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東京大轟炸。 【文匯網訊】關於1945年3月美軍投下燃燒彈導致大量人員死亡的「東京大轟炸」,日本政府7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一份答辯書強調稱「與國際法基本思想之一的人道主義不相符」。共同社稱,一直把對日戰爭定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美國會作何反應將備受關注。
據環球網援引共同社報道,答辯書是針對社民黨參議員福島瑞穗的書面提問作出的回答。其中就東京大轟炸稱「關於當時的情況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並未直接批評美國。同時也指出,「並不能斷言這違反了當時的國際法」。此外,答辯書中也提及了日本政府在「東京大轟炸」不久後曾向美方提出了抗議。
「東京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5年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首都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在此次轟炸中,美國使用了大量燃燒彈,共造成10萬人死亡,多數為平民,引起極大爭議。
據史料記載,1945年3月10日的轟炸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非核武空襲,這比二次大戰中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更多的傷亡,破壞力可以和後來的原子彈爆炸相比。據稱,大火之後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時間才將燒焦的屍體清除完畢。
策劃轟炸行動的柯蒂斯·李梅後來也指出,如果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控犯下戰爭罪行,但他也認為這次轟炸提早了戰爭的結束,從此減低了人命傷亡。後來,據日本官員稱, 燃燒彈空襲使日本工業「生產嚴重受損」。日本前首相近衛文縻也曾指出,「東京大轟炸」使日本開始考慮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