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法制文萃報報道,3月2日,《簡氏防務週刊》亞太編輯特萊夫·莫斯在日本《外交家》雜誌發表《中國無人機來了》一文,稱外界應正確看待中國無人機技術的飛速發展。
不應誇大中國無人機威脅
文章稱,如今,無人系統正在改寫軍事作戰的規則,讓人不安,已成為全球防務產業和各國政府的法律和道德問題。正如無人機技術的出現,中國的崛起以及其重塑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做法同樣引起外界對未知事物「時而可以理解、時而並不理性」的恐懼。
因此,當中國和無人機這兩樣事物結合到一起時,可以確定地說,中國無人機引起了媒體「尤為強烈的緊張感」。文章認為,中國的確正在「中日關係緊張,中美關係微妙之時」研製一系列無人機和無人系統,但這並不能說明「無人機已經在不斷升級的中日軍備競賽中佔據中心地位」或「中國無人機威脅凸顯新一輪全球軍備競賽」。
莫斯認為,外界的這一擔憂「非常不可理喻」。首先,世界上所有先進部隊都在採用各種無人機,解放軍並非獨此一家。中國發展無人機技術不是軍備競賽,也不應成為外界害怕中國的理由。其次,儘管中國在無人機技術方面「可能展現出長足進步」,但以色列和美國目前仍然牢牢佔據無人機領域的領先地位,中國只能和歐洲、印度、俄羅斯等國屈居第二梯隊。再者,中國目前正在全面推進軍事技術現代化發展,無人機系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特例。
無人機任務多樣化
不過,文章認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目前「已經開始就如何使用日益擴大的無人機隊伍攤牌」。莫斯指出,近期有報道稱,中國曾計劃派無人機進入緬甸境內,擊殺殺害13名中國船員的大毒梟糯康。儘管中國政府最終沒有使用這一戰術,但中國此舉「明顯是在效仿美國,試圖保留動用無人機在境外打擊國家公敵的權利」。
此外,東海和南海的領土爭端也促使中國加速發展無人機這一「海上監視任務的理想武器」。據一名解放軍將領近期宣稱,動用無人機監視釣魚島群島如今已經成為慣例。美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21世紀安全和情報中心負責人彼得·辛格評論認為,中日雙方都希望在爭議地區保持更多存在,以宣誓主權並監視對方。無人系統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其滯空能力優於傳統的有人平台。文章還指出,除發展新型無人機外,解放軍空軍還將老舊的殲-6型戰鬥機改裝成無人機,部署在福建地區,這些飛機「明顯是用於監視釣魚島並作為發生武裝衝突時的廉價打擊武器」。
莫斯指出,中國部署無人機並不限於軍事目的。在遼寧省,當地政府據稱正在使用無人機監視中朝邊境,並正在建設兩個沿岸無人機基地,用於監視本省在黃海和渤海灣地區的管轄區。與此同時,中國國家海洋局作為中國的主要海洋機構之一,也曾於去年8月宣佈,將在中國11個沿海省份各建設1個無人機基地,這些基地預計將在2015年前建成並投入使用。文章認為,中國在無人機領域取得的所有發展都得益於「北斗」導航系統。目前,該系統已經擁有16顆主動衛星,可覆蓋整個中國和亞太地區。
文章認為,如果各省政府和民事執法部門準備與解放軍配合使用無人機,讓龐大的無人機隊伍執行各種不同任務,將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來實現各部門無人機間的互聯。不過,中國並不缺少獲得捷徑的相關技術。
國產無人機項目眾多
過去多年裡,中國已經提出了數十種無人機概念,其中大多數都止步於實驗室或跑道階段。不過,中國航空部門「明顯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發出多種無人機型號,以供解放軍挑選。此外,在上世紀90年代從以色列航宇工業公司獲得「哈比」無人機後,中國工程師們也能夠借鑒以色列的先進技術。
文章援引辛格的觀點稱,在過去短短幾年裡,中國無人機從一無所有發展至「至少25種在裝備展上公開展覽的不同型號」。由此可見,北京的無人機項目的確雄心勃勃,但辛格同樣提醒,不應過度誇大中國的無人機能力,因為目前外界討論的還只是「很少數量的中國無人機」,且這些無人機「實力遠遠落後於美國」。
如果以美軍標準作為依據,中國只有6至10種無人機型號滿足作戰水平。在與美軍無人機的作戰水平差距方面,解放軍的表現「似乎要比其他軍隊好些」。
目前,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已經研發出多種ASN系列無人機,其中至少兩種已經投入實戰使用。一種是ASN-15型無人機,這是一種小型情報、監視、目標獲取和偵察(ISTAR)無人機,類似於美國的RQ-11「烏鴉」手持便攜型無人機;另一種則是ASN-209型中空中航時無人機,該機類似於美軍的「掃瞄鷹」(飛行時間可達20小時),可能就是被媒體廣為報道、曾在2011年參加解放軍海軍南海演習的「銀鷹」無人機。
垂直起飛無人機(VTUAV)作為一款特別適用於海上ISTAR和火控任務的裝備,同樣也已開始進入解放軍現役。文章稱,2012年,曾有媒體對解放軍海軍一艘護衛艦使用無人機進行圖片報道,該機很有可能是中國購自奧地利西貝爾公司的「坎姆考普特」S-100型無人機,中國一共採購了18架,聲稱將其用於民事目的。此外,中國還研製出SVU-200型和V750型無人直升機,前者於2012年年底進行首飛,後者於近期被投入民用。莫斯稱,解放軍海軍正在探索無人直升機在反潛戰等方面的可能用途,同時也對在航母上使用無人機感興趣,這是因為無人機可以「極大地增強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同時,中國還擁有多款更大、更為先進的無人機。其中有兩款與素以執行死亡任務著稱的美軍MQ-1「捕食者」和MQ-9「死神」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相似,它們分別是成飛設計研究院研製的「翼龍」無人機和中航科技集團公司的CH-4型無人機。據《環球時報》近日報道,前者主要作為與「死神」無人機類似的攻擊機,而後者更多則發揮多用途飛機的作用,供軍民單位同時使用。另一家中國無人機生產商航天長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則研製出CH-91型無人機,該機據稱已經開始生產,其後繼型號CH-92型無人機也將於2014年進入量產。除此之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也曾展出過類似級別的WJ-600型無人機,與螺旋槳推進的「翼龍」和CH-4型無人機不同,該機採用噴氣式推進方式。
此外,成飛工業集團正在研製的「翔龍」(又稱「翔鷹」)無人機也值得關注。該機酷似美軍的RQ-4型「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文章稱,近期流傳出有關該機在跑道上停留的照片,說明其研發工作正在有效推進。還有報道稱,中國正在研製兩款分別名為
「風刃」(Wing Blade)和「暗劍」(Dark Sword)的隱形無人機,前者與美軍RQ-170「哨兵」無人機相似,後者則可能參照了美海軍尚處於試驗階段的X-74B無人機。同時,中國的技術人員們也「正在研發類似於英軍『黑黃蜂』型微型直升機的新一代納米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進入國際市場
莫斯在文章中指出,如今中國的航天部門必須同時滿足來自於軍隊和政府部門的巨大需求。不難想像,目前正有多款無人機相互競爭,進行大規模生產,以滿足需求。事實上,中航科工集團公司一名高層去年11月便曾預言,中國的無人機銷售將在2013年翻番,迎來井噴式增長。
除國內市場外,中國無人機生產商們也對產品外銷寄予厚望。上文提到的多款無人機中,類似「捕食者」的CH-4型無人機被重點推廣,近期亮相阿布扎比防務展。文章稱,該機屬於中航科技集團公司的「彩虹」家族無人機,被認為是CH-3型無人機的升級版,而後者已經出口巴基斯坦。另據俄新社在不久前的珠海航展期間報道,「翼龍」無人機也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文章認為,中國正確地找到了國際市場的空白地帶。由於目前無人機已經成軍的國家相對較少,且能夠生產無人機的國家更少,中國無人系統的廉價自然成為一大優勢。文章稱,一架美軍「捕食者」無人機造價約為450萬美元,「死神」無人機的單價則高達近1000萬美元,即使有國家願意承受天價,還得設法通過美國國會的審核才能獲得購買資格。與美國同類產品相比,中國無人機據稱「造價不到100萬美元」,從而成為很多國際客戶用得起的產品,尤其是對於那些「不能夠或不願意採用美以技術」的國家來說。
莫斯據此認為,如果中國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真的有值得警惕的地方,那也不太可能是其在亞太地區對日美構成的威脅,而是中國武裝無人機的低價以及「較低的出口門檻」導致此類裝備在發展中國家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