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3年6月9日,端午小長假前最後一個工作日。在合肥城改集團,一位辦公室負責人悄悄把貼在單位電梯旁的一張紙撕下來。
據大河網報道,這是一張房產信息的公示表,公示了城改集團六位領導的房改房、集資房和小產權房擁有情況。在單位公示了7個工作日後,這張公示表被撕下,遞交給了合肥市清房辦公室。
合肥市城改集團是合肥市屬的房地產企業整合平台。在過去一個月,安徽省的黨政幹部及國企領導都在做類似城改集團的公示——家裡有多少套房改房、集資房,有沒有自建房和小產權房。所有人都必須填表上報,在單位公示後交紀委查證。
讓黨政幹部主動在單位內公示房產信息的做法,此前在中國並不多見。在樓市飛速上漲的過去十年裡,由於房地產沉澱了大宗財產,住房信息的公開相當於官員財產的半公開,因而官員的住房信息一直是高級機密。
2013年年初,各地更掀起過一股揭發「房姐」、「房叔」及「房媳」的風潮,一批擁有驚人數目住房的官員更觸動了公眾神經。此後,多地政府甚至嚴控用姓名查詢他人房產信息。住建部曾計劃在2013年6月底前實現50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但有媒體稱,來自地方的阻力強大,進展並不順利。
安徽省的清房行動因此以一種發起者始料未及的方式吸引了公眾的注意力。2013年年初安徽發起針對全省黨政幹部的清房行動時,正值合肥「房叔」新聞發酵之時,空前的輿論壓力令他們只能低調進行。
早在2013年2月底,一份詳細的安徽省清房行動方案便已下發。清房範圍並不僅限於全省各級黨政機關、人大、政協、審判、檢察、事業單位,政府管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教育機關、民主黨派在職領導也被納入其中。
清房行動的一位負責人稱,「我們只要求黨政幹部申報他們的公房、集資房、小產權房,而不必申報商品房,只要是正當所得,他們有多少套商品房我們都不管。」即使如此,上述負責人也承認,這場清房行動仍有諸多問題懸而未決。
|