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21世紀經濟報道2月22日報道,各省「兩會」在春節前陸續閉幕,省級人大、政府、政協完成換屆。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地方換屆選出的31名省(區/市)政協主席中,政治地位舉足輕重的北京、天津、廣東、遼寧的政協主席均由當地的專職黨委副書記兼任。
專職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未來是否會在更多的地方推廣,甚至制度化,也就尤其值得留意。而在省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一名副書記擔任行政首長的情況下,專職副書記再兼任政協主席,是否意味著新的任職模式的探索?
政協主席不再是「終點站」
本次地方換屆選出的31名省區市政協主席中,13人為新當選,其中,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天津市政協主席何立峰、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廣東省政協主席朱明國,均為當地專職黨委副書記。
雖然省政協主席一貫也都是由省委常委兼任,但此前地方政協主席一職普遍被視為官員退居二線的標誌與仕途的「終點站」。
由地方黨委「一正兩副」格局下的專職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則使這一職位的權力內涵發生了重大轉變。
「地方黨委確立『一正二副』的模式後,專職黨委副書記的作用有些『虛』,兼任政協主席有利於其職責的充實。」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如是說。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地方「兩會」人事換屆中還出現了政協主席轉任行政首長的新現象,打破了此前政協是幹部「終點站」的印象。
本次換屆當選為北京市市長的王安順,在2011年1月被選為北京市政協主席,新當選的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則在2012年2月當選為吉林省政協主席。
汪玉凱表示,從政協主席到行政首長的這一任職模式表明,中央選拔主政一方的省級行政首長時,更看重執政經驗、眼界和閱歷。
制度改革的信號?
省委書記兼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任職模式,最終在本世紀初制度化——此次地方換屆,除由政治局委員兼任省(市/區)委書記的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新疆、廣東6省(市/區)和一貫特殊的西藏外,其餘24省的人大常委會主任,均由省(黨)委書記兼任——地方專職黨委副書記兼任省政協主席未來是否也會循此先例逐步推廣並最終制度化,自然引起各方猜測。
事實上,在地方黨委「一正二副」格局確立後,專職副書記兼任省政協主席在2008年的地方「兩會」換屆中就已出現。
2010年底到2011年初的各省市「兩會」後,更是一度有多達九個省份出現省委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的模式。在這一省委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的高峰期,政協系統內也一度盛傳中央有意將這一模式固定下來並推廣,但之後並無下文。
汪玉凱認為,目前專職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的情形只是個案,「不宜過度解釋」,至多也只是從幹部培養的角度出發,以豐富幹部的任職經歷與經驗。未來也不一定是全部省份都循此模式,更不用說將其制度化,而是「因人而異」。
在汪玉凱看來,即便專職副書記兼任政協主席真的與書記兼任省級人大常委會主任、副書記出任行政首長一同構成「寓黨於政」的模式,那也並非是創新,而是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