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議毛澤東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28]    我要評論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大議毛澤東

諷刺與幽默

毛文的第三個特點是充滿辛辣的諷刺和輕鬆的幽默。

人一當官就易假,就愛端個架子,這是官場通病。越是大官,架子越大,越不會說話。毛澤東是在黨政軍都當過一把手的,卻仍然嬉笑怒罵,這不容易。當然他的身份讓他有權這樣,但一些人就是灑脫不起來。權力不等於才華。毛澤東的文章雖然大都是嚴肅重要的指示、講話、決定、社論等,又大都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生成的,卻並不死板,並不壓抑。透過硝煙,我們隨處可見文章中對敵辛辣的諷刺和對自己人輕鬆的幽默。諷刺和幽默都是輕鬆的表現,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動作。我可以用十二分的力打倒你,但我不用,我只用一根銀針輕刺你的穴道,你就酸痛難忍,哭笑不得,僕身倒地,這是諷刺;我可以長篇大論地闡述一個問題,但我不用,我只用一個笑話就妙解其理,讓你在輕鬆愉快中茅塞頓開,這是幽默。總之,是四兩撥千斤。這是一個領袖對自己的事業、力量和韜略有充分信心的表現。

先看他的諷刺。

對國民黨不敢發動群眾抗戰,他說:

可是國民黨先生們啊,這些大好河山,並不是你們的,它是中國人民生於斯、長於斯、聚族處於斯的可愛的家鄉。你們國民黨人把人民手足緊緊捆住,敵人來了,不讓人民自己起來保衛,而你們卻總是「虛晃一槍,回馬便走」。(《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

遼沈戰役敵軍大敗,他這樣為新華社寫消息:

從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內,蔣介石三至瀋陽,救錦州,救長春,救廖兵團,並且決定了所謂「總退卻」,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睜起眼睛向東北看著。他看著失錦州,他看著失長春,現在他又看著廖兵團覆滅。總之一條規則,蔣介石到什麼地方,就是他的可恥事業的滅亡。(《東北解放軍正舉行全線進攻》)

他諷刺黨八股像「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真是個漫畫高手!

再看他的幽默。

他一生擔軍國之重任,不知經歷了多少危急關頭、艱難局面,但在他的筆下常常是付之一笑,用太極推手輕鬆化開。長征是人類史上少有的苦難歷程,他卻樂觀地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到文化的重要性時他說:我們有兩支軍隊,一支是朱(德)總司令的,一支是魯(迅)總司令的(正式發表時改為「拿槍的軍隊」 和「文化的軍隊」)。

關於社會主義經濟這樣大的理論問題,他說:

搞社會主義不能使羊肉不好吃,也不能使南京板鴨、雲南火腿不好吃,不能使物質的花樣少了,布匹少了,羊肉不一定照馬克思主義做,在社會主義社會裡,羊肉、鴨子應該更好吃,更進步,這才體現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進步,否則我們在羊肉面前就沒有威信了。社會主義一定要比資本主義還要好,還要進步。(1956年在知識分子會議上的講話)

1939年7月7日,他對即將上前線的華北聯合大學師生講話,以《封神演義》故事作比:「當年姜子牙下崑崙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樣法寶。現在你們出發上前線,我也贈給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是比興手法,只借「三樣法寶」的字面同一性。1957年他在莫斯科共產黨和黨代表會議上說「現在的世界形勢是東風壓倒西風」。這是借《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話,與原意無關,只借「東風、西風」這兩個字意。文章有意盪開去,顯得開闊、輕鬆,好似從遠處往眼前要說的這個問題上搭了一座引橋。

尖銳的諷刺,見稜見角,說明他眼光不凡,總是能看到要害;輕鬆的幽默,不慌不忙,說明他有肚量和睿智,肚子裡有貨。新中國成立後,全國人大擬決議給毛澤東授大元帥銜,他說:「我穿上你那個元帥服怎麼下基層,免了吧」。這是一種多麼拿得起、放得下的瀟灑和幽默!

通俗與典雅

毛文的第四個特點是通俗與典雅完美地結合。

毛澤東是鄉間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又是戰火中鍛煉出來的領袖。他在學生時期就受過嚴格的古文訓練,後來在長期的鬥爭生涯中,一方面和工農兵在一起,學習他們的語言;一方面又手不釋卷,和各種書包括文學書籍,小說、詩詞、曲賦、筆記纏裹在一起,須臾不離。他寫詩、寫詞、寫賦、作對、寫新聞稿和各種報告、電稿。如果拋開他的軍事、政治活動不說,他完全夠得上一個文人,就像中共的早期領袖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一樣。毛澤東與他們的不同是多了與工農更密切的接觸。所以,他的文章典雅與通俗共存、樸實與浪漫互見,時常既有鄉間農民的口語,又能見到唐詩、宋詞裡的句子;忽如老者炕頭說古、娓娓道來,又如詩人江邊行吟、感天動地。

請看一段他早期的文字。這是他1916年在遊學的路上寫給友人的信:

今朝九鍾抵岸,行七十里,宿銀田市……一路景色,彌望青碧,池水清漣,田苗秀蔚,日隱煙斜之際,清露下灑,暖氣上蒸,嵐采舒發,雲霞掩映,極目遐邇,有如畫圖。今夕書此,明日發郵……欲以取一笑為快,少慰關垂也。(《致蕭子升信》)

這封手書與王維的《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徐霞客的《三峽》相比如何?其文字清秀不分伯仲。再看他在抗日時期的《祭黃帝陵》: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尚饗!

從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古文根底。他在延安接受斯諾採訪時說,他學習韓愈文章是下過苦功的,如果需要他還可以寫出一手好古文。由此可見,他早期的文字何等典雅。但是為了鬥爭的需要、時代的需要,他放棄了自己熟悉的文體,學會了使用最通俗的文字。他說,講話要讓人懂,反對使用「霓裳」之類的生僻詞。請看這一段: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為人民服務》)

再看這一段:

此間首長們指示地方各界切勿驚慌,只要大家事前有充分準備,就有辦法避開其破壞,誘敵深入,聚而殲之。今春敵擾河間,因我方事前毫無準備,受到部分損失,敵部亦被其逃去。此次務須全體動員對敵,不使敢於冒險的敵人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新華社消息《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

你看「走到一起」、「但是還不夠」、「切勿驚慌」、「就有辦法」等等,完全是老百姓的語言,是一種面對面的告誡、談心。雖是大會講話、新聞電稿,卻通俗到明白如話。但典雅並沒有丟掉,他也有許多文字端莊嚴謹、氣貫長虹的文章。如: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在過了幾十年之後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國主義者討乞也能活下去,而且還將活得比帝國主義國家要好些。(《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而更多的時候卻是「既上得廳堂,又下得廚房」,亦莊亦諧,輕鬆自如。如:

若說:何以對付敵人的龐大機構呢?那就有孫行者對付鐵扇公主為例。鐵扇公主雖然是一個厲害的妖精,孫行者卻化為一個小蟲鑽進鐵扇公主的心臟裡去把她戰敗了。柳宗元曾經描寫過的「黔驢之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一個龐然大物的驢子跑進貴州去了,貴州的小老虎見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後來,大驢子還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們八路軍新四軍是孫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辦法對付這個日本妖精或日本驢子的。目前我們須得變一變,把我們的身體變得小些,但是變得更加紮實些,我們就會變成無敵的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

「文章五訣」形、事、情、理、典,毛文是典範。不管論文、講話、電稿等何種文體,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毛文開創了政論文從未有的生動局面。毛澤東是有大志的人,他永遠有追求不完的目標。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放下身段,當一個行吟詩人,當一個作家。他多次說過要學徐霞客,順著長江、黃河把祖國大地丈量一遍。他又是一個好鬥爭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其實,除了天、地、人,他的革命生涯中還有一個鬥爭對象,就是文風。他對群眾語言、古典語言是那樣熱愛,對教條主義的語言、官僚主義的語言是那樣憎恨。延安「整風運動」中,他把文風與學風、黨風並提,討伐「黨八股」,給它列了八大罪狀,說它是對五四運動的反動,是不良黨風的最後一個「防空洞」。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日報》發表長篇社論,號召正確使用祖國語言,他在改稿時特別加了一句:「我們的同志中,我們的黨政軍組織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中,我們的文學家教育家和新聞記者中,有許多是精通語法、會寫文章、會寫報告的人。這些人既然能夠做到這一步,為什麼我們大家不能做到呢?當然是能夠的。」(《人民日報》1951年6月6日)後來,我們漸漸機關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語言多了。他對此極為反感,甚至是憤怒,嚴厲要求領導幹部親自寫文章,不要秘書代勞。他批評那些空洞的官樣文字:「講了一萬次了依然紋風不動,靈台如花崗之巖,筆下若玄冰之凍。哪一年稍稍動一點,使讀者感覺有些春意,因而免於早上天堂,略為延長一年、兩年壽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是一輩子都在與「黨八股」的壞文風作鬥爭的。

文章是一門獨立的藝術。細讀毛澤東的文章,特別是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在大力倡導改文風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靜下心來研究一下他的文章。這至少有兩個用處:一是專門搞寫作的人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特別是補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桿;二是領導幹部可以向他學一點寫作,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領導的魅力。須知:打天下要靠筆桿子,治天下更要靠筆桿子。



上一頁12

      責任編輯:旌旗
傅高義:毛澤東的路時下已無用      [2013-01-20]
習近平茶話會講話引毛澤東詩句      [2013-01-01]
習總講話善用俗語與毛澤東詩詞      [2013-02-24]
初一6萬人參觀韶山毛澤東故居      [2013-02-11]
九成網民認為軍費增長比較合理      [2013-02-28]
國防網月均受境外攻擊超14萬次      [2013-02-28]
解放軍今年擬有40場大規模軍演      [2013-02-28]
今年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      [2013-02-28]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議毛澤東      [2013-02-28]
湖南一大學校長受賄被判無期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