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兩會報道組 海岩)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施芝鴻昨日表示,當下中國「左」「右」之爭愈演愈烈,嚴重到撕裂社會的程度,如果不改變這個狀況,就難以推進改革和凝聚力量,對此,中共黨內在很多問題上已形成共識,尤其是對改革形成共識。施芝鴻還稱,目前對於是否再設體改委,各方看法仍不統一,但下一階段全面改革將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五位一體」改革。
被稱為中南海「文膽」的施芝鴻,中共十七大後即擔任習近平的助手,習近平出訪、會見、調研考察,施芝鴻幾乎都陪同參加,他亦是中共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因此,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亮相的施芝鴻,在昨日政協小組會上一出現就備受關注。
施芝鴻表示,左右之爭越發嚴重,主要是因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利益群體出現分化,利益、價值、思想觀念呈現多元,而從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以及「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不動搖、不懈怠、不塞責」等表述,亦顯露出所面臨嚴峻形勢。
「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如果不改變這個狀況,就無法凝聚力量和進行改革。」對此,施芝鴻指出,現在中共黨內在很多問題上已形成共識,尤其是對改革形成共識。
施芝鴻說,李克強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後主持的第一個座談會就是二十幾個改革試點單位座談會,提出的第一個改革的觀點,就是「改革才是最大的紅利,要釋放改革紅利」,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走出中南海調研的第一個地方就是當年鄧小平南巡的深圳,完全按照當年小平南巡的路線重走了一遍,以及中央的一系列會議亦都體現了「改革不停步,開放不退步」的思路。
對於當前再設體改委的呼聲,施芝鴻透露,目前各方看法不太統一,有的觀點認為,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沒有必要新設一個體改機構;也有觀點認為,深化改革,既要突破觀念體制的障礙,又要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需要設立一個利益超脫的機構來推進改革,因此需要重組體改委。施芝鴻還表示,在此次兩會上的討論過程中,其所在的政協社科界別委員多是支持再設體改委或體改辦的。
至於政治體制改革的緊迫性,施芝鴻則指出,下一階段全面深化改革,是包括政治改革在內的,中國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佈局,改革同樣是「五位一體」,只是「五位一體」改革的位置有先有後。
施芝鴻還強調,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改革,按照「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的原則來改,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改革的前提,是在現有政治制度基礎上進行優化而不是另起爐灶,是補「中共長期執政」的「台」和「天」而不是「拆台拆天」。
中共十三大時曾專門成立政治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施芝鴻稱,如果真的成立體改委後,將按照中央「五位一體」佈局和改革內容,毫無疑問要堅持這五個方面進行總體設計。
至於「會不會專門成立一個政治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施芝鴻稱,「不清楚最後的考慮」,但他認為如果改革委最終成立的話,可能會涉及。當被問在習總任上即未來十年成立政治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可能性時,他笑言自己「不是決策者,已來到參政議政的政協,不能給出肯定答案」,他還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沒有發生動亂、革命的可能。
施芝鴻還提及,原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目前正在北京,很關注兩會的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