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華清 【文匯網訊】据中國青年報報道,1982年9月1日,人民大會堂南大廳。
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目視劉華清,用濃重的四川口音囑咐道:「你還是回海軍工作。海軍的問題不少,要整頓!」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毋庸置疑。望著鄧小平離去的背影,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默然良久,似有千斤重擔壓上了肩頭。
半個月後,66歲的劉華清正式履職新中國第三任海軍司令員,統率人民海軍開啟「突破島鏈、走向遠洋」的新航程。
中國馬漢
「建設現代化海軍,必須確立海軍戰略的指導地位!」
面對驚濤拍岸的改革大潮,劉華清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這一天是1983年2月27日。此時,他剛剛結束對南海艦隊的視察。
戰略決定未來。「制定和確立海軍戰略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1985年12月20日,海軍首長機關單方一級研究性圖上演習接近尾聲。劉華清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和反覆論證,終於確定了新時期的「海軍戰略」。
為什麼要制定「海軍戰略」?如何認識「海軍戰略」?我國「海軍戰略」的內容是什麼?劉華清以其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和獨具韻味的鄂東鄉音,完成了他人生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次演講。
此刻,劉華清沒有了過去3年從容不迫的安適心態,顯露於表的是只爭朝夕的急切神情。劉華清沒法不急,在剛剛落幕的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他申請退出中央委員會,轉任中顧委委員。
1986年新年前後,在海軍機關舉行的多次高層會議上,不斷響起劉華清倡導制定海軍戰略的呼聲。他就像一個接受答辯的學者,用嚴謹的邏輯進行著理性的陳述。
什麼是中國的「海軍戰略」?劉華清的結論是:「近海防禦!」
這是中國近現代海軍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依托島岸,近海作戰」始終是人民海軍最重要的作戰原則和指導方針。現在,劉華清將中國海軍戰略規範為「近海防禦」。從「近岸」到「近海」,雖然僅是一字之差,但對人民海軍而言,卻是經歷了30多載漫漫航路之後築起的一座藍色豐碑。
「我國海軍戰略的兩個基本問題,即戰略的性質和作戰的基本範圍。」劉華清闡釋道,「性質就是『防禦』,作戰範圍是『近海』。我們的這一戰略屬於區域防禦型戰略。」
在確定「近海防禦」海軍戰略之後,劉華清提出了海軍建設的奮鬥目標:「在本世紀末或更長一段時間內,建設一支精幹頂用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人民海軍。」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987年2月13日。劉華清和海軍政委李耀文共同簽發了海軍黨委上報中央軍委《關於明確海軍戰略問題》的報告。
至此,具有中國特色的海軍戰略及其理論體系宣告誕生。曾經飽受有海無防之痛的中華民族,終結了沒有海軍戰略的漫長歷史,劉華清也因此被譽為與馬漢(美國海軍戰略家、海權論提出者)、戈爾什科夫齊名的當代海軍戰略家。「中國馬漢」——這就是美國海軍戰略研究專家傑弗裡·戈德曼一篇論文的主標題。
劉華清閱罷,哈哈一樂:「是不是『馬漢』,美國人說了不算!」
改革潮湧
劉華清要在海軍擴編一個軍!執掌海軍「帥印」不足一個月,他就正式向軍委報告,要新建一支「行使軍級權限」的建制部隊,其番號也是中國軍隊歷史上從未見過的:「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
適值軍委主席鄧小平大刀闊斧整編裁員的風口浪尖,海軍精簡員額高達9.5萬人,居全軍之首,這也太不識時務了吧?然而,劉華清卻夢想成真。不出4個月,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就獲批正式組建。它的誕生,標誌著人民海軍擁有了第一支專為高層首腦機關決策服務的高級智囊機構與咨詢團隊。而空軍、二炮等軍兵種獲准成立類似的裝備論證研究機構,則整整晚了20年。
1985年百萬大裁軍,劉華清再開歷史先河:享有副大軍區級別權限的三大艦隊統一裁撤後勤部,全軍沒有第二家;海軍機關增設第五大部——海軍裝備修理部,並從上到下組建體系完備的裝備維修機構,更是全軍獨創。改革後的海軍指揮體制和後勤裝備保障體制均由四級簡化為三級。「辦成了多少年來想辦而沒辦到的事。」劉華清的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從擔任海軍司令員的第一天起,劉華清就倡導創新、厲行改革。在5年多的任期內,他主導的重大改革超過70項,史稱「海軍大改革」。
「把20世紀末期三個五年規劃(1986~2000)海軍裝備建設連貫起來通盤考慮,實現『三步並作一步走,15年向前跨一大步』。」這是劉華清制定的海軍武器裝備發展戰略。進入21世紀,他當年主持規劃研製的新一代水面艦艇、常規潛艇、核潛艇、海軍特種飛機和各型導彈武器,全部裝備海軍部隊,形成作戰能力。
1983年10月,劉華清率先在全軍和全國確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指導思想。隨後,大連海軍艦艇學院的「通科」教學改革,廣州海軍艦艇學院的「飛行員艦長」培訓試驗,武漢海軍工程學院教學科研「兩個基地」的創新發展,屢屢成為軍內外教育界的熱點話題。於是,人民海軍擁有了我軍歷史上第一代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飛行員,第一代具有博士碩士頭銜的艦艇長,第一代「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複合型海上指揮員。
訓練改革,是劉華清主導的「海軍大改革」活劇中最為壯觀的一幕。僅一項「艦艇長全課目訓練合格考試制度」的建立與實行,就對海軍戰鬥力建設與軍事指揮員培養產生了超強的綜合效應與深遠的歷史影響。今天,從艦艇長崗位走出的海軍高級將領們,無一例外都擁有一本彌足珍貴的《艦艇長全訓合格證書》。5年後,當劉華清完成第三任人民海軍司令員歷史使命,走上中央軍委領導崗位之際,一種作戰與訓練分立的新型教育訓練體制在海軍基本形成:以指揮院校與工程院校為主體的軍官培訓體系,以士官學校與訓練基地為主體的士官與水兵培訓體系,以艦艇訓練中心、潛艇訓練支隊和飛行訓練基地為主體的整體訓練體系,組成了人民海軍獨具特色的新型教育訓練體制。
戰場建設是劉華清運籌帷幄的戰略重點。在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的海防大巡察行程中,面對那些連小炮艇都要漲潮才能進出的小軍港和「山、散、洞」工程,劉華清果斷下達裁撤令。「收拾攤子、縮短戰線」之後,他主持實施了以八大軍港駐泊體系配套改革為核心的戰場建設,徹底扭轉了長期以來「四處設點、八方擺攤」的落後局面。
劉華清推行海軍後勤改革更具現代意識和超前思維。他主導創建的「基地化保障、跨海區聯供、遠洋伴隨補給」新體制和新機制,比全軍實行三軍聯供聯勤體制改革早了13個年頭。
組織艦艇編隊出國訪問,則是劉華清倡導人民海軍履行非戰爭和平使命的開山之作。進入新世紀,中國艦艇編隊軍事外交與國際維和的航跡遍佈遠海大洋。
經略南海
1987年4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決議,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沙群島選址建設標號為74站的全球聯測海洋觀測站。
機不可失的國際授權,帶給劉華清意外的驚喜和蓄久的激情。駐防南沙,經略南海,是劉華清海軍戰略的重大使命與核心命題之一。
5月6日,劉華清一聲令下,一支由10艘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和補給保障船組成的多艦種編隊從湛江啟航。這是新中國成立38年來,人民海軍首次組織大型戰鬥艦艇編隊巡邏南沙。
8月7日,由劉華清和國家海洋局局長嚴宏謨聯名簽發的《關於在南沙建海洋觀測站問題》的報告,直呈國務院、中央軍委。報告提出兩套建站方案:一是建無人駐守站;二是建有人常駐站。報告力主第二方案:「為了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了子孫後代的利益,我們意見建一個有人站。」
11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關於在南沙群島建設海洋觀測站的批復》。劉華清當即召開會議部署落實,各項建站準備工作迅速展開。
11月21日,中共中央任命劉華清為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儘管離開了海軍,但南沙鬥爭作為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軍事外交行動,身為軍委首長,他深知自己責無旁貸。
1988年元旦前後半個月內,劉華清與洪學智副秘書長一起,會同總參、總後和海軍主要領導,多次開會研究南沙鬥爭方案部署。當「把一切可能發生的困難都作了預想、一切應該採取的措施都進行了周密籌劃」後,一份因應南沙局勢鬥爭部署的建議書,在劉華清的主導下擬定完稿並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南沙局勢的變化與演進,已然在中國最高當局的預料與掌控之中。
在此期間,針對越南瘋狂阻撓中方建站的挑釁行徑,中國海軍展開反制行動,相繼登占永署礁、華陽礁和南薰礁。3月13日,中國艦艇編隊開進九章群礁,登上赤瓜礁。次日,南沙海域響起了槍炮聲。
「南沙打起來了!」正在總參開會的劉華清得到急報。
「打就打!」劉華清拍案而起,當即號令總參作戰部:「堅決打,凡是能佔的島礁都上去!」
一位副總長臨機建議:「要不要向總書記……」
劉華清大手一揮,打斷這位副總長的話頭:「你們不要考慮那麼多,能佔的島礁都要占。有什麼問題,我當面去向中央匯報!」言畢,他和洪學智副秘書長一起,驅車直奔海軍作戰指揮室。在南沙鬥爭方略上,兩位開國老將思想高度一致。
海上戰鬥只持續了28分鐘。待劉華清與洪學智趕到海軍作戰指揮室時,海戰已接近尾聲。海上編隊指揮員請示:「要不要抓俘虜?」劉華清果斷下令:「抓!」
戰報傳來:越軍兩艘武裝運輸船被擊沉,一艘大型坦克登陸艦受重創燒燬,俘虜9人,斃傷人數不詳。中方參戰三艘護衛艦均完好無損,僅一人受輕傷。
赤瓜礁海戰告捷,令劉華清「內心有說不出的痛快,多少年來堵在心頭的一口氣也順了」。
遵照劉華清的指令,中國海軍於3月中下旬又相繼控制東門礁和渚碧礁。至此,中國海軍在南沙群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6座島礁上實現常備駐守,結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軍駐防的歷史和沒有立足之地的窘迫局勢。
1988年8月2月,永暑礁海洋觀測站勝利落成。
「今朝立業南沙,千秋有功國家。」劉華清明白,戰端一開,越南軍隊對中國海軍威脅最大的,是奪取海上制空權的航空兵!南沙防禦,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航空兵「腿短」問題。
劉華清緊急召集會議,就如何使軍事航空裝備適應南沙鬥爭現實需要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啟動了現役殲擊機應急改裝工程和空中加油機研製工程。隨後,他又主持展開更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工程——西沙機場工程大會戰。
1991年4月,永興島機場建設者們經過兩年半拚搏奮戰,終於在珊瑚礁上建起了南海諸島第一個現代化機場。海軍航空兵隨即奉命轉場進駐,擔負起保衛西沙和南沙的神聖使命。
「遙望南沙群島,那裡碧波帆影,風光如畫,現在似乎風平浪靜了。」走下政壇的劉華清依然心繫南沙,情系海洋。新世紀來臨的時候,他諄諄告誡新一代海防守衛者:「人類社會的脾氣比大海更難以揣摩。作為軍人,尤其要時刻提防風浪驟起,睡覺時也應該睜大眼睛。」經略南海,捍衛海權,老將軍夙願未了,憂懷難釋啊!
核艇奇緣
1982年12月19日,劉華清在北京會見並宴請美國退役海軍上將海曼·喬治·裡科弗。享有「核潛艇之父」美譽的裡科弗沒料到:比他年小16歲的中國海軍司令劉華清,會打破他主導核潛艇發展32年的歷史紀錄。
從1961年受命組建艦艇研究院,到1998年退出軍政高位,劉華清伴隨中國核潛艇的發展,走過了36載艱難曲折的歷程。
1961年6月,中央軍委正式頒令成立艦艇研究院,劉華清被任命為首任院長。然而,居於艦艇研究院「神主牌」地位的核潛艇研製工程,剛剛起步便遭遇下馬的厄運。「攤子可以收,戰線可以縮,經費可以壓,但核心研究機構不能拆,骨幹科研人才要保留。」劉華清的意見與建議,終獲中央高層認同與批准。
1965年1月,劉華清被任命為六機部副部長兼艦艇研究院院長。他履任後主抓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重啟核潛艇研製工程。中央明令,成立核潛艇工程聯合辦公室,由劉華清負責領導。
1966年8月,劉華清調任國防科委副主任。隨後,中央軍委決定,核潛艇工程改由國防科委領導,繼續由劉華清具體主管。
此刻,中華大地已陷入一場人為製造的動亂深淵,全國數以百計的核潛艇工程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陷入全面停滯的混亂局面。劉華清憂心如焚,走出一步險棋:「以中央軍委名義,下發『特別公函』。」
在那動亂的歲月裡,「特別公函」為核潛艇研製工程保住了一方「政治特區」。劉華清也因此觸怒和冒犯了「文革」當紅的政治權貴,沒過多久便遭撤職罷官,被不明不白地攆回了海軍。
1969年6月。鑒於國內形勢動盪不安,國務院宣佈將國防工業各部門交總參、總後、海軍、空軍及有關兵種管理。海軍隨即成立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劉華清這個「像一件破舊的海魂衫掛在那裡沒人想收」的「黑線人物」,被「晾」了幾個月之後,終於有了一個臨時性的職務: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華清與核潛艇再次聯繫起來。
1970年12月26日,毛澤東77週歲誕辰。中國獨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核動力魚雷攻擊型潛艇,緩緩移出船台,從容滑進大海的懷抱。
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核潛艇擁有國。
1982年9月中旬,劉華清就任海軍司令員伊始,就主持首次潛地彈道導彈發射試驗並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擁有了第二次戰略核打擊威懾力。
從此,全面加強核潛艇部隊戰鬥力建設,盡快兼備戰略核攻防能力,成為劉華清主政海軍的任期目標之一。在他的直接組織指揮下,中國核潛艇先後完成了90晝夜最大自持力長航、水下300米極限深潛和帶戰術背景的跨島鏈遠海航行三大試驗,標誌著中國核潛艇部隊已經邁向以戰鬥力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新階段。
1990年4月,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中最後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建成下水。在海軍某試驗基地和核潛艇造船廠,陪同江澤民主席聽取各方的現場匯報後,劉華清心裡沉甸甸的。「核潛艇面臨斷線的危機。」面對現實,劉華清不無憂慮地說:「設想一下,如果核潛艇製造總廠不造核潛艇,配套設備廠不生產配件,專業科研院所不研究核潛艇,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流失了,今後一旦需要會怎麼樣?」
「核潛艇不能斷線!」劉華清話音剛落,江澤民當場拍板。
「核潛艇斷檔是不行的。」江澤民側身面對劉華清,語帶幽默地笑著說:「我明白了,心有靈犀一點通嘛,你點一點我就知道了是什麼意思,不能斷檔!」
劉華清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兩眼溢滿喜悅的淚花,帶頭為江主席的果斷決策鼓掌叫好。
1994年,中央軍委和中央專委作出重大決定:將新型魚雷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列入「國家專項」。在劉華清的主持下,第二代核潛艇研製工程全面展開。
魂縈航母
航母是一個綿延了近百年的中國夢。毫無疑問,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航母夢的標誌性人物,就是劉華清!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劉華清任艦艇研究院院長時就著意留心世界各海軍強國航空母艦的發展和應用,思考過航母研製問題,並於1970年親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航母工程報告,組織領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航母研製專題論證。
1975年9月,劉華清第二次建言造航母。在那篇《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匯報》的萬言書中,他向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大膽陳言:「盡早著手研製航空母艦!」
1980年5月15日,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率團訪美,先後參觀了「CV-63小鷹」號和「CV-61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軍事將領首次登上美國的航空母艦。
如果說,以往劉華清只是從「外圍」觀察和思考航母問題,那麼擔任海軍司令員之後,航空母艦在其心中的份量,「自然大不相同了」。從1983年開始,他有條不紊地在海軍組織開展了航母的前期論證工作,並定下了航母研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然而,1987年2月下旬,卻傳來了中央軍委常務會議討論全軍「七五」裝備發展規劃時,擬將海軍裝備發展排在末位、延緩航母發展與新一代核潛艇研製的消息。
劉華清心急如焚。「要讓軍委總部首長全面瞭解我們的真實想法。」他毅然決定向總參匯報,「不然等上級規劃好了,再放馬後炮就難辦了!」
3月31日,劉華清親自主持匯報會,並重點圍繞「海軍核心力量建設」問題,全盤托出他的思考與主張。
關於海軍裝備規劃頂層設計,劉華清開門見山:「第一是航母。我們設想用15到20年時間搞航母的預研,到2000年後形成戰鬥力。第二是新一代核潛艇。這兩個問題涉及海軍核心力量的建設。」
「這兩種裝備搞出來,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劉華清特別強調,「這兩種裝備不僅為了『戰』,平時也是為了『看』,『看』就是威懾!」
「我們設想,」劉華清定下航母研製時間表,「『七五』開始論證,『八五』搞研究,對平台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劉華清的匯報,在總參、國防科工委產生了重大反響,並對中央軍委研究制定軍隊中長期裝備發展規劃形成了直接影響。
劉華清很釋然,也很淡定。匯報會過後,他將海軍軍校部長和幹部部長召進辦公室。「今年秋季在廣州艦艇學院開辦一期『飛行員艦長班』。」劉華清下達指令,「這個班人不在多,10個足矣。關鍵是綜合素質過硬、年輕,要優中選優,百里挑一!」
「他的這個設想深深鼓舞了後來人。」時隔24年之後,新中國第四任海軍司令員張連忠上將首度撰文公開證實:「海軍廣州艦艇學院專門舉辦飛行員艦長班,目的就是為將來的中國航空母艦培養艦長。」
劉華清毫不懷疑,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20多年後如期建成服役的話,它的首任艦長,乃至航母編隊司令,將從他們中間遴選產生並獲得任命!時間是公正的,它為劉華清深謀遠慮的戰略決策作出了客觀的歷史見證。
在中央軍委任職10年間,特別是擔任軍委副主席以後,劉華清更是矢志不渝謀劃航母建設。「我國要實現國防現代化,要建立完善的武器裝備體系,不能不考慮發展航母的問題。」作為鄧小平親自點將的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的領軍主帥,在海軍裝備發展戰略上,劉華清對航母情有獨鍾,「如果問我航母和核潛艇以後如何排隊,我說海軍缺少的航母應安排在先!」
為推進航母研製進程,劉華清做了大量工作。他多次主持召開航母規劃研討會議,領導完成了航母全系統論證預研,批准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出國考察,並聘請國外航母專家來華講學,還引進了部分技術資料。為掌控航母核心技術,凸顯後發優勢,他採取多種解決方案,取得了突出成效。為促成航母早日立項建設,他在軍委高層會議上,多次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劉華清渴望有生之年見到中國的航空母艦服役成軍。毋庸諱言,未能在軍委任期內促成航母立項開工建造,是其漫漫70載輝煌軍事生涯留下的最大遺憾。
「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劉華清的這一明志誓言,已經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
「航母上馬,『走』也放心了。」2005年春節前夕,已屆「米壽」的劉華清欣聞航母立項,連道三聲,「好哇,好哇,好哇!」
2010年歲末,海軍機關傳來喜訊:即將試航的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首任艦長已獲中央軍委正式任命。劉華清終於在握別生命的十字路口,見證了他親手選拔培養的航母艦長登上中國航母指揮台的歷史性時刻。
2011年,人民海軍一個嶄新的時代——航母時代拔錨起航了。
2011年,航母夢圓的劉華清走了,他「可以不用汗顏」地向老首長鄧小平匯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