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瑞環:改革要堅持多數人受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瑞環新著《看法與說法》。

【文匯網訊】中國第九屆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最新推出又一著作《看法與說法》,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據財經網報道,李瑞環常說:「凡事都要有一個看法。」「看法是頭腦改造過的認識、觀點、主張。」「不斷地追求反映事物本質的看法,對於訓練思維能力、提高理論水平、搞好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說法是看法的表達」,「在堅持準確性的前提下,力求通俗、簡潔、鮮明、生動和富有個性。」

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

改革是動力。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改革是使中國擺脫貧窮、走向富強的根本途徑。沒有改革開放,就不能實現經濟的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就沒有人民的富裕和國家的富強。發展是目標。長期蒙受貧窮落後之苦的全體中國人民迫切要求發展經濟。近些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按人口平均在世界上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過高地估計中國的經濟實力是不符合實際的。中國擁有世界1/5的人口,每年新增加的人口即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不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就必然導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當然,我們也反對脫離實際的高速度,我們主張經濟的發展既要快速又要持續、健康。穩定是前提。我國和世界上一些國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證明,穩定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沒有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各項事業都難以進行。因此,我們提出任何一項改革措施,都十分注意把握好人民群眾總體受益原則和總體承受能力原則,以便把改革可能引起的社會震動縮小到最低限度。總之,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重視發展,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當然,沒有改革和發展,也難以實現和保持穩定、和諧的社會局面。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是我們研究處理中國問題始終重視的一大原則。--《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在瑞典瑞中貿易理事會的演講》(1994年5月9日)

金錢加飢餓是很難穩住社會的,不能迷信高壓政策和緊急手段

勞動用工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的難題是,如果提高勞動生產率,人員就富餘,而如果大量多餘勞動力不能得到妥善安排、疏解,沒有必要的生存條件,就會造成社會不穩,人民就不能正常地生產、生活,一切也就無從談起。我們搞改革,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因此,要十分注意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不能過分強調「危機感」,不允許使大多數人都感到危機。真要是造成一支失業大軍怎麼得了?要「先挖渠後放水」,也就是要先找出路再減人,哪個廠裁下人來,哪個廠就必須就地消化掉。金錢加飢餓是很難穩住社會的,不能迷信高壓政策和緊急手段,這個分寸一定要掌握好。--《談當前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989年1月5日)

我們的改革要堅持多數人受益、少數人過得去的原則

我們的改革要堅持多數人受益、少數人過得去的原則。那麼,多數人是多少?比如說90%的人受益,那10%的人不受益。下一個改革又是90%的人受益,10%的人不受益。兩個10%,加起來是多少?毛主席過去老說,團結95%以上的幹部,團結95%以上的群眾。可一次運動團結了個95%,扔了個5%,第二次運動又團結了個95%,扔了個5%,幾次運動以後一算總賬,被整的人就多了。這種現象過去在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有。一是看多數人受益了沒有,二是看少數人是否承受得了。少數人不是指一次改革中的少數,累計起來也要是少數。--《在地方政協主席座談會上的講話》(1999年3月11日)

中國多少年來一直講,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下子變成了危機、失業不行

過分強調和相信壓力與危機感的作用,有背於社會主義制度。從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講,不允許有更多的人感到危機,也不可能造成像資本主義那樣的危機。如果大多數人真感到了危機,事情就不好辦了。這麼講,不是否認企業應有的獎罰權和對違紀工人的處理權,而是說,不能完全依靠這方面的作用。中國多少年來一直講,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下子變成了危機、失業不行。--《在討論〈群體經營工作法綱要〉時的講話》(1989年1月5日)。

住房改革必須重視、抓緊;但也不能過急,還得從國情出發

住房改革是很好的事,又是很難的事。目前在中國真正有錢的人是極少數,工薪階層是大多數。一個處級幹部,每月工資600元,本人消費300,老婆孩子都不管也買不起房呀!工資構成沒有買房錢。高級幹部多點,嚴格說也買不起。還有個工作調動後房子怎麼辦的問題。吃飯問題解決後,最大的事就是住房,住房改革必須重視、抓緊;但也不能過急,還得從國情出發,從社會主義制度出發,無論如何不能搞夾生了。要多找一些人反覆認真研究,研究世界經驗,研究中國特色,研究工薪階層。這件事慢了不行,快了容易看不準。--《同部分政協委員就經濟問題座談時的談話》(1998年7月13日)環境保護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

環境保護是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人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生活在一個大氣層中,很難說一個國家的污染不會跨越國界影響其他國家。比如中國的大氣污染就有可能影響日本,嚴重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影響美國、加拿大。而發達國家的污染也不是沒有可能影響中國。共同的課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解決。發達國家在環保問題上走過一段彎路,應當積極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環保技術和經驗,使發展中國家不再重複那些曲折,較快達到環保先進水平。開展環保合作不能過分強調各國經濟利益、專利、保密等等,因為環保事業是造福人類的事業,是高尚的事業,開展這一領域的合作比什麼合作都有意義。--《會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外代表時的談話》(1994年9月22日)

歷史是無情的,人民是公正的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由於政治家的地位特殊,他的工作影響國計民生,他的行為對社會的發展有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因而他總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評論。歷史是無情的,人民是公正的。只要他為人民謀了利益,辦了好事,為國家為民族立了功勞,爭了榮譽,人民就不會忘記他。「功過誰評說,後生定先祖。勸君莫論一時遇,九泉之下看榮辱。」--《參觀南非羅本島博物館時的談話》(2001年4月19日)

「上山下水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

對社會情緒要高度重視,同時要認真分析。目前,群眾的情緒總的講是順的,但實事求是地講,社會上不滿情緒不少。比較普遍的是對黨風和社會風氣不正有反感,對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有意見,對實際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有怨言。現在順口溜很多,網上傳聞很多。可以肯定地說,有若干個東西是沒有的,但反映了一種情緒。「上山下水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重視民謠,特別是童謠。為什麼是童謠呢?實際上是成年人編出來讓兒童念的,兒童念出來不犯法。皇帝一聽見童謠直接奔他來,就來個罪己詔。我們對順口溜之類的東西也要重視。昨天總書記和我聽一個委員講,現在民間流傳一副對子,上聯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聯是「下級騙上級,層層加水,水到渠成」,橫批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類似的對子講了若干。總之,對目前社會存在的各種情緒要重視,絕對不能麻痺大意,同時也要分析,看哪些是對的,哪些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我們政協委員接觸群眾面廣,瞭解真實情況多,可以多向中央提點建設性的意見。不能光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要說怎麼對怎麼行。--《看望全國政協中共界委員時的講話》(2002年3月5日)

我們不是民主太多,而是不太會搞

八九政治風波後國際輿論界掀起一陣風,似乎中國不要民主,不要人權。其實不是,我們是堅持民主、人權的。去年國內也有另一種意見,說前幾年民主太多了,我也不同意這種說法。我們不是民主太多,而是不太會搞,高度的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內容之一,沒有高度民主,社會主義不可能建成。但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而不是抽像的、絕對的,不能脫離一定時期的經濟、政治、科學、文化的發展水平。空談民主,簡單照搬西方的民主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否認中國的民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也是不對的。--《會見日本客人時的談話》(1990年7月27日)

      責任編輯:曾曉
李瑞環出新書:金錢加飢餓難維穩      [2013-04-13]
李瑞環新書出版 談京劇藝術      [2013-01-03]
最高檢:辦一批有影響有震動大案      [2013-04-13]
南京女子拒不殺禽 砍斷城管肌腱      [2013-04-13]
傳山東原副省長「視察」各地處女      [2013-04-13]
惠州現十餘隻死鴿 檢測結果未出      [2013-04-13]
北京確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013-04-13]
唐慧敗訴 稱有自由但沒公平正義      [2013-04-13]
李瑞環出新書:金錢加飢餓難維穩      [2013-04-13]
離岸金融硬盤洩密 全球富豪恐慌      [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