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俄學者探討美俄中三角關係。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俄羅斯,展開其首次外訪行程之際,美國與俄羅斯的專家學者評點美、中、俄「三國演義」的複雜微妙關係。他們認為,儘管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其國際政治和地緣戰略的現實需要,但不管是中美關係還是美俄關係,都不會因為中俄關係而疏遠或忽略。
華府智庫「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高級研究員馬利(Wayne Merry)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談到習近平首訪選擇俄羅斯的意涵。他說,這表明中俄關係總體上非常積極,但同時也反襯出中國與其它周邊國家的關係不那麼積極。中俄之間有漫長的共同邊界,也有重大的地區安全利益,需要它們之間有很好的關係,但同時也會提出一個新問題:為什麼先去莫斯科,而不是華盛頓、東京、新德里、首爾?因為在當前的形勢下,與美、日、印進行有效的對話都有困難,但正是有困難,才更需要對話。
耐人尋味的是,習近平首次外訪選擇俄羅斯,但在國家主席任上首次會見的外國高官是美國財長雅各布.盧。這是否反映了中國在對俄與對美關係中保持平衡呢?馬利指出,他個人與北京專家學者交流後得到的印象是,北京認為中美關係是第一層的關係,這一層關係中包括美國、日本、印度,而中俄關係是第二層關係,包括俄羅斯、歐洲。中俄關係比較積極,而中美關係雖然矛盾較多,但利益也更大,在多數中國人看來,中美關係比中俄關係重要。
俄羅斯外交學者茲維列夫(Igor Zevelev)對中評社記者說,俄羅斯多數人歡迎習近平將莫斯科作為第一選擇,希望俄中由此構建更好的合作關係,有利於創造解決兩國間新興問題的氛圍,為未來兩國關係設定積極的議程。
茲維列夫認為,俄中關係不應針對別國,同樣俄美關係也不應針對別國。許多俄羅斯人在談論俄羅斯應當更多地與亞洲進行利益再排列(realignment),但他反對俄羅斯外交政策大轉彎,認為俄羅斯既是歐洲國家,也是亞洲國家,必須從中取得平衡,既歡迎俄中夥伴關係,也歡迎俄美夥伴關係。
有學者指出,在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中俄之間更有必要加強戰略夥伴關係,以抵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對此,曾在五角大樓任俄事務官員的馬利不表苟同。他認為,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部署軍力增加,特別是海軍增加,主要是為了應對亞太地區軍力增長,尤其是中國軍力增長,俄羅斯擔心的亞太軍力失衡主要不是因為美日,而是因為中國。
日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行的美俄關係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俄羅斯所以不願意與美國談削減戰術導彈的問題,主要不是因為害怕北約,而是擔心與俄羅斯有4300公里邊境線的中國導彈實力增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專家包道格(Douglas Paal)與俄羅斯專家特裡寧(Dmitri Trenin)日前撰文指出,習近平首訪選擇俄羅斯有象徵性的重要意義,體現在重視密友,強調多極世界,爭取對領土主張支持,尋求武器研發合作,協調防導體系立場,推進能源合作等六個方面,過去25年中俄關係已經取得長足進展,但他們認為,中俄未必都同心同德,某些方面還「同床異夢」。
馬利對中評社記者表示,中俄之間從長遠看確實存在擔憂,俄羅斯人對新興中國的憂慮要甚於對既有大國美國的憂慮,因為中俄之間有領土、爭端,中國割讓土地給沙皇的歷史至今仍被中國人銘記,而兩國都屬於歐亞大陸的國家,是鄰居,又有歷史過節,其關係自然比遠距離的美國難處理。
茲維列夫指出,俄羅斯內部對應優先發展對華關係,還是恢復加強俄美關係有很多爭論,每個人都認識到俄中關係的重要性,但中國崛起到底給俄羅斯帶來更多機會,還是更多挑戰,並沒有一致的看法。在他看來,中國崛起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都比以前大,而俄羅斯在中美之間的最佳戰略是保持均勢。
茲維列夫最近撰文強調,如今俄美中三角關係是不平衡的,俄羅斯因素在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國對美政策上已不如冷戰時那樣重要,然而中美因素卻在俄羅斯外交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這種情勢下,俄羅斯最明智的選擇是開展多樣化、多層次的夥伴關係外交。在某些事務上與美國建立暫時同盟,在另一些事務上又與中國合作。具體而言,俄羅斯應在軍備控制、阿富汗、伊朗、反恐等涉及國際安全的相關事務上與美國密切合作;另一方面,莫斯科應在國家主權、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推動多極世界等方面與中國聯手制衡美國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