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戰略研究系副教授安德魯·埃裡克森和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博士生亞當·利夫近期發表題為《中國國防開支揭秘:總體來看,不似以往那樣神秘》一文,文章稱,就透明度而言,中國軍方自1998年以來每年都會發表兩次國防白皮書,並從2008年開始每年向聯合國遞交「簡化報表」。雖然中國向聯合國提供此類文件標誌著其進一步走向透明,但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向聯合國提供的「標準報表」,包含的信息還是很有限的。但無論如何,中國正向軍事更加透明化的方向逐漸邁進。
中國軍費被「不公平」對待
文章指出,中國每年的軍力白皮書主要將國防預算分為三類:人事、培訓與維護、裝備。每類在國防預算中的比例大概為33%。據一些美國專家說,中國在軍方人事方面「最透明」,最不透明的表現在第三個領域,即裝備,比如一些中國軍工企業製造的武器價格或研發此類武器所花費的資金等等,外界知之甚少。
隨著中國重大預算改革的推進,更多國防開支將被記入預算,故而官方預算將更能反映解放軍的實際開支。有些分析僅側重於對中國國防開支進行「量化估計」,以此來預測北京的戰略意圖。作者認為,這種孤立的做法太過簡單化。
文章認為,儘管重要的國防開支被排除在中國官方國防預算之外,但國外有關實際開支的估計數據存在爭議。比如,一些西方機構將中國負責國內事務的武警的開支也納入估算。但是,西方這樣做並沒有明確合理的理由。這種「項目列舉」式的做法會誇大實際國防開支。
文章稱,外界之所以很難準確估計中國的實際國防開支,而且估算數字始終存在差距,原因有三:
首先,不同國家和組織對國防開支的定義不同,並且趨於主觀化。美國國防部、北約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對國防開支的定義更是大相逕庭。結果,它們各自不同的開支範疇導致了在評估中國預算開支時出現的現實差距。
其次,一些西方組織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所以在預算價值轉換時並不使用官方匯率,而以美元匯率進行評估,從而會對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第三,由於通貨膨脹和人民幣愈趨堅挺,根據現有匯率,直接將中國官方國防預算轉換為美元,將使最近的預算增幅超出實際水平。
文章指出了有關中國軍事透明度爭論的不公平之處。比如,中國軍事透明度時常被拿來同發達民主國家(而不是周邊的亞洲鄰國)作對比。就中國軍事透明度而言,美國國防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得出了四個結論:
第一,在國際上,即便是西方組織都幾乎沒有對透明度這一概念作出準確定義。
第二,相比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有限的軍事透明度並不意味著其違反國際準則。相反,中國的軍事透明度大抵與多數東盟國家和印度相當。中國公佈國防白皮書的次數和頻率都高於菲律賓、新加坡、老撾等東南亞國家。
第三,亞太地區的國防白皮書並沒有標準的組織格式。
第四,除了發表國防白皮書外,中國還公開了大量國防開支與軍事理論方面的信息。
中美軍費都存在隱形部分
文章指出,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同樣動用國防開支預算之外的資源購買軍方物資和服務。西方曾批評中國拒絕公開國防預算中的核武器和戰略火箭項目的費用比例,但美國所有與原子能活動相關的國防活動由能源部提供資金支持,也不屬於國防部預算開支範疇。
西方還指責中國將地方政府從國防開支中撥給武警部隊的開支排除在外,但美國國土安全部預算以及美國國民警衛隊資金也不包括在五角大樓預算之內。中國同時被指將軍方退休金排除於國防預算之外,但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總體預算以及退休資金都由美國財政部負擔,而老兵退役後的再就業以及培訓項目資金都是由美國勞工部提供。
文章稱,同周邊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國家相比,中國軍事透明度低並不是個例。所有國家(包括發達經濟體)都將與國防有關的開支排除在國家國防預算之外。中國分析人員將中國周邊形勢和別國軍事預算作為主要的國防開支驅動力。首先,在北京看來,中國在國內面臨一系列威脅;其次,中國有諸多鄰國,包括4個核國家,並同其中的印度等存在領土糾紛,與部分國家存在領海爭端。
最重要的是,基於以上三點原因,中國和美國這一世界頭號強國保持著一種緊張而相對穩定的政治和軍事關係。儘管中國對自身的外部環境也存在切實擔憂,但中國國防預算的重點仍然是「地區憂慮」。
文章還指出,在軍事透明度低、軍力發展速度和規模的基礎上,在對中國戰略意圖下結論之前,要注意以下五點:要清楚未知事物;不要假定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做法是「國際標準」;要在適當的國際環境形勢下看待中國透明度高低的重要性;要理解針對中國軍事透明度的一些批評照樣適用於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國家;要瞭解在中國領導人眼裡,中國面臨的不利戰略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