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繼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竟公然狡稱,「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尊崇之意理所當然」,「守護基於歷史和傳統的國家榮耀也是我的工作」,明確表示允許內閣成員參拜。
據新華社報道,無獨有偶,今年春季大祭日本168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是近年來參拜議員數最多的一次。右翼之舉,何其肆無忌憚?
眾所周知,靖國神社供奉有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牌位,而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中犯下的侵略罪行鐵證如山。靖國神社對日本而言,到底是「榮耀」還是恥辱?
連日來安倍與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已經引起相關國家強烈反彈:中國政府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韓國政府取消原定的日韓外長會談,甚至可能尋求聯合國通過譴責日方歪曲歷史的決議;美國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傳達美方憂慮,敦促日方與鄰國處好關係。
有分析認為,當前安倍內閣把贏得7月參議院選舉、實現長期執政作為核心目標。安倍近期言論,除了其本身的右翼色彩之外,也有迎合日本國內政治生態右傾化的因素。
當前,日本政黨政治的發展變化呈現出令鄰國擔憂的態勢:其提供給選民的「右側」選項增加,「中左側」選項進一步分化、萎縮。一黨獨大的自民黨在安倍的領導下將更加右傾化,短期內難以出現能夠有效牽制其「向右轉」的中左派勢力。日本政黨政治的右傾化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日方曾多次聲稱要「從大局出發」、「本著負責的態度」,加強與鄰國之間的關係。反觀其行,大局觀如何體現?責任意識又在哪裡?
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和領導人如何認識和對待過去對亞洲鄰國的侵略歷史。如果日本領導人將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擴張和殖民統治視為引以「自豪」的「歷史和傳統」,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將永遠走不出歷史的陰影,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將沒有未來。如此一路走下去,日本只會與其建設「正常國家」的目標越來越遠。
一味任由沉渣泛起,反覆揭開歷史的瘡疤並不斷撒鹽,那麼傷口就永遠無法完全癒合。
為了選舉利益尋釁滋事,只會激起二戰受害國人民的激憤。挑釁一次,激憤就強化一次,日本同鄰國關係改善的難度也就增加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