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菲施苦情計無果 美日移情向緬甸拋繡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5-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4日下午率領代表團前往緬甸,預定訪問3天。據南方日報報道,大約40家日本企業的代表隨同出訪。這是自福田赳夫1977年以來,日本首相36年來首次造訪緬甸。美聯社評述,緬甸軍方執政期間,日緬關係冷淡,安倍這次訪問旨在重新突出日本作為緬甸主要經濟夥伴的地位。專家分析,緬甸被稱為投資的「價值窪地」,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日本會利用緬甸得天獨厚的條件,將此地作為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日緬合作

著重發展汽車電子業

「日緬關係升溫的一個重要國際背景不能忽視,即隨著中日關係出現波動,日本對東南亞依賴開始上升。」杜蘭稱,歷屆日本政府一直很重視東南亞,在政治和經濟上投入很大。安倍政府上台後延續了這一外交方向,他利用緬甸改革的機會,加強對緬關係,增加對緬投資。

日本領導人能夠順利訪問緬甸,得益於當前兩國關係所處的有利國際環境。2011年3月,緬甸新政府成立後,西方國家逐漸放鬆制裁,日緬關係隨之轉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蘭長期研究緬甸問題,她認為,1988年緬甸軍政府接管政權後,日本追隨美國的制裁措施,暫停一些主要的援助項目。現在美歐等國家對緬放鬆制裁,日本便利用這一機會,恢復與緬甸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東南亞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在中日關係政冷經冷的背景下,很多日本企業已經將工廠從中國遷入東南亞,而緬甸就是其中受到日本企業青睞的國家。

據悉,安倍將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郊區參觀迪洛瓦經濟開發區,會在一場日本和緬甸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許利平介紹稱,在迪洛瓦經濟開發區,日本有兩個重要的產業: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這是日本在緬甸經濟佈局的新特點,日本欲通過對這兩個優勢產業的投資,拉動其萎靡不振的經濟。

緬甸外交

主動走出去擺脫困境

「緬甸的外交已經進入活躍期,緬甸政府外交佈局首先是內因所致。吳登盛訪問西方,目的是希望西方國家進一步放鬆乃至解除對緬甸的制裁,向緬甸提供發展援助,幫助緬甸進行經濟改革。」

緬甸在敞開懷抱迎接他國客人時,也更加主動地走出去尋找發展機遇。今年以來,緬甸國家元首吳登盛總統的訪問地點越來越廣泛,北美洲、大洋洲,歐洲都留下了他的訪問足跡。

許利平稱,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緬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它開啟改革開放進程後,迫切需要發展資金。美國雖然多次表示援助緬甸,但是更多是政治上的示好,從經濟角度來看,美國屬於「口惠而實不至」。可以說現在緬甸需要「速效救心丸」,這一要求肯定不能僅通過美國獲得,而需要從多國獲取援助。

「緬甸選擇跟各國發展關係,也是這個國家長期以來的外交特點。」杜蘭稱,緬甸是民族主義很強的國家,在1988年,軍政府沒有上台之前,緬甸就實行平衡外交政策,跟各個大國都發展關係。現在緬甸亦在抓住西方放鬆制裁的機會,主動地與這些國家改善和恢復關係,發展大國平衡政策。

許利平還提出,外力因素也促成了緬甸的外交變化,這些外力中既有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的拉力,也有東盟給緬甸施加的推力。長期以來,緬甸成為東盟一體化的包袱和障礙,若緬甸的內政和外交不能突破僵局,東盟一體化進程也很難有實質性進步。為使緬甸融入國際社會,近幾年東盟也作出很大的努力。

中緬關係

不會因外力發生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緬甸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邊境友好協定的國家,它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推動者,中緬兩國這些悠久傳統友誼不會因外部力量而發生改變。

有分析指出,緬甸進行改革之後,中緬關係是否會出現改變令人擔憂,中緬兩國珍貴的「胞波情誼」或受到外力的衝擊。

許利平認為這一觀點有失偏頗,他表示,中緬兩國有長期友好交往的歷史傳統,兩國人民還有彼此都很珍惜的「胞波」情誼。許利平還判斷稱,緬甸作為民族自尊心很強的國家,信奉大國平衡政策和中立主義政策,不會為了討好大國利益,而損害中緬「胞波」情誼。

杜蘭對記者說,她對中緬關係的未來表示樂觀,她這一判斷基於中緬兩國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緬甸執政黨、反對黨和一些政治精英人物都表示了發展對華友好關係的願望;另一方面,中國也在適時調整對緬甸的政策,從今年中國在緬甸事務上的一些安排來看,中國的姿態更為靈活和務實。

中緬兩國於4月5日發表了三亞聯合公報後,中方正式邀請緬甸國內多個非政府組織和政黨訪問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就是6月緬甸最大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將派團訪華,外界普遍猜測這是在為昂山素季訪華做準備。今年年初,外交部任命王英凡大使為亞洲事務代表,目前專門負責緬甸事務。新上任的中國駐緬大使楊厚蘭也在與各方接觸,包括昂山素季、88學生組織的領導人等。

杜蘭認為,從這些跡象看,中緬兩國的政治關係不斷向前走,而不是西方媒體所稱的「開倒車」。

菲律賓欲引美注意 借仁愛礁施苦情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果要統計這一個月來的網絡關鍵詞點擊率,菲律賓絕對是名列前茅,這一個月裡,菲律賓是真不消停,槍擊台灣漁船的事情還沒有解決,現在又拿仁愛礁做文章。近日,中國軍艦在仁愛礁附近巡邏,菲律賓竟然提出抗議,並且聲稱要捍衛所謂的領土主權。

菲律賓方面聲稱,至少3艘中國艦船和10艘漁船22日出現在仁愛礁附近,並且對中國提出外交抗議。菲律賓國防部加斯明還誓言要與中國戰鬥到最後一人,並且將派出一艘非武裝海軍艦船為那裡的菲律賓部隊提供補給,但他同時表示並不打算向該地區增派軍力。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更是在菲國內宣揚後院威脅論。

阿基諾三世:我們要向全世界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屬於菲律賓的就是菲律賓的,如果有人在我們的後院恐嚇我們,我們有能力阻止他們,保護自己。

阿基諾三世還當眾宣佈將加大海軍的投入,更新海軍裝備。

阿基諾三世:今年八月,海軍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將停靠在我們自己的軍港,去年12月我們通過了菲律賓武裝部隊現代化法案修正案,我們將投入750億比索,其中對海軍的投入將擺在優先位置。

針對菲律賓一連串的"跳腳"表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闡明立場,仁愛礁是中國的,隸屬三沙市。

洪磊:仁愛礁是南沙群島的一部分,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的公務船隻在有關海域進行巡航無可非議。

那麼,菲律賓為何覬覦中國的仁愛礁呢?這還要追溯到80年代,軍事專家宋曉軍揭開了仁愛礁的歷史淵源,菲律賓的一意孤行本身就違背了《聯合國海洋法》。

宋曉軍:在南海爭端框架之內,菲律賓是一直強調他在80年代的《聯合國海洋法》生效之後,他認為在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之內的仁愛礁屬於菲律賓,這首先就違背了《聯合國海洋法》規定的以陸定海的原則,原則是南海範圍內的特別是九段線範圍內的所有的島嶼礁都屬於中國擁有主權,也就是中國擁有主權,根據仁愛礁的主權來計算相關的管轄水域或者12海里的領海。菲律賓反其道而行之,借助《聯合國海洋法》倒過來說,以海定陸來反推仁愛礁屬於菲律賓的主權。

1999年,菲律賓一艘破舊的海軍登陸艦駛進仁愛礁聲稱船底漏水,在此擱淺,此後派士兵輪班駐守,這一停就是14年,期間,中國多次敦促菲律賓拖走該登陸艦,卻未得到響應,而當年菲律賓為何用這一損招賴在仁愛礁不走,宋曉軍指出,這是為了配合美國。

宋曉軍:1999年5月份,菲律賓與美國簽署了部隊訪問協議,當時的背景是美國試圖利用菲律賓基地支持台灣方面的台獨行為,在軍事上做支持。菲律賓為了有所配合美國,把一艘破舊的登陸艦故意擱淺在仁愛礁上面,借此挑事,這個事情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麼多年,中國從未停止對仁愛礁的例行巡邏,也從未失去對仁愛礁的實際控制,菲律賓在這個時候大肆宣揚對仁愛礁的主權,意欲何為?宋曉軍說,其實是為了引起美國的注意,不過,到目前為止,美國方面對此沒有任何回應。

宋曉軍:最近由於美國"重返亞太"的調門突然有所降低,並主動要求中國領導人提前到美國進行會晤,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菲律賓生怕美國在"重返亞太"的戰略上對它的倚重度有所降低。再加上台灣漁民的射殺事件,這幾件事的疊加,菲律賓再次把仁愛礁這艘沉船的槓桿拿起來,通過新聞媒體進行炒作,來強調中國政府公務船或者軍艦出現在附近。

實際上從1999年之後,中國關於仁愛礁附近海域的正常巡航、正常執法一直都在進行。這一次拿出來,主要是擔心美國最後不太這麼倚重菲律賓,不給它更多的投資,或者是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特別是資金上不夠支持它,這就是現在菲律賓拿仁愛礁再次挑事的一個原因。

      責任編輯:冬瑾
菲抱美國大腿拉日本取暖都靠不住      [2013-05-26]
美媒:日本驚恐 中國不止拿下台灣      [2013-05-26]
美日向緬甸拋繡球 緬接球不順手      [2013-05-26]
菲提交南海仲裁提案 安倍承諾支持      [2013-05-26]
中國已實際控制仁愛礁      [2013-05-26]
菲律賓:繼續向仁愛礁駐軍供補給      [2013-05-26]
菲方調查:槍殺台漁民涉過度使用武力及失職      [2013-05-25]
菲媒吁菲方就台漁船事件公開道歉      [2013-05-25]
台灣與菲方平行調查有望啟動      [2013-05-25]
安倍訪緬欲插足中美「緬甸之爭」      [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