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本月14日,習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時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引起了人們對情商問題的關注與熱議。為幫助領導幹部們瞭解情商知識,學習時報特別約請了《高情商團隊》一書作者、高級心理督導師、中國心理保健專家委員會專家馬曉晗撰寫此文。
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古人對此有不同的分法,有「六情說」,有「七情說」,也有「十情說」,但最普遍的說法則是「七情說」,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黃帝內經》)。
「情」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來,諸如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骨肉情、同胞情等等。大體上「情」字的含義主要就體現在「情緒」和「情感」上。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情緒是具有鮮明兩極性的,而在這樣明顯對立的情緒活動中,良好的情緒可以催人上進,有益於身心健康;而消極的情緒則會使人們心理失衡,失去動力。情感與情緒意義相近,但比情緒更穩定一些,也更深沉一些,它不像情緒那樣容易表露出來,情感更多的是一種內心的體驗。
情緒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的時間、緊張的程度,從心理學的角度可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反應三種形式。情緒更多地體現出一種「情」的低層面的內容,情緒顯得相對表面化、易變化。對情緒進行深一層的積澱,比較穩定的部分,則就是所謂的情感了。情感相對情緒而言,顯得更持續、更理性一些。
情商受到重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智商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然而科學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個商數,人才成功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智商,還有情商,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情商是隨著心理科學的發展而出現的一個概念,它的提出與完善經歷了一個過程。首先它得益於多元智力理論一說,多元智力理論的先驅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登納認為,人類的智慧至少應包括七種不同的能力,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體態智能、內省智能和人際智能。後兩種智能成為情緒智力理論的直接來源。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維和約翰·邁耶提出了情緒智能的概念,他們把情緒智能界定為對情緒的知覺力、評估力、表達力、分析力、習得力、轉換力、調節力,涵蓋了自我情緒的控制調整能力、對人的親和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自我瞭解程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等等。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於1995年正式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當時戈爾曼目睹美國社會現狀,認為在高度物質文明的外表下潛伏著深重危機,吸毒、犯罪、色情、暴力等案件急劇上升,尤以青少年犯罪情況為甚。於是他積極尋求醫治上述社會病症的良方,經過多年深入研究終於提出一套基於EQ的解決辦法。他認為,人們首先要認識EQ的重要性,改變過去只重視IQ、認為高IQ就等於高成就的傳統觀念。他通過科學論證得出結論:「EQ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至多20%可歸諸於IQ,另外80%則要受其他因素(尤其是EQ)的影響。因此只有從重視IQ轉到重視EQ上來,並大力提升年青一代的EQ,才能拯救現代社會。
戈爾曼教授把情商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認識自身的情緒——認識情緒的本質是EQ的基石,這種隨時隨地認知自身感覺的能力對於瞭解自己非常重要。瞭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否則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
2.妥善管理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這方面能力較差的人常受低落情緒的困擾,而能控制自身情緒的人則能很快走出命運的低谷,重新奔向新的目標。
3.自我激勵——自我激勵包含兩方面的意思:通過自我鞭策保持對學習和工作的高度熱忱,這是一切成就的動力;通過自我約束以克制衝動和延遲滿足,這是獲得任何成就的保證。
4.理解他人情緒——能否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情緒,這是瞭解他人需求和關懷他人的先決條件。
5.人際關係管理——恰當管理他人的情緒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種藝術。這方面的能力強意味著他的人際關係和諧,適於從事組織領導工作。
此後,「情商說」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流傳、發展與應用。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起情商,人們相信高情商更有益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現在有一些研究機構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情商測試標準,可以把情商進行量化,從而可以對人的情緒、情感進行較準確地認知,讓人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商究竟有多高。
情商三大要素
戈爾曼教授提出的情商的五個方面的內容中,其中前四點都要依靠一個基礎性的東西,即情感。第五點人際關係的管理主要體現在自我情感的表達與調控,好的人際關係總是得益於雙方對各自情感的恰當表達和適度調控。因此我在《高情商團隊》一書中認為,情商有三大要素:情感、表達和調控,情商是情感表達調控的水平。
情感。戈爾曼教授提出的情商主要偏重於對情緒的認知、管理與調控,這種觀點不免有些片面,情商不僅涉及情緒,更涉及情感。情緒和情感在很廣泛的地方常被用來表述同一類的事物,但情緒和情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情緒常常與人們的生理需要相聯繫,而情感則是與人們的社會需要相關聯的。但情緒與情感又是相互影響的,情感豐富的人常常能夠控制情緒和調節情緒,同時,有時候情緒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比如一個人的情緒不好時,他的情感就可能變得麻木和僵硬。
那麼究竟什麼是情感呢?情感是指一個人在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識的支配下,對當前面臨的事物的切身體驗或反應。一般來說,情感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深刻性。但在特定情況下,人的具有穩定的社會內容的高級情感也可能以鮮明的、爆發的形式表現出來,表現為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常常超出理性的控制範圍。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類型的人被稱為「木頭人」,這種人或者缺少必要的情感體驗,或者有情而不善於表達,這樣的人都屬於情商偏低,顯然就不適合做領導。但也有一種類型的人,過於熱情,不講分寸,以致常常過了度,這種類型的人往往缺少大局和協調的思想。
在特定情況下,情感也可能會對人產生破壞性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無法控制自我情感,就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情感失控是領導工作的大忌。
表達。人的情感始終是處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不僅表現在個人自身情感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變化,而且還表現在人的情感的外在化,即自我表達和對他者的表達。一個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往往把各種情感壓抑在心裡,這有時會很危險。如果總把憤怒、悲傷、委屈等情感壓抑在心底,時間久了就可能會造成情感堵塞現象,讓自己變得沉默寡言、憤世嫉俗,甚至會讓這種心理的情感問題轉化為生理的失調,乃至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而對於別人表達情感,要找到適當的表達方式,恰當地把握分寸,否則就是情商低。對於領導幹部來說,你公眾場合的一個眼神、一個姿勢、一個動作、一句話等都能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調控。判斷一個人情商高低,不但要看他有多少、多大、什麼類型的情緒、情感,看他是否採用適當的方式、程度來表達,還要看他是否能夠自主、從容地調控。儒家講「發乎情,止乎禮」,就是指對情感的表達和調控。古人肯定人的情感的存在,並且也鼓勵情感的表達,但在情感的表達過程中要掌握一個度,即不能越過禮儀的規範,由此可以造就活潑和諧的人際關係。情感有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之分,積極情感有樂觀、堅強、勇氣、寬容、魄力等,消極情感有悲哀、懦弱、嫉妒、怕事等。任何一個人都既有積極情感也有消極情感,只是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領導工作要求每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較高情商,特別是基層工作更是如此。一個人的情商不都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提高的。領導幹部應該掌握提高情商的科學方法,建立自己的情商願景,分析自己的不足,樹立情商標桿,不斷實現情商升級。而且,領導幹部不光要提高自己個人的情商,還要領導好團隊情商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