨組織根據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成熟程度,逐級呈報下一年度發展黨員計劃,上級黨委要對下級黨組織的計劃進行審批。
江蘇鹽城市委組織部介紹,當地對已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的人員,召開支部大會,邀請部分群眾代表參加民主推薦,同意票在80%以上的,再由支委會討論票決確定積極分子。同時,提高發展黨員工作透明度,在確定積極分子、擬發展對像等環節,擴大公示範圍,設立意見信箱,公佈監督電話。
江蘇昆山市委組織部介紹,當地根據發展黨員工作的程序,分環節確定責任主體,一旦出現問題,追究相應的責任人責任;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黨紀處分或組織處理。
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認為,黨不會一下子把「進口」堵緊,更不會關起門來,但一定會更重視黨員超大規模帶來的問題。在中組部召開的一次內部座談會上,他曾直言,過去黨員高標準,「一人當有一人之用」,現在黨的規模這麼大,管理起來是否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建設適度規模的黨員隊伍,就是管黨治黨要『力能從心』。」葉篤初說。
優化結構:「先進」標準要釐清
總量控制之外,黨員隊伍的結構和標準也是重點。
據陳志剛統計,工人、農民黨員在總體上仍佔多數,但其比重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優化結構一直在說,實踐怎麼去操作,面臨一些困難。」
辛鳴認為,黨作為先鋒隊,必然要集聚吸納社會中的各類精英人物,但黨吸收的精英,要以先進為前提,尤其是思想信仰的先進和階級立場的先進是重中之重。「廣泛意義上的工人階級是今日中國社會最大的『精英庫』。今後要加大在體現了階級先進性的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的比例。」
按照中央精神,各地組織部門在實踐中,往往對在生產一線、農牧漁民、非公有制經濟單位、社會組織等重點領域、人群和薄弱單位中新發展黨員所佔比例,給予適當政策引導和傾斜。同時實施專項推進,包括在外務工農民中發展黨員,高知識群體、婦女和少數民族中發展黨員等。
不過黨建專家指出,「三少」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生產一線黨員少、青年黨員少、文化程度高的黨員少。
以廣東省為例,當地黨情調查顯示,在一線工人中發展黨員的力度相對偏小,農村黨員隊伍老化、能力弱化問題突出,高校中學生黨員增幅明顯但青年教師黨員比例不高。
受訪專家因此建議,大力吸收產業工人入黨,加強對工人階級的素質教育和業務培訓;加大發展農村優秀青年入黨的力度,一定要把農村中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吸納入黨;創造條件讓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瞭解黨的歷史、熟悉黨的方針政策,從而增強凝聚力和歸屬感,最終把他們吸收入黨。
但標準不能松。陳志剛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尤其民企的管理人員相比一線工人更容易入黨。「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企業裡誰的職務高誰就更先進,農村裡誰更富裕誰就更先進,高校學生誰的分數高誰就更先進。」
「入黨動機中有利益成分,無可厚非。但應牢牢把握一條:達到標準,歡迎入黨;但絕不因為追求數量規模或者結構平衡,放鬆對質量的要求。」陳志剛認為,固然不能對入黨申請人求全責備,但同時要防止人為地降低標準、曲解標準,片面強調知識化、專業化,用「能人」、「富人」、「好人」標準代替黨員標準。
「嚴格堅持標準,本身是提升黨的戰鬥力的重要內容。」辛鳴說,關鍵是各級黨組織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實踐和理論統一,牢記共產黨的基礎所在,牢記共產黨的戰鬥力根源所在。
暢通「出口」:黨籍不是保險庫
從各地組織部門實踐來看,質量強黨的困難之處,還在「及時處理不合格黨員」。
「黨內一些腐敗墮落、違法亂紀的分子倒是容易界定處置,主要是一些中不溜的、不起作用的黨員,不好處理。」葉篤初說。
陳志剛說,要嚴格執行黨章等黨內法規,排查歸類各種「不合格」的表現,切實找準存在問題。對於長期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不做組織分配工作、言行背離組織紀律的黨員,該處理的處理,該退黨的退黨。
辛鳴認為,一個合格的黨員不僅要組織上不越軌,更要思想上保持真信仰,因此要注重黨員的黨性分析,注意黨員日常行為的變化。「比如群眾有時會說一些領導幹部『不像個黨員』,說明日常行為已經反映出這些黨員合格與否。」
完善「出口」機制,地方也有所探索。江蘇蘇州市委組織部介紹,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當地較早面臨了不及時轉接組織關係的「口袋黨員」、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的「檔案黨員」、思想行為不能達到黨員標準的「問題黨員」等數量增長的狀況。近年來探索建立健全黨員「出口」機制,全市黨員隊伍的組織處置率為1.23%,規範管理面達3.68%。
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有的地方仍把「出口」虛置,只要不違法犯罪,黨籍基本就是保險庫了。陳志剛指出,一些地方領導怕承擔教育管理不善的責任,甚至不允許一些不願意為黨服務的黨員自動退黨。
辛鳴認為,十八大部署了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結合教育活動,對不合格黨員進行相應教育和處理。
「共產黨是政治組織,不是政治俱樂部,紀律是組織的根本保證。」辛鳴說,不能讓一小部分不合格黨員綁架了全黨,「不要怕處置不合格黨員會影響黨的形象,沒有雜質的鋼才是好鋼;也不要怕嚴格要求會縮小了政黨的規模,政黨的戰鬥力在於質量而不在於數量」。
「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葉篤初說,「黨是有進有出的,將一部分不合格黨員排除出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蘇州探索黨員「出口」機制
江蘇省蘇州市於2010年開始,在上級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開展建立健全黨員「出口」機制的探索,先後完成了兩批試點,力爭通過4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全面推開。
首批試點分別在農村、社區、非公企業、國有企業和高校等五種類型的基層黨組織中開展。在總結首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第二批試點擴展到全市各類型黨組織,共64個基層單位、24541名黨員參與。第三批試點已全面展開,試點黨組織和黨員數均佔到全市總數的1/6。
方案制定突出「法理性」,實現慎重嚴謹。黨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已有的各類制度,規定零碎、分散且制定年代較早,基層黨務幹部往往很難完整掌握。這也是造成部分基層黨組織放鬆黨員管理,進而產生不合格黨員的一個重要原因。蘇州市委組織部以黨章為根本依據,細緻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內不同時期關於黨員管理工作的各類規定,以現有黨內規範為框架,制定了12種不同類型黨員的處理和管理規範,總結編寫了操作實務手冊,確保每項操作程序和性質界定在法理上有出處、有依據。
排查體現「深入性」,實現不留死角。蘇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娟介紹說,本著「堅持標準,嚴格要求,實事求是,切實對黨員的政治生命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繫的黨員查找工作。各試點單位黨組織通過查詢檔案資料、聯繫走訪其親朋好友瞭解情況,依托公安、勞動社保、出入境管理等部門信息查詢系統,對長期不聯繫的黨員進行全面查找。兩批試點中,有621名長期未與黨組織聯繫的黨員取得聯繫,經組織教育恢復正常組織生活。
方式方法突出「細節性」,實現剛柔相濟。在試點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在遵循「從嚴管理,從嚴處置」原則基礎上,注重對工作細節的把握,人性化地開展不合格黨員思想教育轉化工作。動員有威信的老領導、老同志參與到工作中來,動員善於做群眾工作的「老娘舅」、老街坊與有不合格思想行為表現的黨員談心交心,動員老革命、老模範現身說法,強化教育效果,用集體的智慧使「出口」工作更加以人為本,更加易於接受。
整體效果突出「教育性」,實現治病救人。探索建立了被處置黨員專人幫扶、跟蹤教育機制,引導他們正視問題,認真整改。注重將處置工作與全體黨員的黨性教育結合起來,精心設計了「珍惜政治身份、做合格黨員」專題黨課,組織開展了「黨員組織紀律集中教育月」活動,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管黨意識和黨員的黨性責任意識,消除了部分黨員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牴觸的情緒,達到了「教育在先,處理在後;信服在前,手續在後」、「處置一個、教育警醒一片」的效果。
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政策性、原則性、政治敏感性都很強,必須秉持積極、穩妥、慎重的態度。蘇州組織部門表示,循序推進,使試點過程成為不斷統一黨員思想認識的過程,成為各級黨組織不斷加深對試點工作領悟理解的過程,也成為試點工作的內涵和外延得以不斷深化的過程。最大限度減少了黨內外對試點工作的片面認識和負面影響,減輕了試點工作的內外在思想阻力。
蘇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臘軍說,試點工作解決了黨員隊伍建設中現有制度難落實問題,但鞏固試點成果,還要建立起加強黨員日常管理、嚴格教育處置不合格黨員的長效機制。
蘇州的第三批試點,正放大懲戒約束效應,將其延伸到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探索通過實施黨員積分管理強化考核約束,通過建立黨員述行制度強化自我約束,通過加強專題培訓和發放《黨員警示卡》等途徑強化紀律約束,通過引入群眾考評強化外部監督約束,努力構建起全方位的黨員約束管理體系,實現防患於未然,始終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郭奔勝 劉巍巍 董瑞豐)
廣東試點不合格黨員退出機制
2012年7月起,廣東清遠市清新縣開始啟動黨員誠信等級評價。根據工作計劃,到2014年,要基本建立覆蓋全縣的黨員誠信信息系統和服務系統。
黨員誠信評價被當地幹部稱之為一面「篩子」。清新縣委組織部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縣共有549個黨支部開展了民主評議黨員,占黨支部總數的99.1%,參加民主評議黨員17314名,占黨員總數的94.9%。經過評議,14名黨員被評為「不合格」,49名黨員「基本合格」。
清新縣委書記崔建軍表示,依照工作程序,對基本合格黨員和不合格黨員要進行處置,處置結果要正式通知本人,並進行公示。在處置不合格黨員時,要發揚黨內民主,組織召開會議,徵求黨員意見;在適用處置方式上,要準確運用,使被處置者心服,未被處置者受到教育。
本刊記者瞭解到,不合格的14人可能面臨被清退的處罰。
此外,深圳市委組織部也明確今年將加大處置不合格黨員試點力度。
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玉妹表示,今年要深化處置不合格黨員的工作試點,推動形成黨員「能進能出」的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